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别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的临床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分级别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心理状态;满意度
正文
急性胰腺炎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且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病情较为严重[2]。患者在受到疾病的影响后,易导致其产生强烈的身心不适[2]。急性胰腺炎对患者的健康有较大的危害,有引发多种并发症的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3]。不良情绪会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不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不利影响[4]。因此,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来说,不仅仅要积极地进行临床治疗,同时在其治疗的过程中还要关注其心理情绪状态,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积极地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这对于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5]。但常规的护理工作当中,对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主要是针对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给予口头安慰,导致心理护理效果欠佳。因此,探讨一种更加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就对分级别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74例,纳入标准:①临床确定为急性胰腺炎患者;②均为首次就诊患者;③具备自主诊疗意愿,具备正常认知能力;④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需要急诊处理的急性疾病;②入院后24h死亡的患者;③合并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胰腺疾病;④合并免疫缺陷疾病;⑤处于妊娠期、哺乳期;⑥合并严重精神疾病、意识障碍的患者;⑦研究配合度较差;⑧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74例患者采取简单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7)。观察组37例患者,男19例,女18例,年龄35-70(43.65±4.12)岁。对照组37例患者,男20例,女17例,年龄34-72(42.38±4.07)岁。两组患者的组间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级别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1.2.2心理评估
借助专业的心理评估工具,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其进行分级,并给予针对性的分级心理护理。评估结果共分为轻度心理情绪障碍、中度心理情绪障碍、重度心理情绪障碍。
1.2.2分级别心理护理
①轻度心理情绪障碍护理: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多观察、觉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根据患者表达出的情绪问题,及时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介绍急性胰腺炎的疾病知识、治疗知识,以此来提升患者的疾病认识度,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借助典型治疗病例,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②中度心理情绪障碍护理:在轻度心理情绪障碍患者护理的基础上,指导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心,并与患者聊一些轻松的话题,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使其情绪得到有效的放松。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每次与患者接触时,都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将患者当作朋友一样关心,让患者感受到来自于护理人员的关怀,使其能够在治疗期间放松情绪,积极配合。其次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情况,并针对患者的病情做好沟通,告知患者坚持遵医嘱治疗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的,让患者安心接受治疗。③重度心理情绪障碍护理:在中度心理情绪障碍患者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面的情绪放松干预。指导患者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佩戴耳机,在舒适体位和适当音量下,倾听音乐,每次听音乐的时间保持在20min左右。也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呼吸放松训练,让患者在一个舒适的房间内,保持舒适的体位,保持环境安静,逐渐放松全身肌肉,手掌放置在腹部。然后经鼻深吸气,抬高肩膀,直到腹部凸起,保持2-4s后经口缓慢吐气,同时收缩腹部。每次练习15min左右。
1.3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应用焦虑自测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患者的焦虑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50分无焦虑;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6]。应用抑郁自测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共包括20个条目,<53分无抑郁;53~62 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为重度抑郁[7]。②治疗时间:统计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消失、肠功能恢复正常、血淀粉酶恢复、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③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采取打分法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平均,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等,每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SDS评分、SAS评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比较(分)
组别 | SDS评分 | SAS评分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观察组(n=37) | 52.32±5.75 | 22.65±4.13 | 51.15±6.11 | 21.42±4.32 |
对照组(n=37) | 51.83±6.09 | 28.26±5.74 | 51.34±6.06 | 29.27±4.84 |
t值 | 0.263 | 7.426 | 0.315 | 7.65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2.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腹痛消失、 肠功能恢复、血淀粉酶恢复、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比较 (d)
组别 |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 腹痛消失时间 | 肠功能恢复时间 | 血淀粉酶恢复时间 | 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 住院时间 |
观察组(n=37) | 6.34±0.69 | 6.12±1.05 | 3.31±0.53 | 5.15±1.01 | 8.04±1.30 | 10.62±1.63 |
对照组(n=37) | 8.74±1.02 | 9.05±1.16 | 6.70±0.85 | 7.66±0.92 | 13.02±1.54 | 16.44±2.88 |
t值 | 13.526 | 10.162 | 7.746 | 4.242 | 8.416 | 10.352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等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
组别 | 护理态度 | 护理操作 | 健康教育 | 人文关怀 |
观察组(n=37) | 96.68±2.38 | 97.34±2.11 | 94.65±3.26 | 97.75±3.15 |
对照组(n=37) | 91.25±2.57 | 92.09±2.18 | 88.72±3.07 | 91.62±2.66 |
t值 | 4.654 | 4.921 | 5.048 | 4.853 |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3讨论
急性胰腺炎属于急诊疾病,患者在突然之间发病,会导致其心理情绪出现剧烈的波动。在实际的临床中也分析,绝大多数的急性胰腺炎患者会存在较为突出的不良情绪问题[8]。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危害波及面较大,危害程度也较大[9]。因此,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必须给予科学的心理护理干预,用以辅助治疗,改善疗效。
在本研究中,以分级别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干预,结果表明,分级别心理护理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不良情绪程度。这主要是由于,分级别心理护理在干预过程中,首先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实施了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分级别心理护理,并按需从认知干预、情绪关怀和情绪放松等层面入手,层层递进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心理护理的个体差异化和护理需求,对其实施按需护理,从而使整个心理护理效果更加显著,最大程度上稳定患者的情绪[10]。
而良好的心理情绪状态,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是治疗手段充分发挥其疗效的关键所在。因此,分级别心理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疗效的改善也有重要的意义。这在本次研究结果中也有充分体现,实施了分级别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各项临床症状的转归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护理的患者,有明显缩短。这充分表明,分级别心理护理,可促进临床治疗快速发挥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最后本次研究结果还显示,分级别心理护理能够现在提升急性胰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主要是由于,分级别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充分关注了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对其进行了情绪关怀和人文呵护,使患者的身心舒适度得到全面的改善,且对其疗效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分级别心理护理通过以上双重机制作用,使患者的护理体验得到明显的改善,从而显著提升了其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分级别心理护理能够显著减轻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程度,从而显著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廖瑞,陈萍姗,王瑾等.心理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8):145-146.
[2]陈华,王守丽.分级心理护理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2):77+31.
[3]杨懿,韩娟.心理护理结合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07):73-75.
[4]罗金玲.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1,33(17):176-178.
[5]俞静,卞秋桂.基于焦点模式的心理护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情绪与睡眠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1,28(12):76-79.
[6]徐益红,张文萍,翟亚琴.循证护理配合心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3):189-191.
[7]单连弋,张玉官,郭中萍.心理护理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15):124-126.
[8]邢斌瑜,胡亚光,张维等.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方法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心理情绪、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3,45(08):1225-1228.
[9]阚陈茹,吴敬医,姜华.阶梯式饮食联合心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和焦虑抑郁的影响[J].安徽医学,2023,44(07):844-847.
[10]李姿历,赵淑颖,史有迪等.中西医护理措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复效果及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评《急腹症诊断与治疗》[J].世界中医药,2023,18(06):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