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期刊: 现代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眭玮峰

于都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342300

摘要

目的:探究口腔颌面部骨囊肿临床治疗中开窗减压术所展现的效果及优势。方法:选定研究时间为2020年03月-2022年03月,遴选70例此时段内本院接收的口腔颌面部骨囊肿患者。依靠随机性分组工具,将患者平分为行开窗减压术的观察组(35例),以及行常规颌骨囊肿刮治术的对照组(35例)。对比效果、手术指标、囊腔情况、并发症等多项指标的组间差异。 结果:相比对照组统计的数值,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29%)明显处于更高水平(P<0.05);患者囊腔密度、囊腔缩小率以及囊腔缩小体积同样以更高水平呈现(P<0.05);而患者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天数、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5.71%)均明显处于较低水平(P<0.05)。 结论:治疗口腔颌面部骨囊肿临床选用开窗减压术,效果与安全性均能得以保障,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骨囊肿;临床治疗;开窗减压术;效果

正文


口腔颌面部存在特殊解剖结构胚胎发育特征,此处发生囊肿于临床十分常见,属于良性疾病。颌骨囊肿一般生长缓慢,且患者在发病初期无自觉症状[1]伴随着囊肿生长,患者骨质也会随之向周围膨胀,导致面部出现轻微畸形。对于囊肿发生于下颌部的患者,若囊肿体积过大,骨质损坏过多,长此以往会引起病理性骨折[2]此外,若囊肿对邻近牙造成较大压力,还会促使该出现发生倾斜甚至移位,对外貌、日常进食均可造成不良影响目前面对各类口腔颌面部囊肿临床主张将手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且预后较良好,少有复发的情况遴选院内的70例口腔颌面部骨囊肿患者给予不同术式进行治疗,以此探究开窗减压术的优势,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内(202003-202203)就诊的口腔颌面部骨囊肿患者共遴选出70例,均对研究知情。入选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临床确诊;②面颊、舌侧不同程度肿胀;③本人已签署自愿入组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

观察组内男、女性患者比例19:16;年龄段为17-60岁,平均值42.16±3.49)岁据病变部位可分上颌骨15例,下颌骨20例;患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5年,平均2.63±0.52年。对照组内男、女性患者比例3:2;年龄段为19-59岁,平均值42.01±3.18)岁据病变部位可分上颌骨17例,下颌骨18例;患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4年,平均2.51±0.47年。以上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

组内执行颌骨囊肿刮治术,详细措施:综合评估患者实际病情、体质、耐受程度等,选定麻醉方式。若患者存在牙根受损,需首先进行根管治疗,注意保留牙槽神经血管束。将患者牙龈瓣翻开,充分暴露骨面于视野。于骨质最薄处作为操作点开一手术窗口,探查囊腔内容物并给予清除,刮除病变组织。对于病变范围较大的患者,需放置碘仿纱条,最终规范关闭窗口,结束手术。术后7-10 d内将碘仿纱条取出,注意无菌操作。

1.2.2观察组

组内执行开窗减压术,详细措施:综合评估患者实际病情、体质、耐受程度等,选定麻醉方式。于骨质最薄处切开黏骨膜,小心将骨板去除,开一手术窗口(约2 cm×2 cm),取部分囊壁送检。若开窗部位为拔牙窝,去除病变牙后需适当扩大创面,充分暴露囊壁并切除部分送检。随后,进行囊腔内容物探查与清除,最终规范关闭窗口,结束手术。术后7d由修复科医护人员制作并协助患者佩戴阻塞器,告知冲洗囊腔的正确方法与注意事项。术后1年复诊若发现肿物仍有残留,则需开展囊肿刮治术,相关操作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效果分级:经探查患者囊肿消除,且创口基本愈合可记为显效;经探查患者囊肿存在残留,且创口有明显好转可记为有效;患者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并发重症则为无效。有效率由(显效+有效)/35×100%计算得出。(2)临床指标:测定手术时长、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纳入表格。(3)术后囊腔指标及疼痛程度:测定囊腔密度、囊腔缩小率以及囊腔缩小体积3项数值并纳入表格。选定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程度评测,所获取评分越低提示患者痛感越轻。(4)手术并发症:术后密切观察组内有无患者出现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质缺损等,统计例数、严重程度,并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统一汇总,并录入SPSS22.0软件完成分析。计量资料(临床指标、囊腔指标与VAS评分)的格式为),获取相应t计数资料(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的格式为n%),获取相应χ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P<0.05提示

 

2  结果

2.1手术效果分级

对比不同术式的效果1),观察组统计共33例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为94.29%,相比对照组的74.29%处于更高水平P<0.05)

1 对比两组采用不同术式的效果[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35

20(57.14)

13(37.14)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5(42.86)

11(31.43)

9(25.71)

26(74.29)

χ²

-

1.429

0.254

5.285

5.285

P

-

0.232

0.615

0.022

0.022

2.2 临床指标

对比临床指标(表2),观察组统计手术时长、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3项数值相比对照组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

2 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总住院天数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长(min)

出血量(ml)

总住院天数

观察组

35

59.0312.41

103.7220.36

6.251.04

对照组

35

80.5516.27

146.1524.08

8.861.29

t

-

6.222

7.960

9.319

P

-

0.000

0.000

0.000

2.3 术后囊腔指标及疼痛程度

对比术后囊腔指标及疼痛程度(表3),观察组统计患者囊腔密度、囊腔缩小率以及囊腔缩小体积3项测定值相比对照组均处于更高水平,而VA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

3 对比两组术后囊腔指标及疼痛评分

组别

例数

囊腔密度(g/m2

囊腔缩小率(%)

囊腔缩小体积(mm2

VAS评分(分)

观察组

35

0.520.11

81.967.15

51.094.37

3.240.49

对照组

35

0.310.08

64.385.97

35.913.77

5.480.52

t

-

9.134

11.166

15.560

18.547

P

-

0.000

0.000

0.000

0.000

2.4 手术并发症

    术后经评估与统计,对照组内并发术后感染4例,血管神经损伤与骨质缺损各2例,总发生率22.86%8/35例);观察组内并发感染与血管神经损伤各1例,总发生率5.71%2/35例),与对照组相比处于较低水平χ²=4.200,P<0.05)

3 讨论

颌骨囊肿可发生于颌骨的多个部位,经检查可评定为牙齿根尖囊肿,也可能是不明因素引发的角化囊肿,或是颌骨发育时残留的上皮在某种特定条件下所形成的囊肿。此类囊肿在形态较小时不会引发明显的症状,随着不断增大则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颌骨膨隆,伴有明显不适感[3]。开窗减压术指的是在患者颌骨囊肿上开口将内部囊液引流出来,促使囊腔内压力降低。该术式通过开窗减压将囊肿缩小,使得囊腔内外恢复压力平衡,颌骨组织恢复外形及相关功能。据资料统计,一般开窗减压6-18个月后多数颌骨囊肿能缩小50%以上,且之前被囊肿推移、破坏的结构与神经也会慢慢得以恢复。数据分析提示,观察组统计总有效率(94.29%)与术后囊腔指标(囊腔密度、囊腔缩小率以及囊腔缩小体积)与对照组的数值相比均处于更高水平P<0.05)观察组统计手术时长、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VAS评分相比对照组均处于较低水平P<0.05)且组内仅出现2例并发症,总发生率(5.71%)相比对照组同样以较低水平呈现P<0.05)

综上所述治疗口腔颌面部骨囊肿临床选用开窗减压术,效果与安全性均能得以保障,更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海涛,后军.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9,40(7):738-741.

[2]张晓东. 开窗减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骨囊肿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16,22(29):55-55,56.

[3] 项洋,陈辉,李雪莲,等.手术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20,26(22):60-6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