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成形与弯角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椎体成形;弯角椎体成形;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效果
正文
数据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9.2%。其中超过65岁人群占比约为32%,骨质疏松者骨折发生风险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椎体压缩性骨折[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健康,不仅影响患者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还会导致其日常活动与自理能力的明显降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鉴于该疾病的危害,需及时接受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疼痛,促进脊柱稳定性的提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研究围绕OVCF患者,对椎体成形术与弯角椎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接诊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2020年1月-2022年年8月,纳入标准: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诊断标准并经检查确诊;骨折椎体后壁与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手术禁忌症;合并病理骨折;临床资料有缺失。依据不同患者所用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56例,男43例,女113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2.35±2.15)岁。观察组:60例,男11例、女49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2.16±2.54)岁。两组一般性资料符合可比性要求(P>0.05)。
1.2方法
两组均于X线机监视下操作。对照组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⑴采取伏卧位,选取好进针点,穿刺针选择直向型从单侧椎弓根处穿刺,针尖与正位透视以及侧位透视分别达到椎体中线或者超过中线、椎体前1/3处。⑵将调合适的骨水泥注射弥散,直至其凝固后将穿刺工作通道取出。观察组接受弯角椎体成形术:⑴与对照组相同选择俯卧位,使用直向穿刺针并且经单侧椎弓根进行。⑵控制针尖到距离伤椎后缘前5mm位置,后在弯角输送装置中放入取出的穿刺针芯,正位透视与侧位侧视分别达到可见弯角输送装置过椎体中线达到对侧、椎体前中1/3处。⑶采用“退针法”将调适成膏状的骨水泥注入,依照伤椎对侧-中部-同侧的顺序进行注射弥散,直至其凝固后将穿刺工作通道取出即可。
1.3观察指标
⑴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骨水泥注入量。⑵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满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严重[2]。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涉及10个问题,得分范围0-50分,每个问题采用0-5分的计分方式,得分越高则表示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得分在总分中所占比例则为ODI指数[3]。⑷骨水泥渗漏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相关数据,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依次通过(n,%)、±s表示,组间差异性依次使用卡方、
检验。P<0.05: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指标比较
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骨水泥注入量略多(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分析 (±s)
组别 | 例数 | 手术时间(min) | 术中出血量(ml) | 骨水泥注入量(ml) |
观察组 | 60 | 35.64±1.31 | 5.23±0.41 | 4.21±1.54 |
对照组 | 156 | 35.93±1.87 | 5.31±0.57 | 3.46±1.35 |
t | / | 1.284 | 0.993 | 8.197 |
P | / | 0.201 | 0.162 | 0.000 |
2.2疼痛程度与功能障碍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与ODI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与ODI指数均较低,P<0.05,见表2。
表2 疼痛程度与功能障碍情况分析 (±s)
组别 | 例数 | VAS(分) | ODI(%) | ||
治疗前 | 治疗后7d | 治疗前 | 治疗后7d | ||
观察组 | 60 | 7.69±1.19 | 4.04±0.46 | 67.59±5.43 | 46.16±1.68 |
对照组 | 156 | 7.56±1.23 | 5.45±0.57 | 66.79±5.71 | 57.76±2.26 |
t | / | 0.712 | 18.826 | 0.956 | 41.068 |
P | / | 0.239 | 0.000 | 0.171 | 0.000 |
2.3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分别为1.67%(1/60)、12.82%(20/156),观察组发生率较低,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142,P=0.013)。
3、讨论
受我国社会老龄化影响,老年人口数量逐渐增加,骨质疏松症患病人数也随之增加,这是一种骨骼代谢性疾病,特征包括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化、骨强度降低等,OVCF是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的并发症[4]。数据统计显示,世界范围内50岁以上人群OVCF发生率约在11-50%,我国骨质疏松症人数超过5000万,其中绝经期女性以及60岁以上人群占比较高[5]。OVCF当前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不仅影响患者自身健康与生命安全,还会加重家庭与社会负担。OVCF发病具有隐匿性,且病情较为复杂,以胸腰背部疼痛、脊柱屈曲畸形等为主要症状表现,其中疼痛症状会在患者进行翻身、排便等时加重,甚至咳嗽、用力呼吸也会加重,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如腹胀便秘、呼吸道感染与呼吸困难等[6]。关于该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式有x线、CT以及核磁检查,其中核磁检查可为压缩骨折是否新鲜性以及骨折块有无压迫到椎管提供判断依据。
对于OVCF疾病有这几种治疗方式:保守治疗,对于轻度骨折且无神经功能损伤、合并心肺方面严重疾病等无法耐受手术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如维持绝对卧床、穿戴支具、点支撑以及功能锻炼治疗等,镇痛方面则采用洛芬待因、双氯芬酸钠以及塞来昔布等非甾体类与吗啡、羟考酮等阿片类镇痛药物,保守治疗具有经济简单安全的特点,也具备一定不足如病椎高度恢复难度较高,长期卧床很容易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褥疮以感染等;手术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性手术与微创手术等[7-8]。本研究中应用椎体成形术与弯角椎体成形术。手术是在影像设备监视下进行手术的,可在短时间内使患者疼痛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同时将病椎强度、刚度提高,有效预防椎体的压缩加深,因其时间短、微创以及疗效佳而成为治疗OVCF患者的重要方式。该方式镇痛作用的发挥是通过骨水泥来实现的,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如骨水泥渗漏。弯角椎体成形术操作过程中运用弯角穿刺装置,对于常规穿刺针难以到达的区域可借助弯角形变支点抵达,骨水泥的注入则采用的是“退针法”,即从椎体前柱-中柱的方向弥散,而且可以依据位移对注射点进行控制,注射达到满意程度后在注射的注射与后退同时进行,较常规注射方式,“退针法”维持低压弥散,椎体双侧注入的骨水泥分布更为均匀,双侧强化较为均匀,骨水泥渗漏风险相对较低[9]。
本研究以手术时间等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以及骨水泥渗漏率为观察指标,其中手术指标方面,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组间差异,而观察组骨水泥注入量稍高,可以看出两组在手术指标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骨水泥注入量,证明了接受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与椎体成形术治疗的OVCF患者在骨水泥使用量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两组疼痛程度与功能障碍评分在治疗前并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相关评分则明显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而VAS评分与ODI指数均为数值越高则疼痛程度/功能障碍越严重,即经治疗,观察组疼痛程度的缓解程度与相关功能改善程度较大,证实了弯角椎体成形术在改善OVCF疼痛与功能方面的积极作用。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出现1例与20例骨水泥渗漏,可以看出弯角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患者较椎体成形术治疗骨水泥渗漏风险更低。分析上述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指标方面的差异与弯角椎体成形术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同椎体成形术相较,该治疗方法中应用到弯角穿刺装置,减少误伤,一定程度可达到椎体成形术难以达到的区域,骨水泥注射强化效果更佳,椎体双侧均得以强化且相对均匀,其中装置背测测为骨水泥的单点开口,注射点控制程度更高,同椎体成形术相较,该治疗方式骨水泥成多点低压弥散分布更佳,因而在使用量上略多。疼痛程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的降低则与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是密不可分的,椎体成形术具备疗效确切、有效缓解疼痛的优点,而弯角椎体成形术不仅具备其优点,也较前者更具优势,这是两组患者经治疗疼痛得到缓解且功能有所改善的原因所在,而弯角椎体成形术的优势则是观察组这两项指标更优的可能原因。两组在骨水泥渗漏方面的差异主要受弯角椎体成形术借助弯角穿刺装置操作影响,该治疗方式骨水泥弥散较椎体成形术更佳,渗漏风险得以降低。
综上所述,同椎体成形治疗相较,针对OVCF患者应用弯角椎体成形治疗骨水泥弥散分布效果更佳,患者疼痛得到有效缓解,相关功能有所改善,骨水泥渗漏风险更低,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王波,王堂虎.PACS系统64排CT扫描精准测量结合数字化平板血管造影系统下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7):719-721
[2]林渺满,文雪梅,黄宗伟,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残余腰背痛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2,32(8):720-728
[3]叶林强,卢国樑,江晓兵,等.骨水泥填充位置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影响:一项三维有限元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8):4435-4440
[4]霍青,乔梁,李洪春.血液检查指标在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22,37(9):934-936
[5]罗金金,丁彩田.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脊柱后凸畸形改善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正骨,2022,34(8):8-11
[6]苏珣,陈宏,李玲玉.中医益气温阳活血方联合椎体成形术分次灌注骨水泥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脊椎功能评分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6):628-632
[7]郑博隆,郝定均,林斌,等.“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与徒手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上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21,23(1):20-26
[8]谭兵,范斌,杨启远,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J].中国骨伤,2021,34(8):710-716
[9]张鲁,谢祖全.RCIM辅助PKP手术治疗后壁破裂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J].颈腰痛杂志,2020,41(5):565-5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