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评价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人性化护理;糖尿病;生活质量;血糖控制;心理状态
正文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影响着4.25亿人的生命健康。由于糖尿病的长期性和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有效护理成为棘手的问题。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生理、心理需求的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需求,人性化护理通过关注患者的状况,提供个性化、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提升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评估患者在血糖控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变化。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作用的认识,同时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100名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在18-75岁之间,均被确诊为糖尿病,并接受血糖水平控制治疗,病程在半年以上,排除有严重并发症或精神疾病的患者。这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人。实验组接受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
1.2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人性化护理措施,包括个性化教育、心理支持、家庭参与等多种方式。
个性化教育: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包括糖尿病的基本知识、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心理支持:糖尿病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非常重要。人性化护理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情绪压力,增强治疗信心。
家庭参与:人性化护理鼓励患者家属参与治疗过程,与医护人员共同制定治疗计划,并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和照顾。
1.3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了多种评估工具来评价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估问卷、生活质量量表、焦虑和抑郁量表等。糖尿病相关知识评估问卷用于了解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质量量表用于评估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变化;焦虑和抑郁量表用于评估患者在心理方面的情况。
1.4护理实施过程
(1)入院评估: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应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以便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健康教育:护士应向患者提供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和教育,包括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等方面的指导。
(3)心理支持:护士应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建议。
(4)小组活动:组织患者参加小组活动,如健康讲座、经验交流会等,以增强患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时间安排和人员培训
人性化护理的时间安排为每天1-2小时,每周5天。为期12周。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性化护理,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糖尿病知识、沟通技巧、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
(6)人性化护理实施注意事项
针对不同患者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应有所区别。不同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和生活习惯不同,因此需要针对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提高。人性化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实施人性化护理需要医院管理层的支持和配合,包括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合理排班以及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管理等。
人性化护理的长期效果需进一步研究。虽然本文已经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近期效果,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1.5对照组设置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对于入院评估、饮食及运动指导、血糖监测等方面只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未进行人性化护理。
1.6数据收集与分析
在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之后,对患者的数据进行了收集和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等方面。采用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t方检验和卡方检验等方法来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
2、结果
表1 两组患者在糖尿病知识水平、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状态等方面的比较
组别 | 糖尿病知识水平(得分) | 生活质量(得分) | 焦虑状态(得分) | 抑郁状态(得分) |
实验组 | | 85.3±10.2 | 90.5±12.3 | 45.6±11.3 | 48.1±10.9 |
对照组 | 65.4±9.5 | 75.4±10 | 58.2±12.4 | 62.3±11.5 |
t值 | t=7.86, p<0.01 | t=6.73, p<0.01 | t=6.47, p<0.01 | t=5.98, p<0.01 |
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健康状况、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90%的患者表示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而对照组中仅有70%的患者有同样的感受。
表2 人性化护理对患者血糖控制、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影响
组别 | 血糖控制情况(mmol/L) | 用药依从性(%) | 自我管理行为(%) |
实验组 | 6.2±1.3 | 92.0 | 86.0 |
对照组 | 8.3±1.5 | 78.0 | 72.0 |
t值/x2值 | | t=7.96, p<0.01 | x2=4.67, p<0.05 | x2=6.73, p<0.01 |
实验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按时服药、控制饮食、参加运动等方面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85%的患者能够按时服药和参加运动,而对照组中仅有65%的患者能够做到这一点。实验组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糖控制的稳定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有80%的患者达到了血糖目标值,而对照组中仅有60%的患者达到目标值。实验组患者的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主要是因为实验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管理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调查结果:为了了解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分析。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护士的信任度、对家庭成员的依赖程度以及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建议等。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赖程度也更高。此外,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还对社区卫生服务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为进一步提升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质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讨论
3.1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及其机制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其核心理念是将患者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有效的护理服务。在人性化护理中,护士需要关注患者的情感状态、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病情进展等方面的信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人性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心理状态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人性化护理通过与患者的深入交流和沟通,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2)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病情的控制、治疗方法的选择、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等。人性化护理通过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3)血糖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治疗和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性化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2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过程中的体验和反馈
人性化护理注重患者的体验和反馈,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贴心和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后,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改变传统护理工作中刻板的护患关系局面,使护患之间在良好的沟通交流基础上建立相互信任、尊重、配合的关系模式,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有学者指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让护士的责任感增强,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3.3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的比较和分析
本研究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有研究表明,人性化护理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另外,人性化护理还可以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信心,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这些研究结果都支持了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重要地位。
3.4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选择偏倚。其次,本研究的观察时间较短,未能观察到长期效果。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多中心研究、大样本量研究以及长期随访观察等。同时,还可以探讨更加具体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例如针对不同年龄段、病程、并发症等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以及如何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参与度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研究。
另外,对于人性化护理的实施者来说,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探索更加符合患者需求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对人性化护理的投入和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便捷、安全的就医环境。
总之,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和作用。通过不断深入研究和探讨更加有效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更多患者带来福祉。
4、结论
本研究表明,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效果。通过为期六个月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血糖控制情况、生活质量、遵医行为和医疗费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人性化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医疗费用的支出。
4.1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效果
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结果显示,接受人性化护理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人性化护理团队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降糖药物。通过这些措施,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了有效控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2)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人性化护理不仅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健康。针对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人性化护理团队提供了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强信心。
(3)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人性化护理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护理团队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4.2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需求满足程度
在人性化护理过程中,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至关重要。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在接受人性化护理的过程中,以下两个方面的重要性尤为突出:
(1)情感支持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控制饮食和监测血糖,容易产生厌倦和焦虑情绪。人性化护理团队通过提供情感支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挑战。
(2)知识普及的重要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掌握相关的疾病知识和护理技巧。人性化护理团队通过开展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疾病知识普及,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和需求满足程度。
4.3本研究结果对临床实践的启示和建议
本研究结果表明,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持。基于本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人性化护理注重个性化、全面性和精细化服务,要求护理团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2)促进医患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人性化护理要求护理团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见,提高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3)加强家庭参与。家庭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支持力量。人性化护理鼓励家庭成员积极参与患者的日常护理和监督,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护能力。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积极的影响。通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患沟通和加强家庭参与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德容.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8, 16(1):2.DOI:CNKI:SUN:YJZY.0.2018-01-052.
[2] 王中艳.社区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9):2.DOI:CNKI:SUN:ZWVJ.0.2018-09-104.
作者简介:陈露(1992年6月)女,汉族,湖北恩施,本科,护师,研究方向:糖尿病专科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