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快速康复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功能锻炼;应用效果
正文
当前临床上在对膝关节疾病进行治疗时,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以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手段,其经常被用于治疗严重的退行性骨关节炎或创伤性骨关节炎,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全膝关节置换术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较大的损害,容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较重的并发症,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术后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快速护理干预作为一种以快速康复外科为理念,旨在提高患者康复效果的护理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以及促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增强。为此,本文主要对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11月-2021年11月,研究对象为本院在此时间段内收治的10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100例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了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其中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2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8-81岁,平均年龄为(68.36±4.13)岁。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5例;患者年龄位于46-80岁区间,平均(67.39±4.0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见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满足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②可以与人进行正常沟通与交流;③患者与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关节疾病为急性感染类型或者存在急性严重损伤的患者;②肝肾功能异常障碍的患者;③精神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在给予对照组患者护理服务时,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止痛,术后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等。在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时,采取快速康复护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快速康复护理小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主管护师和责任护士组成,其中护士长的职责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主管护师的职责是督促和检查责任护士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责任护理的职责为落实快速康复护理的工作[1]。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效果,还应该安排所有护理人员参与快速康复护理培训,促使其熟练掌握术后的护理要点以及术后康复锻炼等相关内容。(2)术前干预:在患者接受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全面评估其身体情况,并引导患者完成手术之前的各项检查,确保患者以良好的状态接受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之前,护理人员还应该向患者讲解一些与全膝关节置换术相关的知识以及术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此外,应该告知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有效提高患者术后护理的配合性。(3)疼痛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于术后疼痛的患者可以通过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缓解肌肉紧张,实现缓解疼痛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遵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或者镇痛泵进行镇痛。(4)心理护理:对于接受过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恐惧和焦虑通常会存在于他们的心理中。为了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护士应经常与患者沟通,评估他们的心理状态。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疏导,比如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法以及音乐疗法等多种方法帮助患者发泄情绪[2]。(5)功能锻炼:等到患者术后苏醒并且麻醉已经完全恢复后,患者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裸泵运动,即屈伸足趾运动,用力背伸踝关节以及拓屈,每个动作均坚持5s,将背伸以及拓屈作为一组。在进行裸泵运动时,患者每天应该进行300-500组。患者手术完成的第一天,应该尝试在助行器的辅助下进行行走,为了确保锻炼的有效性,每天应行走1-2次,并且每次慢速行走的时间应该在5分钟以上,同时应根据患者术后恢复的实际情况,适当延长下床时间。患者手术完成的第二天,应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伸直以及弯曲运动,每天做2次,每次做30分钟。在刚开始进行锻炼时可以将锻炼的角度控制在35°-50°,并在之后的每一天可将锻炼的角度增加10°左右,将屈膝的上限控制在100°-110°[3]。患者在做屈膝训练时,可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压腿训练,即让患者处于仰卧位的状态,伸直患膝,并将厚度10cm左右的软布垫放置于患者足踝部,随后护理人员用双手下压患者的膝关节,主要用力要适中,切不可过大以及过小。在进行压腿训练时,每次15s,并将3次作为一个小组,每天完成2组。患者完成手术的第三天,患者应该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进行直腿抬高运动,让患者将下肢抬高直到足踝部距离床面20cm,并让患者保持该动作15-20s后放回原位,将5次作为1组,每天完成2组。两组患者在术后的3个月时间内均应该有计划的完成上述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的时间。(2)采取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量表(HSS)对两组患者出院时以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恢复情况进行评分。(3)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3个方面。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处理数据时采取的工具为SPSS20.0,通过(%)、( ±s)表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并分别使用x2、t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的时间对比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下床活动以及住院的时间对比( ±s)
组别 | 直腿抬高时间(h) | 下床活动时间(d) | 住院时间(d) |
对照组(n=50) | 26.31±6.82 | 5.28±0.83 | 15.39±1.28 |
观察组(n=50) | 19.25±5.12 | 1.95±0.48 | 11.87±1.31 |
t值 | 10.358 | 9.438 | 8.457 |
p值 | 0.001 | 0.001 | 0.001 |
2.2两组患者出院以及术后3个月时HSS评分对比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HSS各项评分与出院时相比均得到了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出院以及术后3个月时的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出院以及术后3个月时HSS评分对比( ±s)
组别 | 时间 | 疼痛 | 功能 | 活动度 | 肌力 | 稳定性 | 屈曲畸形 | 总分 |
对照组(n=50) | 出院时 | 6.32±2.34 | 2.25±0.55 | 8.05±1.02 | 2.24±1.24 | 4.16±1.18 | 3.25±0.87 | 27.36±6.31 |
术后3个月 | 10.66±2.23 | 5.34±0.24 | 10.36±1.41 | 5.59±1.46 | 6.34±1.14 | 6.36±0.28 | 43.68±6.87 | |
观察组(n=50) | 出院时 | 10.35±3.41 | 5.31±0.34 | 9.97±1.98 | 4.54±1.46 | 5.36±1.42 | 5.28±0.59 | 39.75±5.37 |
术后3个月 | 16.34±3.23 | 8.21±0.24 | 13.26±1.64 | 7.69±1.97 | 8.98±1.08 | 8.69±0.74 | 34.94±7.02 |
2.3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24%,可见观察组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护理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 | 伤口感染 | 泌尿系感染 | 肺部感染 | 关节积液 | 下肢深静脉血栓 | 并发症发生率 |
对照组(n=50) | 3(6.00) | 2(4.00) | 3(6.00) | 2(4.00) | 2(4.00) | 12(24.00) |
观察组(n=50) | 0(0.00) | 1(2.00) | 1(2.00) | 1(2.00) | 0(0.00) | 3(6.00) |
X2值 | 11.249 | |||||
p值 | 0.001 |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8%、74%,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护理满意度 |
对照组(n=50) | 14(28.00) | 23(46.00) | 13(26.00) | 37(74.00) |
观察组(n=50) | 36(72.00) | 13(26.00) | 1(2.00) | 49(98.00) |
X2值 | 11.429 | |||
p值 | 0.001 |
3讨论
随着当前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术后的康复锻炼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治疗时,只有将精湛的关节置换术与科学合理的康复锻炼进行有效结合才有利于促使患者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由于膝关节的局部解剖以及生物力学较为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难度[4]。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有效避免局部组织出现黏连、挛缩的情况,加快患者康复的速度。快速康复护理作为当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护理模式,其在引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及活动时,时间均早于常规的护理方法,并且在快速康复护理中始终贯穿着康复指导。通过对患者的功能训练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为后续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够促进患者积极参与训练[5]。在本次研究中给予了观察组快速康复护理,通过观察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术后直腿抬高、下床活动以及住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花费了较短的时间;以及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出院时以及术后3个月的膝关节各项功能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6%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的并发症发生率;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74%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护理时,为其提供快速康复护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加快其术后直腿抬高的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促使患者的膝关节快速恢复。同时该种护理方法还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关节的恢复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该种护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护理满意度的作用,有利于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良好保障,在临床上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因此可以进行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何芬珍.快速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23,44(01):219-221.
[2]杨方,董三芹.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01):146-148.
[3]房晓,苏晴晴,李海燕等.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06):89-91.
[4]李琳.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06):190.
[5]彭敏,杨晋杰,李佩君.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8):9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