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刘婷

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 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

目的 探究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各有5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采取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比较两组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QOL)评分及治疗依从性。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96.00%高于对照组84.00%(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可有效改善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叙事护理;认知矫正治疗;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

正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精神疾病。它会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多种形式[1]。尽管这些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但是其治疗效果仍然存在局限性。近年来,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已经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其基于认知模型和故事/叙事模型,通过训练患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从而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控制力[2]。此外,叙事护理还可以帮助患者从自我认同、自我意识和生命意义的角度重新构建自我,增强患者的心理韧性和自我治愈力。尽管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但是其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3]。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的形式,比较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与常规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以及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前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215月至20235月收治的100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26女性患者:24平均年龄:33.64岁,标准差为2.68受教育年限:915年,平均12.45年,标准差为2.54病程:25年,平均3.56年,标准差为1.68观察组:男性患者:25女性患者:21平均年龄:33.85岁,标准差为2.46受教育年限:914年,平均12.54年,标准差为2.44病程:26年,平均3.63年,标准差为1.94,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断[4]2患者愿意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3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按照研究要求完成相关问卷、测试和治疗。

排除标准:1严重的身体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影响受试者的认知功能;2曾经接受过类似的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3肝肾功能异常或心血管疾病等不能耐受药物的情况;4孕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临床情况,医生将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精神病药物、抗焦虑药物等,以控制和减轻患者的症状。包括个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或群体治疗等,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增强应对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

观察组采取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叙事护理建立信任关系: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理解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治疗师应该倾听患者的话语,展现出真诚和温暖的态度。掌握病史:治疗师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等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状况。这有助于治疗师与患者建立共情,并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取主题:在患者叙述自己的经历时,治疗师需要注意并提取出其中的主题和情感元素。通过监控患者的言语和情绪表达,治疗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反思和转化:在患者完成叙述之后,治疗师会引导患者进行反思和转化。这包括帮助患者对自己的故事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和思考,以寻找新的方式来应对情感体验。

2认知矫正治疗认知评估:治疗师通过询问患者的反应、观察其行为等方式,了解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这可以通过让患者描述他们的思维过程、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来实现。制定矫正计划:基于评估结果,治疗师会制定个性化的认知矫正计划。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健康行为模式。认知重建:使用各种技术和策略,如逻辑分析、基础认知等,帮助患者重新认识事物。认知实践:引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患者被鼓励坚持并自我纠正不良行为,以建立更健康和积极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分,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和一般病理症状来评估。这些症状包括:阴性症状:情感迟钝、社交不良和意志力减退等。阳性症状:言语混乱、行为紊乱和激越行为等。一般病理症状:认知障碍、抑郁焦虑和攻击等。采用7级评分法,将三种症状的得分相加得到总分。总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严重[5]

(2)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评分,共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6]

(3)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 根据我院自制治疗依从性量表,共100分,依从:≥90分;较依从:60-89分;不依从:<60分。依从率:(依从+较依从)人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n(%)形式表示;依次行t检验和х2检验;资料比较有意义则提示P<0.05

2结果

2.1 比较两组精神症状

治疗前两组患者精神症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比较两组精神症状(n=50,分)

组别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一般病理症状

总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24.59±4.42

20.52±2.36

19.76±2.87

16.53

±1.89

7.86±1.89

5.76±1.42

50.26±8.53

40.56±5.42

观察

25.03±4.89

17.26±2.31

20.03±2.56

12.54±1.42

7.90±1.78

4.03±1.03

51.03±8.42

32.59±3.26

t

0.472

6.980

0.496

11.935

0.109

6.973

0.454

8.910

P

0.638

0.001

0.621

0.001

0.913

0.001

0.651

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n=50,分)

组别

QOL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3.29±9.23

53.22±15.46

观察

43.49±9.29

69.26±16.32

t

0.109

5.045

P

0.914

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n=50,例)

组别

依从

较依从

不依从

总依从率(%

对照组

26

16

8

4284.00

观察组

30

18

2

4896.00

х2

-

-

-

4.000

P

-

-

-

0.046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幻听、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目前,常规护理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康复训练等[7]。然而,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常规护理的效果有限,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叙事护理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着重于帮助患者整理和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和自我反思,患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认知矫正治疗是一种针对认知失调的干预方法,旨在帮助患者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恢复对现实的正确认识[8]卢微[9]学者研究表示,叙事护理结合认知矫正治疗在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有效性,同时促进了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从而改善了整体生活质量。

对我院100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如下:治疗后观察组精神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和自我反思,患者可以将内心的困扰和痛苦表达出来,减轻了精神症状的程度[10]。另外,认知矫正治疗也有助于纠正错误的思维方式和信念,恢复对现实的正确认识,从而减少了幻听、妄想等症状的影响[1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可能使患者更加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帮助他们建构新的意义和解释,以应对精神症状的影响。这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成长和自我认识,从而提高生活质量[12-13]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患者的积极互动和合作,充分尊重患者的个体性和自主权。增强了患者对治疗的信任和参与度,提高了他们遵守治疗计划和配合治疗的意愿,从而提高了治疗依从率[14-15]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改善了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并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这种综合治疗方法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曾奕,肖峰. 奥氮平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2,15(3):25-28.

[2] 高金花,万恒静,张雷,. 基于多视角的叙事护理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心理状态与幸福感的影响分析[J]. 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45-47.

[3] 朱其惠. 叙事护理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行为的干预分析[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2,29(9):85-89.

[4]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1):3-10.

[5] 章丽,施海红. 叙事护理对甲状腺癌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2):1512-1515.

[6] 刘仲梅,朱永梅,杨燕文. 个性化叙事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精神症状及自尊心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0,26(7):93-95.

[7] 韩伟新. 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的改善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14):50-54.

[8] 胡国芹,杨程青,吕钦谕,. 计算机化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1(5):622-627.

[9] 卢微,王友霞,李静雯,. 叙事护理联合认知矫正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9):1643-1646.

[10] 张洁,范宏振,朱小林,.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不同程度认知功能损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应差异[J]. 中华精神科杂志,2020,53(4):328-334.

[11] 樊献丽,武振宁,武克文,.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联合社交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效果研究[J]. 中国基层医药,2023,30(2):235-239.

[12] 井绪贞,司文霞.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22):127-129.

[13] 秦荣,雷秀雯. 计算机认知矫正联合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心理推理能力和视空间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J]. 内科,2021,16(6):750-753,784.

[14] 韩义娜,韩璐琪. 社交技能训练联合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12):1979-1981.

[15]  肖垚南,蔡守彬,黎艳芳,. 计算机认知矫正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21,27(6):75-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