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研讨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孙献力

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200

摘要

目的:研究脊柱结核CT、MRI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1年07月-2023年07月本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病人46例,对全部受检者开展CT、MRI影像诊断,分析诊断效能。结果:MRI检查效能高于CT检查,P<0.05。结论:运用MRI诊断方式对脊柱结核诊断的效能比CT诊断高,更值得运用。


关键词

脊柱结核;CT;MRI;影像诊断;效能

正文


脊柱结核作为一种在临床上普遍存在的全身骨关节结核疾病,脊柱结核的患病率相当高,大概占据了骨关节疾病的50.00%左右在此类疾病中,腰椎是最常见的发病位置,其次则是胸椎部位[1]。脊柱结核疾病早期阶段病人一般并未出现明确的临床症状,这使得病症往往被病人忽略。然而,当病人感到剧烈的疼痛入院寻求医疗治疗的时候,疾病的恶化程度一般比较严重。有的病人甚至有可能出现椎管狭窄病症和多椎体受损病症。这不仅给病人的脊柱运动功能造成巨大的影响,也使得残疾风险明显提高,导致病人的生活质量大幅度下滑。针对脊椎结核病人,及时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能够更好地控制疾病,改善其健康情况[2]目前,脊柱结核疾病的诊断方式有多种,其中CT诊断技术、MRI诊断技术是主要的诊断手段。CT诊断技术MRI诊断技术都各有其独特的优点,此研究将分析二者诊断的价值,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07月-202307本院收治的疑似脊柱结核病人46例,对全部受检者开展CTMRI影像诊断,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56.16±4.28)岁。

1.2方法

进行CT扫描,使用的设备是飞利浦Ingenuity64排螺旋CT扫描机,其间隔设定在510mm范围内、球管电压设定在120-140kV范围内、和电流设定在140280mA范围内。对于可能存在的病变区域,进行连续的扫描,并且选取适宜的成像方法,包括平面成像方法、曲面重组成像方法以及表面成像方法。在对扫描数据挖完成常规操作后,仔细观察多个平面重建结果。如果需要,需执行增强扫描。CT检测完成后,对病人进行MRI诊断,使用的是飞利浦 Achieval 1.5T的超导磁共振仪器,其层厚度控制在58mm范围内与层间距控制在0.51.0mm范围内。使用SE序列T1WI序列、T2WI序列和STIR序列来对病灶矢状面、轴状面、冠状面进行扫描若需要,还加入增强扫描。在检查完成后,两位科室的资深医生会独立审阅影片,如果有任何意见不一致,共同讨论并形成一致的观点作为最后的评判结果。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诊断效能评估: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误诊率、漏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正确指数

1.4数据处理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RI检查效能高于CT检查,P0.05。其中,MRI检查敏感度计算所得结果是0.9756、特异度计算所得结果是0.8、准确性计算所得结果是0.9565、误诊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2、漏诊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0244、阳性预测值计算所得结果是0.9756、阴性预测值计算所得结果是0.8、假阳性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2假阴性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0243、正确指数计算所得结果是0.7756CT敏感度计算所得结果是0.8536、特异度计算所得结果是0.4、准确性计算所得结果是0.8043、误诊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6、漏诊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1463、阳性预测值计算所得结果是0.9210、阴性预测值计算所得结果是0.25、假阳性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6、假阴性率计算所得结果是0.1463、正确指数计算所得结果是0.2536,见表1

1 诊断效能(n/%

MRI

金标准诊断

合计

CT检查

金标准诊断

合计

阳性

阴性

阳性

阴性

阳性

40

1

41

阳性

35

3

38

阴性

1

4

5

阴性

6

2

8

合计

41

5

46

合计

41

5

46

3.讨论

近年来,我国脊柱结核疾病患病概率逐年递增,同时流行的情况较为显著,不单单会对脊柱发展产生影响,亦会影响到病人的生命质量。据研究表明,脊柱结核疾病潜伏期较长,往往难以察觉。若病人的免疫系统被损伤,可能会导致病症快速进展,导致脊椎结核的病变范围扩大。脊椎结核疾病为进展较为缓慢的一种病症,一旦罹患此类病症,病人会表现为体温指标降低、精神萎靡以及体重减轻等。如果没有得到适当的医疗干预,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病症出现,最后导致病人疼痛感加重,使其生存质量大幅度降低。目前多用手术方式来对此疾病治疗,在手术前,需对病人病情明确,按照诊断的结果,制定出有效针对性的手术方案,尽可能地降低手术操作的难度,对损伤的范围控制,增强治疗的效果[3]CT诊断技术MRI诊断技术是在临床用于诊断脊柱结核的主要技术,可以为医疗活动提供精确的诊断信息,从而帮助医生确定病人的具体位置,为手术治疗创造有利的基础信息CT扫描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第一,CT扫描过程中,其分娩率比较高,并能够清晰地展现出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病灶第二,CT技术使用较为便捷,同时检查具备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迅速地识别病人病情。第三,利用CT诊断技术,结合定量分析方法,能够对病人组织、器官和病变影像学信息等分析,从而提升X射线吸收处理的效果第四,CT诊断利用加强的扫描技术能够优化影像分辨率,确保诊断稳定性以及安全性[4]MRI诊断图像特征包括:第一,灰阶成像。MRI诊断过程中,会对T1差别内各个组织实施针对性分析,后分析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情况,对灰度黑白影模拟,后依照器官和病变、成像特征,精准的将检测位置展现出来,提升MRI诊断整体效果和症状分析效果。第二,流空效应。在实施MRI诊断的过程中,需按照血液流动的实际速度明确信号可以接受的范围。在一般状态下,不会接收MRI信号。同时T1WIT2WI的图像可能表现为黑影像,此诊断结果被称作是流空效应,此种症状检测无法运用CT诊断完成。第三,三维影像。MRI技术能够对人体的横面以及冠状面实施断面分析和诊断,增强病变位置的三维定位处理的效果。同时,此诊断方式的检测结果比CT成像结果好。因为脊椎结核病症具有独特表现,利用影像学的诊断手段能够增强诊断价值,提升医疗效果。例如,CT诊断技术MRI诊断技术可明确病人的骨质受损程度,通过图像分析,能发现病人脊柱有无不规则亦或是圆形的骨质缺损情况。同时,CT扫描技术亦可明确椎骨骨质损伤程度,例如检查的结果有斑点亦或是片状的破坏情况以及洞穴状损伤情况以及前纵韧带下破坏情况,例如检查的结果有斑点亦或是片状的损伤情况等。椎间隙可能会缩小甚至消散现象,早期患有结核的椎间盘可能遭受伤害。MRI诊断显示,处于早期阶段的椎骨结核症状表现一般为椎骨骨炎病症,骨髓可能呈现水肿状态,T1T2将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若是椎骨受损的状态下,受损的椎体部位可能会显示出信号混乱的状况,T1WI的信号呈现为中低信号,T2WI的信号则表现为高信号[5]在椎间盘发生变化情况下早期的椎间隙可能会变得狭窄,在病症严重后椎间盘将会有异常强化情况。此研究中,分析结果发现MRI检查效能高于CT检查,P0.05其中MRI检查敏感度计算所得结果是0.9756、特异度计算所得结果是0.8、准确性计算所得结果是0.9565。此研究结果证实通过运用影像学的诊断技术,有可能为手术提供许多选择,进一步有效地清除病灶,降低手术对病人产生的负面效应,并防止疾病的再次发生。椎动脉是成人椎体的主要供血来源,同时肋间动脉组织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正常的情况下,血液通常会从椎体前部流入,并且会沿着骨外膜向下分布。这种情况也确定在成人罹患此疾病后,大部分骨质损伤发生在椎体前部和椎体中部。CT扫描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影像的伪影状态,其高分辨率能够确保医生清楚地了解病人的椎体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椎旁脓肿的情况,充分展示出椎旁钙化的状态[6]MRI诊断技术运用在脊椎结核疾病诊断中,处于外部的磁场影响下,质子会快速地从杂乱和无章的排列状态下,按照外磁场影响,产出磁场现象,形成两个方向上的排列,从而将变化特征显示出来。MRI诊断技术具备高度的灵敏,可以精确地测定水和蛋白质的含量[7]。现在,MRI检查技术在持续的改良和优化,其精确度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增强扫描,能够清楚地看到各种组织的磁化衰减和丧失过程。正常组织病理组织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使得医生能够获取各种组织的详尽信息。此外,还能够观察到病变组织和健康组织的生长情况,从而预测疾病的发展方向。MRI诊断技术的加强扫描能够清楚地展现出脊柱结构的健康情况和病变情况,从而对疾病进展趋势预测和分析[8]MRI诊断技术运用可明确脊柱结构呈现出不均匀性强化,有的病人会表现为混杂性高信号,能够将脊椎结核体显示出,亦可对结核对于神经损伤程度和椎间盘的破坏状态显示出来,从而了解脊柱结核病变的实际范围,诊断的准确度比较高[9]。若是椎体的结合被破坏,将会导致局部的组织发生性质性变化,主要表现是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比例出现明显的变化,例如含水量提升、下脂肪增加,导致质子的含量出现变化,会引起成像脉冲信号发生变化,不含有质子亦或是降低,反之则会表现为高信号表现,可对病变的范围进行识别和分析,从而提升检验的效能。此研究结果可表明,MRI诊断能够更准确、清楚地展示出脊柱结核疾病对椎体的损伤程度,并能够揭示出受损部位和其他部位的区别。对疾病影响的区域进行精确判定,能够帮助早期发现椎体结核,其在医学上的精度也相当高[10]

综上所述,MRI影像诊断技术运用在脊柱结核疾病诊断中的价值高于CT诊断技术,不仅可以增强诊断符合率,亦可提升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等,值得运用

参考文献:

[1]席双,王梦雪,顾婷. 脊柱结核应用CTMRI影像诊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2):143-145.

[2]蔡亮. 脊柱结核CT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对比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28(16):71-73.

[3]庄强,王德银,陈伏庆. MRICT诊断及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诊断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2022,27(03):579-580.

[4]刘书行. MRICT诊断及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03):137-139.

[5]康媛媛,王爱英. 脊柱结核CTMRI的影像诊断对提升诊断准确性的效果比较[J]. 新疆医学,2022,52(01):29-31.

[6]张超,周迎锋,路坦,赵红星,耿晓林,陶金刚,徐海斌. SPECT/CTMRI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J]. 中国CTMRI杂志,2022,20(01):176-178.

[7]王洋. CTMRI在脊柱结核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比[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1,15(18):65-67.

[8]黄玉芳,杨伟川,胡振洲,朱小贵,高文华. CT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应用效果比较[J]. 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3):476-478.

[9]李立新,阮锦荣,孙莉. MRICT诊断及鉴别脊柱结核与脊柱肿瘤的价值观察[J]. 中国CTMRI杂志,2021,19(08):175-177.

[10]王立强,靳颖,刘树芳,贾建雷. 早期和非典型脊柱结核中MRI的诊断分析[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0,41(09):1047-1049+1069.

 

作者简介:孙献力,(1978-08汉族  吉林长春主治医师 大学 主要研究方向:医学影像学诊断与放射介入治疗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