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江春强

河源市卫生学校 广东省河源市 517400

摘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新时代下职业技能院校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将其应用到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对护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护理专业能力,促使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帮助学生在毕业以后实现顺利就业。基于此,文章详细分析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丰富中职教师的教学手段,促进我国中职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关键词

行为导向教学法;中专护理专业;应用

正文


引言: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生相比较,他们经历了中考失利,学习基础往往较差,且学习能力也有待加强,需要教师采取更加科学,且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行为导向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探究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述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概念

中职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场所,中职学校的职业培训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促使学生在之后的工作中可以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能力,主要包含着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专业方法能力、社会发展能力和个人能力培养。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行为为主要导向的教学方法,包含以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为方向目标的教学策略,非常符合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定位。

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强调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创设科学的职业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完成学习,体验设计学习方案、实施学习计划、实现自我调节的过程。在行为导向教学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学生之间的合作非常普遍。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需要实现自我构建,体验行动过程,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方法技巧、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

结合陶行知的教学做理念进行分析,行为导向教学法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学生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更加关注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1]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解读

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不是指一种教学方法,而是指一套完整的、创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在行为导向教学背景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协调者、参与者、合作者等,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调查——计划——决策——实施——验收——点评”的教学思路,设计完善的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行为导向教学法还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即教师不可以代替学生学习,不可以主导学生的学习,所有的学习过程都需要学生参与,需要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在行动中得到各方面的提升和发展。虽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但是还需要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应用,形成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在行为导向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设计、实施、点评等学习过程创造机会,促使学生在完整的学习体验中解决职业活动中的问题,反思自己的学习行动,最终全面调动自己的感官,逐步形成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行动能力,这就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核心。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明显的特征:第一,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上文提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并不指的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套教学体系,只要符合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的教学方法都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这就启发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第二,综合性。在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站在单元整体的角度上开展教学,或者确定项目主题,补充教材知识,这就奠定了教学的综合性特点,促使学生通过参加学习活动,汲取丰富的知识,得到全面的发展。另外,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综合性不仅仅表现在教学内容上,还表现在教学方法上,即教师有时候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完成一个课时或者一个单元的教学,增设各种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从业实践能力;第三,适应性。行为导向教学法本来就是职业教学衍生出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非常适合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专业,适应未来的职业,掌握丰富的文化技能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社会发展。[2]

二、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

头脑风暴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教师要学会科学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头脑风暴,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高效学习。[3]

例如,在《细胞的结构》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致力于实现学生的行为导向,采取了头脑风暴法,科学设计了问题。

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显微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了问题:细胞主要有哪些结构组成?细胞中的各个部分,比如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分别承担着什么功能?教师通过问题引导,成功引发了学生的质疑,使学生在思考、解决原有问题的同时,发散了思维,想到了细胞结构中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都和蛋白质的合成息息相关,那么这些结构之间是否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要如何证明?最终,在问题支撑下,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深入分析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了解了关于细胞结构的基础知识。

2、教师在讲解分泌蛋白合成和运输过程时,也引导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在这个过程中都有哪些膜结构参与?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结构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教师通过提出这个问题,成功引发了学生的热烈讨论,使学生在分析和讨论中总结出了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从而感知到了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正是由于细胞结构中的各种物质之间的联系,各自发挥应有的功能,方能实现在功能上的协调配合,共同实现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

3、教师在讲解细胞核时也提出了问题,要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和探究细胞结构,思考到底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结合了和细胞相关的科学发展历史和探究过程,绘制了细胞生命活动的蓝图,从而深入认识了细胞核。

(二)引入科学案例,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

在中专护理专业教学中,教师还要掌握案例教学法,通过引入科学的案例,启发学生的学习思路,促使学生对案例情境中的相关情况进行描述,从而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在引入案例时还需要考虑中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避免引入的案例学生不熟悉或者不感兴趣,无法支撑学生的行为导向。

例如,在《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泄》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引入了具体案例,指引学生结合案例思考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之前,教师分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了解尿液排放的异常情况和排尿反射过程。为此,教师引入了如下案例。

案例1:某男子夜间频繁起夜,排尿次数明显大于正常情况。另外,男子还存在尿急情况,在排尿时有急迫感,不易控制。同时,男子排尿时还伴随着疼痛等轻微的不适感,经专家诊断确诊为尿路感染。此案例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很多学生都听说过这样的例子,因此对案例并不陌生,顺利产生了讨论兴趣。教师通过引入此案例,引导学生结合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分析出了一个成年男性日平均排尿应该是46次,夜平均排尿则是01次,超出这个范围也为异常。同时,尿痛、尿道口不适也可能是因为前列腺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疾病引起的,需要进行科学治疗。

案例2:某男子在排尿时出现了尿液浑浊的现象,经过诊断被确诊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教师通过引入这个案例,成功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路,使学生主动探究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泄的正常情况,从而丰富医学护理知识,可以判断什么样的情况是不正常的,并简单了解了异常的几种情况,比如遗尿、尿失禁等。

在此次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案例教学,帮助学生汲取了丰富的知识,最终,在典型案例支撑下,学生梳理了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积极动手绘制了排尿反射示意图,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之后的相关护理知识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确定学习任务,开展项目学习

项目学习法是行为导向教学的有效实施途径,教师要学会开展项目教学,确定科学完整的学习任务,实现任务驱动,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独立的项目,体验资料搜集、整理、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过程,以此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项目学习过程,充当各小组的项目学习顾问,及时解决学生在项目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指引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合作能力等。[4]

例如,在《女性生殖系统》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就致力于实现学生的行为导向,采取了项目学习法。基于女性生殖系统的特殊性,其涉及的护理知识主要有产妇的护理。为此,教师就以“产妇护理方法和要点”为此次项目研究的主题,科学布置了项目探究任务。1、产妇护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请问每个阶段的护理要点是什么?2、产妇护理的意义是什么?重点从防止产妇抑郁、帮助产妇的生殖系统迅速恢复、婴儿健康成长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3、产妇护理的方法主要有什么,比如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中西结合的护理模式等。4、产妇护理的要点是什么?主要从生殖系统的感染、恢复、伤口处理等方面入手。

在任务驱动下,各小组的项目学习方向非常明确。教师给学生留出了充足的时间完成项目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自行上网搜集、整理资料,了解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等,从而了解女性的身体,可以在之后的护理知识探究中找到科学的护理方法。此外,各小组还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了科学的分工和合作,即安排资料搜集员、资料汇总员等,保证项目学习顺利进行。最终,各小组都完成了项目探究,并将本组的探究结果制作成了PPT,或者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在课堂上进行了展示,教师也对各个小组的表现进行了点评,成功深化了项目学习的效果,促进了学生的行为发展。

(四)角色扮演,提前体验护理职业

护理专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专业,学生在毕业以后往往会从事护理职业,出入各大医疗场所,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就需要学生认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在未来可以做到以正确的心态面对自己的职业。而就目前中职护理专业教学的现状来看,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尚未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定位,对自己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定位一无所知,缺乏相关的护理经验和社会经验,无形中也影响着学生之后的顺利就业。因此,在行为导向背景下,教师要明确专业的特殊性,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安排学生提前体验护理职业,了解护理职业的定位,积累一定的护理经验,为自己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还要考虑护理职业需要的各方面的能力,比如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疏导能力、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等,从而在组织角色扮演活动的过程中,有意为学生营造各种突发事件,或者提高角色扮演活动的难度,以此帮助学生感知角色的心理变化,在角色扮演活动中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5]

例如,教师在讲解《肺》这部分知识时,引入了当前的新冠肺炎,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新冠肺炎患者以及护士,安排护士对患者进行了一对一的护理。由于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较高。护士不仅需要掌握完善的护理知识,还需要结合还在病症的特殊性做好自我防护,并对患者科普一些简单的护理常识,缓解新冠肺炎患者的心理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深入体验到了护士这个职业的服务性,还在角色互换过程中走近了患者的心里,从而可以站在患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提出合理的护理要求,这些都对学生之后从事护理工作有所帮助,也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教师要立足中职护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灵活应用行为导向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积累学习经验和职业经验,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婷.情境模拟法在中职护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31):205-207.

[2]欧阳玉娟.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22,13(11):140-141.

[3]林融.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护理专业口腔临床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2(11):77-79+8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