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制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
摘要
关键词
责任制护理;冠心病;效果
正文
冠心病临床发生率较高,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憋气、心慌、胸闷等症状,具有迁延难愈的特点,并且其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严重危害身体健康[1]。对于患者而言,在其长时间的患病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对其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疾病治疗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认为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提升病情控制效果[2]。临床护理以常规护理为主,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其所存在的不足较多,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获得的护理质量不佳,进而需要选择更为有效的护理模式[3]。责任制护理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是一种具有目的性以及计划性的健康护理方式,对患者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82例,观察责任制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45至79(61.73±3.28)岁,病程2至10(6.38±1.29)年,观察组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44至78(60.73±3.61)岁,病程2至11(6.64±1.65)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日常生活护理,而创建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等。
观察组:①考虑到护理人员的职称可以对其开展责任分级,各护理人员的工作需要由护士长进行监督以及管理,然后将各责任落实到各护理人员,分别负责自己所负责的床位,并且开展8h轮班制,对患者动态变化情况进行记录,能够尽早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②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24h全面负责,护理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如患者病情、治疗方案等,对其开展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康复指导等,同时需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可以通过书面、口头等方式进行。由护士长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相应的抽查,在此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护理期间存在的问题,并且使其得以解决。同时对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在每月的例会上进行总结分析,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好的明确以及落实责任。③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需要落实责任制,针对性的指导各个内容,如入院评估、各项指标检查等,在此过程中如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可以对其进行合理的惩罚,并且针对完成较好的护理人员也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④采取弹性排班制度,需要考虑到科室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的安排,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证繁忙时段人力充足。对护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保证护理资源的平均化,同时要求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指导以及督查的作用。
1.3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5个方面,各100分;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生活质量:简明健康量表(SF-36);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对比
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质量对比(分)
组别 | 服务态度 | 护理书写规范 | 操作技能 | 沟通能力 | 护理责任心 |
对照组(n=41) | 83.27±2.17 | 85.37±2.74 | 81.33±2.36 | 84.73±3.74 | 82.71±3.82 |
观察组(n=41) | 89.62±3.74 | 88.62±3.45 | 90.62±3.27 | 91.74±3.49 | 90.42±3.15 |
t | 9.4034 | 4.7234 | 14.7507 | 8.7745 | 9.9708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组别 | 发作频率(次/周) | 持续时间(min/次)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对照组(n=41) | 11.27±0.74 | 5.37±0.43 | 8.15±1.23 | 5.37±1.27 |
观察组(n=41) | 11.63±0.66 | 2.66±0.67 | 8.31±1.18 | 2.45±0.61 |
t | 2.3247 | 21.7964 | 0.6010 | 13.2707 |
P | 0.0226 | 0.0000 | 0.5495 | 0.0000 |
2.3生活质量对比
观察组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生活质量对比(分)
组别 | 社会功能 | 生理功能 | 总体健康 | 生命活力 | 生理职能 | 情感职能 | 心理健康 | 躯体疼痛 |
对照组(n=41) | 72.82±2.54 | 70.42±2.92 | 72.51±3.82 | 72.61±2.77 | 71.23±2.82 | 72.83±2.23 | 73.51±2.33 | 71.42±2.93 |
观察组(n=41) | 78.34±3.52 | 76.83±2.71 | 75.47±3.82 | 78.93±2.52 | 76.12±2.52 | 77.42±2.44 | 79.92±2.42 | 77.51±2.92 |
t | 8.1426 | 10.3027 | 3.5083 | 10.8064 | 8.2792 | 8.8912 | 12.2178 | 9.4268 |
P | 0.0000 | 0.0000 | 0.0007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4心理健康水平对比
观察组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心理健康水平对比(分)
组别 | 恐怖 | 躯体化 | 强迫 | 饮食及睡眠 | 精神病性 | 焦虑 | 抑郁 |
对照组(n=41) | 15.84±2.53 | 34.28±6.11 | 18.81±2.54 | 17.84±1.63 | 17.61±1.52 | 27.92±2.38 | 37.17±6.42 |
观察组(n=41) | 12.18±1.63 | 23.49±2.48 | 16.83±1.52 | 11.93±0.64 | 15.94±2.53 | 15.52±2.43 | 21.82±4.81 |
t | 7.7868 | 10.4774 | 4.2830 | 21.6101 | 3.6229 | 23.3431 | 4.2703 |
P | 0.0000 | 0.0000 | 0.0001 | 0.0000 | 0.0005 | 0.0000 | 0.0000 |
3讨论
冠心病的危害是极大的,并且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对于患者而言,必须在早期使得病情得以控制,否则在病情的发展下会导致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影响[4]。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等导致冠状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心肌组织缺血、缺氧等情况的发生,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危害[5]。临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病情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医疗服务理念的变化,优质护理服务引起了广泛重视,认为护理过程中需要转变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方式,进一步提升对患者疾病、心理情绪等多个方面的关注,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责任制护理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模式,能够对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使得患者得到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而且护理期间能够对各级人员职责以及工作标准进行制定,在这种情况下也能更好的落实于临床工作中,有利于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的提升,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其责任感的强化[6]。将其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护士长能够对护理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对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密切的监督,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不足,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还能够及时将患者出现的变化进行汇报,进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治疗有效性[7]。通过责任落实,还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性,满足患者身心需求,使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得以提升,而且护理过程中各护理人员相对固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患者陌生感,使其负性情绪得以缓解[8]。总体而言,在责任制护理实施过程中,能够将护理责任加以明确,提升各护理人员护理意识,并且转变服务理念,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做到积极主动,较好的开展护理巡视工作,动态的掌握患者病情、身心等各方面的变化,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责任制护理过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护患之间的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发现患者心理问题,使其心理层面的问题得以解决,对病情改善也具有重要作用[9]。护理期间采取科学排班、分级管理的方式,能够合理分配护理资源,并且保证各护理人员能够在自身岗位上充分的发挥优势,促进工作能力的提升,进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10]。在该护理模式下,能够在患者入院至出院的过程中由专门的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护理服务的个性化、连续性以及协调性,并且在护士长持续性的监督以及教育下,能够对整个护理工作进行正面的引导,而且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也更加科学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稳定,使得预后得以改善。
所以,责任制护理用于冠心病患者中,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升,促进心绞痛发作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且心理健康水平较好,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文贺丽,刘亚芳,陶香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以及治疗后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8,9(6):142-144.
[2]李灿.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护理干预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13):1518-1521.
[3]闫倩倩.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监护室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28(6):748-750.
[4]吴立萍,赵立新,夏月,等.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出院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A02):1848-1849.
[5]陈玄祖,罗太阳,戴天医,等.个体化康复运动训练指导以及综合康复指导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3):358-359.
[6]赵昕,李攀攀.预见性护理在青年冠心病患者一级预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9,16(13):1912-1914.
[7]严露,顾则娟.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应激发应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2):2487-2489.
[8]张岱,陈强,郭晓丽,等.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9):1427-1430.
[9]聂陈,邓智全.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老年冠心病患者对护理质量改善及并发症的预防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2):1507-1510.
[10]杨丽丽,于淑军.过渡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康复,自我管理能力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24):3161-3164.
作者简介
姓名:刘玉洁,性别:女,民族:土家族,出生年月:1989年6月12日,籍贯:贵州,学历:大专,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冠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