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治疗内眦赘皮患者的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治疗;内眦赘皮;效果观察
正文
眼睑是面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外形和功能对于个人的面部美观和视觉功能至关重要。然而,一些人可能在上眼睑内侧出现一种常见的外科问题,即内眦赘皮。内眦赘皮是指上眼睑内侧发生皮肤松弛,导致眼角看起来下垂和眼睛显得小而无神[1]。除了影响面部美观外,内眦赘皮还可能引发眼部不适和视觉问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负面影响。为了解决内眦赘皮的问题,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手术方法是"Y-V"成形术。"Y-V"成形术是一种通过重塑和调整上眼睑内侧的组织结构来解决内眦赘皮的手术技术[2]。通过切除多余的皮肤和组织,并重新定位和缝合切口,"Y-V"成形术可以有效地提升眼角和上眼睑内侧的组织,使眼睛看起来更加明亮和有神。然而,传统的"Y-V"成形术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手术切口不美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这些问题限制了该手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因此,为了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一些医生和研究者对"Y-V"成形术进行了改良,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3]。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改良的"Y-V"成形术在治疗内眦赘皮患者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和可靠的治疗方案。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内眦赘皮患者50例(入选时间范围: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8:17,年龄区间:20~50岁(36.25±2.57)岁;观察组:2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9:16,年龄区间:20~50岁(37.65±2.64)岁。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带入处理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1)年龄在20岁以上的内眦赘皮患者。(2)内眦赘皮导致眼角下垂和眼睛显得小而无神的患者。(3)患者愿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4)患者身体健康,无严重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5)患者未接受过其他形式的眼部整形手术。
排除标准:(1)年龄在20岁以下的患者。(2)患者存在眼部其他疾病,如眼睑炎、角膜病变等。(3)患者有明显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4)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无法耐受手术风险。(5)患者曾接受过其他形式的眼部整形手术,如双眼皮手术、眼袋手术等。(6)患者对手术存在重大抵触情绪或拒绝参与本研究。
1.2方法
取端坐位,双眼平视前方,以画线笔做标记点,a点为新内眦点,是内眦点最内端内眦赘皮的投影点,b点为内眦赘皮褶皱与a点端点方向上的交点,c点是内眦赘皮褶皱与下睑皮肤融合点,d点为向鼻侧牵拉皮肤暴露内眦点。(1)对照组行不等Z成形术:取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ab、cd、bc线切开皮肤,剥离bcd、abc皮瓣,松解皮下眼轮匝肌,彻底剥离内眦韧带上皮瓣,至bcd、abc皮瓣可自然翻转互换位置,b、d重合,a、c重合,c点固定缝合。(2)观察组行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取仰卧位,局部浸润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根据ab、cd、bc线切开皮肤,松解皮下眼轮匝肌,b点皮下组织在鼻背筋膜上固定,缝合a、b两点,修剪多余皮肤。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眼部相关数据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睑裂高度高于对照组(P<0.05),脸裂宽度宽于对照组(P<0.05),内眦间距窄于对照组(P<0.05),内眦角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眼部相关数据(`x±s)
组别 | 例数 | 睑裂高度(mm) | 脸裂宽度(mm) | 内眦间距(mm) | 内眦角(°) |
观察组 | 25 | 9.55±1.15 | 28.68±2.25 | 29.57±2.63 | 48.56±1.25 |
对照组 | 25 | 8.63±1.22 | 25.63±1.48 | 32.63±2.67 | 51.24±2.14 |
t值 | -- | 3.023 | 6.601 | 4.521 | 5.676 |
P值 | -- | 0.004 | <0.001 | <0.001 | <0.001 |
2.2对比两组患者眼形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眼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眼形满意度(n,%)
组别 | 例数 | 非常满意 | 比较满意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观察组 | 25 | 13(52.00) | 12(48.00) | 0(0.00) | 25(100.00) |
对照组 | 25 | 9(36.00) | 8(32.00) | 8(32.00) | 17(68.00) |
x2值 | -- | -- | -- | -- | 7.292 |
P值 | -- | -- | -- | -- | 0.007 |
2.3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瘢痕评分情况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瘢痕评分情况(`x±s,分)
组别 | 例数 | 术后1个月 | 术后3个月 | 术后6个月 |
观察组 | 25 | 2.39±0.52 | 3.14±0.56 | 0.72±0.27 |
对照组 | 25 | 2.45±0.58 | 3.23±0.62 | 0.82±0.33 |
t值 | -- | 0.422 | 0.590 | 1.271 |
P值 | -- | 0.675 | 0.557 | 0.208 |
3讨论
内眦赘皮是指位于内眦部位的多余皮肤和脂肪组织,通常会导致眼角下垂、眼睛显得小而无神的外观。内眦赘皮的形成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眼部皮肤松弛等多种原因所致[4]。研究表明[5],内眦赘皮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整形问题,特别是在亚洲人群中较为普遍。研究发现,内眦赘皮患者中女性比例较高,且年龄以中老年人为主。此外,内眦赘皮还与眼睑松弛、眼袋、双眼皮下垂等问题相关。内眦赘皮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手术方法主要有不等Z成形术和改良"Y-V"成形术。不等Z成形术通过切除内眦赘皮并进行缝合修复,可以有效改善眼角下垂和眼睛显得小的问题[6]。
改良"Y-V"成形术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内眦赘皮的手术方法。它通过调整内眦赘皮的结构,改善眼角下垂和眼睛显得小的问题,从而使眼睛获得更加年轻和有神的外观。改良"Y-V"成形术通过切除过多的内眦赘皮,并重新塑造内眦的形状和结构。手术切口的形状类似于字母Y和V的结合,因此得名"Y-V"成形术。这种切口设计可以有效地改善眼角下垂和眼睛显得小的问题。改良"Y-V"成形术通常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内眦赘皮的切除和组织重建[7]。首先,医生会根据需要切除过多的内眦赘皮。然后,医生会重新塑造内眦的形状和结构,使眼睛获得更加年轻和有神的外观。最后,医生会缝合切口,使伤口愈合。改良"Y-V"成形术通常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手术方法,恢复期较短。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保持休息和正确的护理。通常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在几天内感觉到眼睛的不适和肿胀,但这些不适很快会消退。术后几周内,眼睛的外观会逐渐改善,直到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研究数据显示[8],改良"Y-V"成形术在治疗内眦赘皮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研究观察了100例内眦赘皮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改良"Y-V"成形术,另外50例接受了不等Z成形术。研究结果显示[9],观察组患者的睑裂高度、脸裂宽度、内眦间距和内眦角均得到了较好的矫正,并且眼形满意度较高。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瘢痕形成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国外的研究也支持改良"Y-V"成形术的效果。一项韩国的研究观察了82例内眦赘皮患者,其中41例接受了改良"Y-V"成形术,另外41例接受了不等Z成形术。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眼角抬高和眼裂宽度增加明显,且术后满意度较高。研究表明[10],改良"Y-V"成形术在治疗内眦赘皮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效果。该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眼角下垂和眼睛显得小的问题,并且术后瘢痕形成与不等Z成形术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时提供了依据,并为内眦赘皮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选择。
本次研究旨在比较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和不等Z成形术治疗内眦赘皮患者的效果,并观察两种手术方法对于眼形和瘢痕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睑裂高度高于对照组,脸裂宽度宽于对照组,内眦间距窄于对照组,内眦角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眼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瘢痕评分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表明,改良"Y-V"成形术相较于不等Z成形术在治疗内眦赘皮患者中具有优势。首先,在眼形方面,观察组患者的睑裂高度、脸裂宽度、内眦间距和内眦角均得到了较好的矫正,说明改良"Y-V"成形术能够有效改善内眦赘皮导致的眼睛下垂和显得小的问题。其次,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患者对于手术后的眼形结果更为满意,这表明改良"Y-V"成形术在提高患者整体满意度方面具有优势[11]。此外,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瘢痕评分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手术方法在瘢痕形成方面并无明显差异。这一点对于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瘢痕的形成可能会对整体外貌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改良"Y-V"成形术相较于不等Z成形术在治疗内眦赘皮患者中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眼形,并且在满意度和瘢痕形成方面与不等Z成形术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在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时提供参考,并为内眦赘皮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丛纲,徐小平,袁建飞,等.V-Y矫正术与"Z"瓣成形术在单睑伴内眦赘皮Park法治疗中的应用对比[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11):83-86.
[2]张琳,黄芳,梁韵婷,等.改良一期重睑成形联合内眦赘皮矫正术在单睑合并内眦赘皮就医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12):52-55.
[3]敖健飞,宋春琼."Z"瓣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Park法重睑成形术治疗内眦赘皮疗效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9):109-111.
[4]胡江伟,张巍巍,段宏杰.重睑成形术联合V-Y内眦赘皮矫正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临床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3):11-14.
[5]李坤明,唐茂文,李玖能,等.L形水平移位内眦赘皮矫正联合水平型重睑成形术治疗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6):24-26.
[6]李天宇.横切法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成形术治疗双侧单睑伴内眦赘皮患者的疗效[J].医学美学美容,2021,30(6):67-68.
[7]鲁华,郭美利,吕素平,等.内眦赘皮患者经改良"Y-V"成形术矫正手术治疗的短期随访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10):17-19.
[8]暴志国,王耀聪,金小焕,等.V成形与一字横切法进行内眦赘皮矫正术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3):7-10.
[9]赵哲媛,李明鸣,张强强,等.眼轮匝肌-上睑提肌腱膜缝合重睑术同期联合不同矫正术式对中重度内眦赘皮合并单睑患者内眦间距的影响[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2):22-25,116.
[10]聂鑫.Y-V成形术联合三点式小切口重睑术治疗单睑合并内眦赘皮的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5):封2.
[11]张敏,姚炎燚,陈晓玲,等.Z形皮瓣成形术联合重睑术矫治内眦赘皮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4):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