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临床价值
摘要
关键词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
正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随之而来的是髋关节骨折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对于这类患者来说,外科手术是当前最佳的治疗选择。然而,高龄患者术后出现谵妄(POD)的概率高达5%-50%,通常在手术后的2-3天内开始出现。髋关节骨折患者一般年纪较大,且常伴有其他内科疾病。有些患者在骨折发生之前已经有轻微的认知损害,但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1]。POD患者主要表现为心理、感知和情绪障碍。POD会导致患者术后并发症增加,治疗和康复期缩短,住院成本上升,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老年痴呆,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对引发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尤为重要[2]。鉴于此,此次研究将就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临床价值进行论述,报道见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整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接收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谵妄状态分为谵妄组、非谵妄组,谵妄组38例,非谵妄组42例。谵妄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65-81岁,平均(72.15±1.36)岁;非谵妄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65-82岁,平均(70.35±1.19)岁。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诊断等确诊且均接受手术治疗;(2)临床资料齐全;(3)可配合完成各项调查。
排除标准:(1)病史资料缺项过多;(2)精神病史;(3)合并恶性肿瘤等。
1.2方法
对80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资料、会诊资料等,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评估,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危险因素。对谵妄组38例患者进行治疗,具体对患者实施个性化综合治疗,辅助控制患者的基础疾病,实施支持治疗,对活跃、躁狂患者应用氟哌啶醇等。
1.3观察指标
1.3.1 危险因素分析。分析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危险因素。
1.3.2 治疗效果。分析谵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效:注意力障碍消失,思维能力、睡眠恢复正常;有效:谵妄症状显著改善,但仍有残留临床表现;无效:谵妄症状无明显变化需调整治疗方案。分析患者谵妄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软件处理,均数±平方差(±s)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百分比(%)为计数资料,卡方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酗酒史、痴呆病史、肾功能、基础病、手术时间、术后24hVAS评分、睡眠障碍对比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1。
表1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危险因素分析(±s,%)
危险因素 | - | 谵妄组(n=38) | 非谵妄组(n=42) | t/x2 | P |
性别 | 男 | 25 | 24 | 0.273 | 0.601 |
女 | 13 | 16 | - | - | |
年龄(岁) | - | 72.15±1.36 | 71.45±1.19 | 2.455 | 0.016 |
BMI(kg/m2) | - | 22.81±0.54 | 23.10±0.75 | 1.966 | 0.053 |
酗酒史 | - | 28 | 10 | 11.570 | 0.001 |
痴呆病史 | - | 18 | 4 | 26.030 | 0.000 |
肾功能 | 尿素氮(mmol / L) | 8.41±2.46 | 7.25±1.54 | 2.553 | 0.013 |
肌酐清除( ml·min -1·(1.73m2 ) -1 ) | 52.33±2.19 | 57.05±3.47 | 7.187 | 0.000 | |
基础病 | 高血压 | 24 | 14 | 7.116 | 0.008 |
糖尿病 | 20 | 9 | 8.405 | 0.004 | |
手术时间 | ≥2h | 23 | 10 | 11.098 | 0.001 |
<2h | 15 | 32 | - | - | |
术后24hVAS评分(分) | - | 3.45±0.54 | 2.78±0.41 | 6.285 | 0.000 |
睡眠障碍 | 是 | 20 | 10 | 7.071 | 0.008 |
否 | 18 | 32 | - | - | |
术中输血量(U) | - | 1.38±0.25 | 1.30±0.21 | 1.555 | 0.124 |
2.2 38例谵妄患者治疗效果
38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20例,不存在无效患者,有效率100%,38例患者谵妄持续时间(4.58±0.89)d,住院时间(18.64±3.25)d。
3讨论
PO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神经系统综合征,然而其发病机理至今仍不为人们所清楚。患者在发作初期会表现出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胡言乱语以及随地大小便的症状,而在昏迷和清醒之间会有一定的间隔。这些症状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从而导致漏诊和误诊。有研究资料显示,接受POD手术的髋关节骨折患者,其术后六个月的死亡率约为非POD患者的3倍[3]。因此,准确了解POD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可控因素实施全面的围术期监控和干预,对于预防POD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次研究中,两组在年龄的对比上有显著差异(P〈0.05)。大部分学者已经证明,老年患者是 POD的一个独立风险因子。此外,在接受外科治疗的病人中,60 岁以上的术后 POD 风险因子也得到了确认。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病人的大脑皮质功能减弱,脑内的胆碱能神经功能衰退。同时,在手术过程中,病人的血管弹性下降,即使是短暂的一过性低血压也可能导致严重的脑组织缺氧,从而引起POD[4]。同时此次研究中,两组酗酒史的对比上有显著差异(P〈0.05)。过度饮酒会导致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和大脑皮质下的损害,这些是POD发病的重要机制。既往的研究表明,饮酒可能导致认知损害,这与一种叫做谷氨酸毒性的过程有关,这个过程会增加NMDA受体的表达[5]。两组在痴呆病史对比上有显著差异(P〈0.05)。既往的研究认为[6],老年痴呆症与谵妄症在症状和致病机理方面存在相似性。具体表现为大脑代谢速率降低、胆碱能受体功能障碍、兴奋性神经损伤和神经元死亡等。此外,有研究发现一些 POD患者出现长期的认知能力障碍。然而,由于神经信号转导途径中涉及的分子复杂且尚未全面了解,对于这两种疾病的致病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两组在肾功能指标对比上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前存在肾脏损害是导致手术后精神错乱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于肾脏损害与手术后精神错乱之间的关联缺乏研究。Wan等人进行了一项案例-控制的实验,包括284名病人,发现手术后出现POD的风险较高。同时有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在肾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显著增加,这使得部分毒素、代谢产物和炎症反应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从而导致肾脏缺血再灌注后的引发功能紊乱,进而导致POD的发生[7]。此次研究中,两组基础病指标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已有文献报道指出[8],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患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D)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是导致POD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其中,手术过程中血压变化较大被认为是主要原因之一,它会导致脑缺血缺氧和水肿,进而引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此外,与糖尿病密切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在POD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可能诱导产生炎症因子。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手术时间过长和低氧血症、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也是导致术后认POD的独立风险因素。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患者承受的创伤增加,出血量增多,需要更多氧气供应。这会导致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大量分泌,破坏了去甲肾上腺素与乙酰胆碱的平衡,进而引发POD。缺氧是神经系统较易受到影响的状况之一,低氧血症会导致脑组织缺氧和水肿,进而出现幻觉、烦躁易怒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9]。两组术后24hVA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慢性疼痛(POD)与炎性因子(PTPs)之间存在着密切关联,其中 PTPs、PTPs、IL-1、TNF-κ B等因子参与了POD的产生。多项围手术期试验资料表明[10],术后出现剧烈疼痛或疼痛加重与术后POD可能存在相关性。两组睡眠障碍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睡眠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最近的研究发现[11],失眠可能会导致术后POD,这种现象与失眠引起的神经炎症、神经递质传递障碍、脑组织缺氧和脑组织缺血等损害密切相关。根据危险指数模型,睡眠障碍是预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最强有力的因素之一。因此,改善术前的睡眠质量和减少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可以是预防POD的关键措施。
围术期谵妄的诊治:根据 CAM 的诊断准则,能够快速、有效地诊断患者是否出现精神错乱,并且需要与痴呆、脑型脂肪栓塞等疾病进行区分。目前尚缺乏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预防和早期诊断是主要的防治策略。a) 临床指标:包括血液含氧量、氧气分压、血液生化、血常规、尿常规、胸片、心电图、血糖、尿素氮、脑电图、脑部 CT 等,以明确病因,排除脑部疾病、癫痫、脑型脂肪栓塞等可能。b)心理疏导:在术前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和关怀,如向患者解释骨牵引的目的和手术的安全性等,以缓解患者焦虑、增强其精神压力,有助于手术和恢复,特别对于安静型患者更为重要。c) 处理基本疾病:通过心、脑、肺等器官的检查,进行相应的调节。控制感染、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尽早进行骨折切除等措施能够减轻精神错乱,及时、安全的外科手术对于防治精神错乱具有重要意义。d) 消除由药物引起的毒副作用:阿托品、东莨菪碱、度替啶、氯胺酮、甲硝唑等抗菌药物都可能导致该病发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用药,避免不必要的用药,或者根据老年患者的代谢特征适当降低给药剂量。f) 药物治疗:对于具有亢奋情绪的活动性谵妄,常用的药物包括低剂量的氟哌啶醇、地西泮等。我们在手术中对部分患者使用了微型止痛泵,其中包括芬太尼和氟哌啶醇,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调节幻觉亢进的情况。此外,对于预防幻觉亢进也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而在围术期POD的预防上,根据2017年欧洲麻醉学院发布的关于手术后谵妄的指导方针,为了预防谵妄,我们需要进行详细分析患者的病史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结果,并结合患者自身的易感因素,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其中,多成分的非药物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具体内容:1. 喊患者的名字,放置患者熟悉的物体在身边,以增强患者的认知。2. 对患者进行方向和认知的培训,帮助其恢复正常认知能力。3. 在可移动的区域进行锻炼,促进患者的身体活动,预防肌肉萎缩。4. 在手术之前,通过矫正体内环境来保持体内平衡,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5. 保持患者的血电解质、血压、血糖等指标在正常水平,一旦出现体积过载的现象,应立即进行处理。6. 停用或慎用高危药物:停止使用抗胆碱药、苯二氮卓类药物类,并减少非必需药物的使用,以降低药物交互作用和相关副作用。通过一系列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POD发生率。首先,在手术结束后我们尽早拔出导管,加强肌肤护理,以预防压疮的发生。其次,我们在需要时提供理疗或输氧,以进一步保障患者的康复。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12],仅通过单一方法无法完全防止手术后的谵妄。因此,我们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综合管理计划。该计划依据患者的觉醒状态、气道管理、循环管理、认知监测和运动等因素进行制定。通过这样的综合管理计划,我们成功将治疗时间调整到每天的常规工作时间,有效地预防了患者的术后谵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在年龄、酗酒史、痴呆病史、肾功能、基础病、手术时间、术后24hVAS评分、睡眠障碍对比上均有显著差异 (P〈0.05);38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20例,不存在无效患者,有效率100%,38例患者谵妄持续时间(4.58±0.89)d,住院时间(18.64±3.25)d。由此可见,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故而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预防,而对于已经发生谵妄状态的患者,则需要采取个性化综合治疗。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谵妄状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生后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故而应根据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预防、治疗。
参考文献
[1]高姣,王雅丽,高翠等.非药物干预对ICU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谵妄的效果[J].实用骨科杂志,2019,25(09):860-862.
[2]唐莉,王强,颜飞.围手术期谵妄发病机制及药物预防的研究[J].医学信息,2020,33(22):51-54.
[3]纪笑娟,袁嫕,宋丽清等.围术期谵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9,14(03):416-418.
[4]梁媛,叶朝,许俭.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及早期识别的研究现状[J].天津护理,2023,31(04):485-490.
[5]朱少雄,马紫寒,葛叶盈等.老年骨科大手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的构建[J/OL].医学研究生学报,2023(03):1-5.
[6]白光英,李玉华,孙晓.急诊科老年患者谵妄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22,19(10):944-949.
[7]吴晓彬,邱灿金,刘孝国等.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09):920-925.
[8]许秋萍,倪文妍,杨凌云.骨科患者全麻术后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09):114-118.
[9]李楠,纪玮玮,刘伟等.老年病人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08):838-841.
[10]韩慧萍,郝敬波,陈梦楠等.高龄老年住院患者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2,21(06):439-442.
[11]杜健,林桦,王瑶琪等.术后谵妄的预防与治疗进展[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11):1255-1259.
[12]沈小平,张媛莉.ICU谵妄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11):1648-16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