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膝关节;MRI;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
正文
骨折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外伤疾病,大部分的骨折可以通过X线等常规检查方式进行诊断[1];部分骨折类型则无法通过X线片检查出来,临床将其称为隐匿性骨折[2]。隐匿性骨折患者通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等症状,与非隐匿性骨折肿胀相似,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以及骨折部位功能均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3];若是不及时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患者的软骨磨损程度会逐渐加剧,可能会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4]。本次研究纳入4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探究MRI在该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相关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抽查对象为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4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抽查对象中交通事故伤18例、跌落伤10例、重物砸伤12例;年龄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59岁、24岁,平均年龄(42.58±8.45)岁;男性与女性各有28例、12例;体重指数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33kg/m3、19kg/m3,平均(21.28±3.54)kg/m3;受伤时间最长8h,最短1.5h,平均时间(4.84±0.84)h。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受伤部位存在红肿等不适且活动存在不同程度受限者,X线检查正常者,知情同意研究内容者,均接受MRI与CT检查者(检查间隔不超过24h);排除标准:配合度或依从性较差者、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使用心脏支架或心脏起搏器者、合并陈旧性骨折者、精神或认知功能异常者。剔除已接受相关治疗或参与其他同期研究者。
1.2方法
(1)多层螺旋CT检查:①采用64排螺旋CT检查,相关参数设置为管电压120kVp、管电流250mA,层厚5mm,矩阵512*512,骨窗与软组织各(W1800,L600)、(W1400,L40)。②检查前指导患者摘除身上所有的金属异物,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检查体位(仰卧位);扫描轴位至少要在骨折线2cm处,最长不超过患者胫骨上端与股骨髁上5cm处。图像重建后将图像传导工作站进行MPR-多平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容积再现等处理软件进行各方位重建与图像重组,并由同医师(2名,5年以上骨科阅片经验)进行病情分析与诊断。
(2)核磁共振MRI检查:①采用achieva1.5T磁共振扫描仪(飞利浦公司)检查,T1WI(TE16ms、TR600ms、层距0.2mm、层厚0.4cm、矩阵256*256),T2WI(TE64ms、TR3500ms、层距0.2mm、层厚0.4cm、矩阵256*256);②检查前讲解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检查体位;对患者患部的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进行检查,扫描2次获得检查结果。患者的影像均由同医师(2名,5年以上骨科阅片经验)进行病情分析与诊断。
注意事项:若是阅片后诊断结果存在异议,则可以由医院第三名经验丰富医师参与讨论,并得出统一结果,将其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
1.3 判定指标
(1)以40例研究对象手术或关节镜检查结果为准,分析CT与MRI对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
(2)分析CT与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能,诊断效能指标包括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NPV(阳性预测值)及PPV(阴性预测值)。
(3)比较CT与MRI扫描影像中的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骨折塌陷程度、错位程度及骨折部位四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做比对。
1.4 统计学分析
试验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计量资料(±s)用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卡方比对计数资料(%)率,组间有差异为P<0.05。
2 结果
2.1 分析CT与MRI对研究对象的诊断结果
手术或关节镜诊断结果显示,40例研究对象中隐匿性骨折32例、非隐匿性骨折8例;隐匿性骨折中股骨下端、胫骨平台、腓骨小头以及髌骨骨折各8例、9例、7例、8例。CT与MRI对32例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24/32)、93.75%(30/32),对8例非隐匿性骨折的检出率分别为37.50%(3/8)、87.50%(7/8),两者差距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与MRI对32例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分析 [(%)例]
检查方式 | 股骨下端骨折(n=8例) | 胫骨平台骨折(n=9例) | 腓骨小头骨折(n=7例) | 髌骨骨折(n=8例) | 总计(n=32例) |
CT检查 | 18.75%(6/32) | 18.75%(6/32) | 15.62%(5/32) | 21.87%(7/32) | 75.00%(24/32) |
MRI检查 | 25.00%(8/32) | 25.00%(8/32) | 18.75%(6/32) | 25.00%(8/32) | 93.75%(30/32) |
T值 | 0.365 | 0.365 | 0.109 | 0.087 | 4.266 |
P值 | 0.545 | 0.545 | 0.740 | 0.767 | 0.038 |
2.2 分析CT与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能
在本次32例隐匿性骨折患者中,CT诊断准确度67.50%(27/40)、特异度37.50%(3/8)、灵敏度75.00%(24/32)、NPV27.27%(3/11)值均低于MRI(92.50%、87.50%、93.75%、77.77%)检查,两者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PPV值差距在统计学中无意义,P>0.05,见表2。
表2 CT与MRI在隐匿性骨折中的诊断效能分析 [(%)例]
组别 | 准确度 | 特异度 | 灵敏度 | PPV | NPV |
CT检查 | 67.50%(27/40) | 37.50%(3/8) | 75.00%(24/32) | 82.75%(24/29) | 27.27%(3/11) |
MRI检查 | 92.50%(37/40) | 87.50%(7/8) | 93.75%(30/32) | 96.77%(30/31) | 77.77%(7/9) |
X2值 | 7.812 | 4.266 | 4.266 | 3.270 | 5.050 |
P值 | 0.005 | 0.038 | 0.038 | 0.075 | 0.024 |
2.3 比较CT与MRI扫描影像评分情况
MRI扫描影像在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骨折塌陷程度、错位程度及骨折部位方面的评分值均高于CT,两者差距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CT与MRI扫描影像评分情况分析 (±s,分)
组别 | 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 | 骨折塌陷程度 | 错位程度 | 骨折部位 | |
CT检查 | 0.80±0.18 | 0.98±0.09 | 1.03±0.12 | 1.05±0.14 | |
MRI检查 | 1.65±0.40 | 1.10±0.10 | 1.20±0.17 | 1.24±0.18 | |
T值 | 12.255 | 5.641 | 5.167 | 5.269 |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其负重最多,也是最容易发生软组织损伤及骨折的关节[5];临床调查数据隐匿性骨折发生在膝关节的风险较高,该类患者骨折特征不明显,因此易增加诊断难度、延误诊断或加重病情等现象,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十分不利,从而可能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6]。
关节镜及手术方式可以对隐匿性骨折患者的骨折部位继续拧直视诊断,因此其诊断结果为金标准[7];但其诊断具有侵入性特点,会对患者骨折部位软组织等方面造成一定的损伤,同时不利于患者膝关节恢复,患者的普遍接受度较低[8]。因此寻找有效且适宜的方式诊断隐匿性骨折是目前临床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次研究中对40例疑似膝关节隐匿性骨折患者应用CT及MRI检查、诊断,结果显示MRI隐匿性骨折检出率高于CT,诊断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NPV值均高于CT,P<0.05;研究数据证实MRI在该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高于CT,这与临床相关研究结论相一致。分析可知,CT因其空间分辨率高、显像清晰以及扫描快等优势在临床疾病检查中应用十分广泛,但其因扫描层面、容积效应等因素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疾病检查中显示效果不理想,疾病误诊、漏诊率较高[9]。MRI是一种于人体获得电磁信号、多方位成像且对骨骼系统组织异常敏感的一种检查方式,隐匿性骨折患者在T1WI MRI检查下通常表现为无信号或低信号,其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成像十分准确;临床证实MRI对骨小梁、骨皮质以及关节软骨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对组织水肿敏感度较高[10]。本次MRI扫描影像在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骨折塌陷程度、错位程度及骨折部位方面的评分值均高于CT,两者差距在统计学中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价值较高,其可以清晰显示该类患者骨折部位软组织结构、塌陷与错位程度,比CT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更高,有助于临床骨科诊断与治疗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彬.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磁共振成像在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中临床价值对比[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3,29(15):48-50.
[2]叶清岚,李晶,候金丹等.多层螺旋CT与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伴半月板及韧带损伤中的诊断比较[J].中国骨伤,2022,35(10):967-970.
[3]辛宇强,刘英杰,石运力等.CT联合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22,25(05):486-489.
[4]周超,耿加宏,郭玉林.对比MRI与多层螺旋CT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6(15):146-148.
[5]谢瑛,苏平昌,岳孟超.高场强MRI与多层螺旋CT诊断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灵敏度、特异度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19(07):155-157+169.
[6]陈丽珍,丁小辉,邵伟伟.高场强MRI对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2,27(02):370-371.
[7]李颖,刘云飞,李艳茹等.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高场强MRI与MSCT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CT和MRI杂志,2022,20(04):177-179.
[8]朱慧明,张世科,谢光辉等.1.5T超导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2):237-238.
[9]王文胜,林万星,郑荣芳.膝关节隐匿性骨折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21,30(09):1689-1691.
[10]吴连慧,朱卫平,应小樟.MRI在膝关节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浙江创伤外科,2021,26(05):986-9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