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应用
正文
从实质特点而言,持续质量管理应该创建在综合护理的基础上,保障将质量监管加入全过程的护理程序中。详细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指定种类的患者资料需着手提供全面收集,之后提出针对性极强的新型护理措施。每过一段时间,对于临床患者需求提供综合的体征检查,按照检查结果予以现阶段指定时间现有的护理实效性[1]。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渠道和策略,对于耳鼻喉病房全方位实施了持续质量管理,这项措施在客观意义上来说有利于提升护理质量,针对病房整体环境做出进一步完善。所以在此次研究中,本院选择在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100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耳鼻喉病房普及持续质量管理的现状,总结得出以下的使用成效。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2年1至12月期间,我们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晚期肺癌病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试者,然后按照随机数据表的方式,把他们划分为两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中一共有27名男性和23名女性参与了本次研究,年龄在60-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70.25±1.22)岁,体重在42-73千克,平均体重为(57.61±9.56)。在研究中,观察组共接诊25名男性病人,年龄跨度从61岁到77岁,女性病人25名,平均年龄都为(71.15±2.03岁),体重在40-71千克,平均体重为(56.63±9.87)。这说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双方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供对比的特点14名护士包括1名护士,1名护士和12名护士,护理人员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在两组患者中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提供常规性护理措施,且严格遵守此部门的内部护理要求开展护理。观察组使用持续的优质护理,详细措施如下:改进此环节的常规护理。综合掌握各个科室患者的实际需要,按照调查结果创建早期改进对策,完善护理常规操作,且思考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管理的优先目标;创建护理评价体系,具有护理操作技术、护理技能与护理满意度等。全部护士在实现服务后均要接受评估。采集患者数据。除了一般的患者情况外,还需按照患者的需求与特点来特定护理的优先级,比如具有暂时或是永久性听力丧失与语言能力的患者。患者难以开展交流,需在护理上标注且为患者佩戴手腕。强化各个部分的程序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此环节中展开了两项具体检查。检查具体注重在护理工作中弱化环节的质量控制。综合检查具有基础护理、护理技术运行、服务管理、护理文件书写、医院感染管理员自己强化消毒管理等。持续完善护理质量。按照指定的护理规划与管理任务予以相关护理措施,风险预防作为护理的先决要素。需定期与增强对护士服务与技术的训练,以增强交流与互动,心理沟通与细节管理技术[2]。
1.2.1创建持续质量改进任务与明确持续质量改进问题
针对各个病区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要求展开明确。按照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座谈会以及投诉处理反馈记录等等,研究护理服务质量的问题与因素,对质量完善中的众多指标实施进一步讨论,探寻影响护理质量的要素,主要包括药品管理、用药安全性、健康教育以及护理书写等等。
1.2.2改进对策
改进的详细护理对策,具有:制度、健康教育、工具以及人员培训等等。每个月开展一到两次持续质量改进会议,对护理问题展开归纳与研究报告,提起持续质量改进的详细措施,且认真执行到位。安排小组人员增强护理专业知识与相关技术的训练,深入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的责任心,积极提升个人的工作道德感与服务意识。持续质量改进小组借助质量持续改进的方式保障护理实际和护理任务相匹配。
1.2.3检查
持续质量改进组长需密切重视检查持续质量改进开展的成效,及时掌握持续质量改进的各个流程,将持续质量改进过程中存在问题、改进对策以及开展成效用笔记录下来,上交到护理部门。归纳经验,提起建议,以持续质量改进的工作要求作为新工作的开展方向,维持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成效[3]。
1.3统计学方法
借助于Excel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然后导入到IBM SPSS24.0中,使用t或是X2来检验,%来表示数据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的所有患者中,有45位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感到满意,而另外4位患者则表现出一般。相比之下,对照组中存在29位患者感到满意,8位患者则体现出一般。两组患者都进行了一次完整的临床护理措施后,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根据对比结果可得知,在临床护理开展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满意度高达98.00%超过了对照组的74.00%。同时,两组之间也具有较大差异性,其中观察组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显得优于对照组。根据明显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P<0.05),可以得出结论,双方数据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请查看表1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表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组别 | 例数 | 满意 | 一般 | 不满意 | 总满意度 |
观察组 | 50 | 45(90.00) | 4(8.00) | 1(2.00) | 49(98.00) |
对照组 | 50 | 29(58.00) | 8(16.00) | 13(26.00) | 37(74.00) |
X2 | 6.258 | ||||
p | <0.05 |
2.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经过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后,观察组各个项目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指标,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更多信息请参考表2。
表2对比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组别 | 例数 | 科室管理 | 特一级护理 | 基础护理 | 护理技术操作 | 护理文件书写 | 医院感染管理 |
对照组 | 50 | 85.41±1.52 | 87.65±1.44 | 88.52±1.22 | 89.65±1.43 | 86.25±2.52 | 94.85±0.33 |
观察组 | 50 | 96.65±1.53 | 99.02±1.11 | 96.85±1.02 | 96.25±1.15 | 94.62±1.36 | 97.36±0.58 |
t | -35.547 | -40.514 | -38.251 | -33.547 | -22.025 | -27.954 | |
p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0.001 |
3讨论
3.1持续质量改进工具与结构
持续质量改进的工具相对宽泛,此次研究融合耳鼻喉病房护理的工作特征和患者特征,挑选PDCA循环方式作为此次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的必要工具。立足于PDCA的耳鼻喉病房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具体有以下几点:第一,采集耳鼻喉患者的一般资料,按照患者病情明确影响患者护理质量的重点,且以此创建护理方案和护理任务。第二,按照预先规划的护理方案和目标展开相关护理工作。第三,定期进行护理检查,且汇总护理结果反馈,再按照检查和反馈结果及预期护理目标开展比较,研究其出现的差别和问题,且将问题融入到下个PDCA质量完善中,构成护理循环框架[4]。
3.2持续质量完善的实施措施
3.2.1资料收集
除了查看患者病历和临床资料以外,还能够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患者的真实需求,按照采集的资料信息掌握患者的护理重点。且依照患者病情,例如部分耳鼻喉患者短暂或是永久失去语言能力、听力等交流技能,为护患交流造成一定影响,需在这类患者的护理计划中做好标注工作,且为患者佩戴手腕标记。而且应该按照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创建具备健康宣讲、护理满意度等内容的反馈问卷,以此收集护理结果反馈情况。
3.2.2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的开展
合理按照护理计划和任务进行护理,护理应该偏向风险防御为核心,在护理过程中关注安全问题的检查。为完善护患之间的关系,还需定期对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和服务技术实施提升,例如交流能力、心理开导能力等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应该深化细节质量管理,像耳鼻喉诊治工具的消毒工作,避免医院感染,以及护理文件记录等基本护理工作。
3.2.3护理监督和反馈
创建专业的护理质量检查团队,定期对患者发放护理质量反馈调查表,且对反馈结果开展认真讨论,且将结果上报,护士长每月按照反馈结果展开归纳和评价,针对考核结果中的重点问题如反馈发生,且患者满意度比较低(满意率低于百分之九十)的问题实施重点探究,分析其中的因素以及完善策略,同时将改进策略制定到下一环节的循环改进护理方案内,假如在下次反馈结果中,依然没有达到要求,就需要深层次探讨改进策略,直至满意率高于百分之九十以上。此外,还能够创建针对性的奖惩体系,对于长时间满意率不合格的状况,使用合理处罚体系,以此激发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5]。
3.3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在护理质量管理中,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1)在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中,护理工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不仅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还能为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做出积极贡献。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这也为医院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尤其对于护理工作人员来说。为了确保护理质量的优良,护理人员必须积极学习先进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并深刻理解各种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意义,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中,以推动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必须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改变以往的服务方式,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对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进行创新,以提升其服务水平。由于护士缺乏对自身职业价值和专业素质的认识以及相应的知识技能,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当前医疗市场环境下所面临的各种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患者在临床实践中接受治疗,并且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也日益增强。由于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护患关系日益紧张,导致在临床实践中,护患纠纷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必须对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进行深刻的变革和转变,注重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思维方式,以帮助他们认识到护理工作的开展形式,正视自己的职责,转变被动的服务态度,积极改善护患关系。(3)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管理,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风险事件预防措施,主动发现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以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问题。此外,应具有紧急事件预防方案,当一些护理紧急事件发生后能够及时采取预备方案加以解决和处理,在事后查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完善的预防措施。
总而言之,完善现有的护理管理流程,耳鼻喉病房必须将持续质量改进融入到各个至关重要的护理流程中,这一点可以通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尤其是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升,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通过引入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护理人员的各项素养将得到显著提升和全面优化,包括但不限于日常护理水平、护理员职业道德以及其他相关指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所产生的不满意感,使得他们对医护人员的服务给予高度关注与认可,进而促使其主动配合并积极完成治疗和护理任务。因此,对耳鼻喉病房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提高护理依从性为目标,全面优化当前阶段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整体护患关系。与此同时也能够促使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起更为良好的沟通渠道,进而实现更好的改善效果。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医院仍需广泛推广可持续质量改进模式,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徐伟,解文静.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对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1):158-160.
[2]常媛.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03):177-179.
[3]董佑霖,赵波,宋伟海.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2):159-160.
[4]裴向新.探究持续质量改进在耳鼻喉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1):178+180.
[5]许妍.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81):136-1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