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重建的HIV感染者在感染COVID-19后新冠抗体结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HIV/AIDS;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即新冠病毒);新冠IgG抗体
正文
2020年初我国发现了COVID-19感染病例,2020年至2022年底我国多省市陆续出现了阿尔法、贝塔、伽马、奥密克戎等不同毒株的局部流行至广泛流行,2022年12月全国出现COVID-19感染高峰,对于HIV感染者群体来说,由于受到基础疾病的影响,该人群被WHO列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1],截止2022年底,我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122.3万余例。当合并感染COVID-19后,免疫状况会受到怎样影响,是否会出现更多的重症患者,是否会对HIV感染者群体构成威胁,尚是未知状态。本研究旨在对临汾三院感染门诊的100例免疫重建的HIV感染者,在COVID-19感染4-6周后进行新冠抗体检测,目的是为分析此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在感染COVID-19后机体免疫指标变化情况,与健康人组进行比较,进一步为该类人群如何应对新冠疫情提出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临汾三院感染科门诊的100例免疫重建的HIV感染者,平均CD4+T淋巴细胞为580.53个/UL,CD8+T淋巴细胞为965.73个/UL;HIV-RNA示未检测到者88人,小于40cp/ml者12人,HIV有效抑制率为100%。对照组为临汾三院门诊的100例健康人群。纳入标准:四周到六周前通过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检测确诊为阳性的病例;年龄为18-75岁。
1.2 基本情况 100例HIV感染者中,男性85例、女性15例;年龄为(40.57±10.84)岁,其中18-20岁3人、21-40岁50人、41-60岁45人、>60岁2人。接种3剂新冠疫苗者占75%,未接种新冠疫苗者6例。对照组的100例健康人群中,男性66例、女性34例;年龄为(47.34±14.24)岁,其中18-20岁3人、21-40岁29人、41-60岁51人、>60岁17人。
1.3 方法 对该100例HIV感染者回顾性调查,在COVID-19感染4-6周后,即2023年1月30日至2月2日及时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与对照组指标进行比较。新冠病毒IgM或IgG抗体检测结果:<1.0S/CO为阴性;≥1.0S/CO为阳性。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00例HIV感染者中81例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如发热、乏力、咳嗽、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诊断标准,其中69例为新冠病毒感染轻型,12例为新冠病毒感染普通型,未见重型及危重型。余19例感染者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
2.2 在2023年1月30日至2月2日期间(感染新冠病毒4-6周后),对感染科门诊100例免疫重建的HIV感染者及时进行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并与对照组新冠病毒抗体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100例HIV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人数/(构成比/%)]
(S/CO) | <1 | 1-10 | 10-100 | 100-200 | 200-300 | 300-500 | >500 | |
IgM | HIV感染者 | 96(96) | 4(4) | 0 | 0 | 0 | 0 | 0 |
对照组(健康人) | 100(100) | 0 | 0 | 0 | 0 | 0 | 0 | |
IgG | HIV感染者 | 3(3) | 7(7) | 26(26) | 27(27) | 20(20) | 14(14) | 3(3) |
对照组(健康人) | 7(7) | 13(13) | 24(24) | 21(21) | 13(13) | 16(16) | 6(6) |
注:HIV感染者新冠病毒IgM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381;新冠病毒IgG抗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1。
2.3 100例HIV感染者中有19例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其余81例为新冠病毒感染轻型和普通型。2023年1月30日至2月2日期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见表2。
表2 19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和81例轻型和普通型的新冠抗体结果[人数/(构成比/%)]
(S/CO) | <1 | 1-10 | 10-100 | 100-200 | >200 | |
无症状感染者 (n=19) | IgM | 19(100) | 0 | 0 | 0 | 0 |
IgG | 3(15.79) | 0 | 6(31.58) | 7(36.84) | 3(15.79) | |
轻型和普通型 (n=81) | IgM | 77(95.06) | 4(4.93) | 0 | 0 | 0 |
IgG | 0 | 5(6.17) | 22(27.16) | 20(24.69) | 34(41.98) |
注:HIV感染者中,19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IgG抗体水平与81例新冠病毒感染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
2.4 100例HIV感染者中,接种疫苗剂次由0-3剂不等,2023年1月30日至2月2日期间,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结果见表3。
表3 接种疫苗与IgG的关系(均值±标准差)
未接种 | 1剂 | 2剂 | 3剂 | |
人 数(人) | 6 | 3 | 16 | 75 |
IgG(S/CO) | 3.77±6.01 | 7.84±8.91 | 187.64±138.20 | 187.77±132.49 |
表3中6例未曾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中,男5人、女1人,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2人、轻型3人、普通型1人,IgG最高值为16.033S/CO。
3 讨论
在本研究的100例HIV感染者,HIV-RNA均得到有效抑制、免疫功能恢复良好、平均CD4+T淋巴细胞达到500个/UL以上,其中仅6例未曾接种新冠疫苗,75%完成了3剂疫苗接种;在感染COVID-19后,新冠IgM抗体阴性者96人,IgG抗体阳性者97人;显示在2023年1月30日至2月2日多数人均感染过新冠病毒或注射新冠疫苗产生了IgG抗体,与同时期健康人群新冠病毒IgG抗体水平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基本已经处于新冠病毒感染中晚期、新冠阳康后、疫苗接种后。但值得提醒的是,该抗体并不能完全代表体内中和抗体的滴度,不能说明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更不一定能抵抗新的变异株。
19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中,仅3例(15.79%)IgG阴性,6例(31.58%)IgG值为10-100S/CO,7例(36.84%)IgG值为100-200S/CO,3例(15.79%)IgG值超过200S/CO。与81例新冠病毒感染轻型和普通型病例的IgG抗体水平比较有显著差异。新冠病毒轻型和普通型感染者IgG值强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无症状感染者,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使得IgG值升的更高,可能与机体体液免疫激活各种炎症因子、炎症介质释放相关,而IgG又能一定程度反应机体免疫水平,故出现轻型和普通型病例IgG值与无症状感染者有显著差异。
6例未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者,IgG值均未明显升高(小样本量结果),均低于20S/CO,
均未超过100S/C0;表明接种过新冠疫苗者IgG值会产生更快和/或更高。故仍建议IgG、IgM抗体双阴性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可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2]。WHO[3]、美国CDC[4]也都指出HIV/AIDS患者一般对新冠疫苗产生较弱的反应,可能无法对两剂系列疫苗产生与免疫功能未受损的人相同水平的免疫力,尤其那些CD4+T细胞计数较低的HIV/AIDS患者。因此,HIV/AIDS患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提高疫苗接种后抗体反应以及持续保护时间。
必须强调的是,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明确感染新冠病毒的“金标准”,抗体结果需要专业判读,抗体检测是对机体接种疫苗是否产生抵抗能力的体现,也是对新冠感染疑似病例或已感染患者的补充检测,同时也可以作为判断感染病程的依据之一。
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是判断机体细胞免疫的重要指标,如自身免疫病、恶性肿瘤、免疫缺陷病、血液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均会影响细胞免疫功能。对于分析患者患病几率、治疗后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也有着重要意义。T淋巴细胞亚群中主要监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CD4+T淋巴细胞、抑制性T淋巴细胞,即CD8+T淋巴细胞。国内研究发现,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肺部病灶出现前出现CD4+T细胞、CD8+T细胞明显下降,但不出现CD4+T/CD8+T细胞比值倒置,CD8+T细胞活性同时得到抑制,在感染之后约4周患者临床症状好转后发现CD4+T细胞、CD8+T细胞开始逐渐上升,CD4+T/CD8+T细胞比值亦呈正比上升[5]。
本研究中的100例免疫重建的HIV感染者对新冠病毒并无抵抗力,但这些特殊的免疫缺陷者也并未见到新冠重症患者,表明HIV感染者在HIV-RNA有效抑制、免疫功能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即使CD4+T与CD8+T比例倒置,也未曾因自身免疫功能偏低,导致重症患者明显增多现象。
综上所述,HIV感染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与普通人群同样易感,规律服用抗HIV药物、HIV-RNA持续得到有效抑制、免疫功能恢复良好者,在接种新冠疫苗基础上感染新冠病毒后,新冠IgG反应强烈或保护持续时间较长,发展为重症风险也未见明显增加。但是否与此类人群长期服用核苷类、蛋白酶类药物有关,还需要更深入的、更大量的真实数据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丙型肝炎学组 .成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专家建议[J].中华内科杂志,2021.60(7):615-618.
Study Group of AIDS and Hepatitis C,Infectious Diseases Branch,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Expert recommendation for novel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 virus 2 (SARS-CoV-2) vacc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HIV infection[J].Zhonghua Neike Zazhi,2021,60(7):615-618.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EB/OL].(2021-04-01)[2022-02-16].http://www.nhc.gov.cn/xcs/nwwd/202104/696521e535454821b63381c9f028a57a.shtml.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ronavirus Disease(COVID-19): COVID-19 Vaccines and People
Living with HIV [EB/OL].(2021-07-14)[2021-12-01].https://www.who.int/news-room/ questions-and-answers/item/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covid-19-vaccines-and-people-living-with-hiv.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VID-19 Vaccines for Moderately to Severely Immunocompromised People[EB/ OL]. (2021-11-23) [2021-12-01]. https://www. cdc. gov/ coronavirus/2019-ncov/vaccines/recommendations/immuno.html.
[5] 杨科,杨在东.HIV/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性病艾滋病,2019,25(11):1170-1171.
作者简介:马丽琴,女,1975.12,汉族,山西省临汾市,大学本科,邮编041000,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传染病学(艾滋病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