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治疗心力衰竭恶病质的临床观察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王晶

莱西市卫生健康局城区公共卫生与计划生育管理所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2666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恶病质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饮食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结论:实施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保证机体营养供应,能够有效控制病情;临床推广性好。


关键词

心力衰竭;患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

正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utritional support therapy for cachexia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cachex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All the index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Conclusion: Nutritional support can improve patients' cardiac function, ensure the body's nutritional supply,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disease. Good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Key words: heart failure; Patient; Nutritional support; treatment effect

 

引言:慢性心力衰竭预后差,随着患者病情进展,出现消瘦、乏力、运动耐量下降,进而出现恶病质状态,也叫心力衰竭恶病质综合征。临床主要通过饮食干预给予改善患者病情,但常规饮食营养摄入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干预效果不显著。有研究指出,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进而改善因摄食不足造成的分解代谢状态[1]。基于此,本文于本院2020年09月~2021年09月收治的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分组,观察组中的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65~88岁,平均年龄:(70.56±9.49)岁。对照组20例患者中有12例男患者和8例女患者14例,年龄段在66岁到90岁,平均(71.35±9.48)岁。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对比显示,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患者家属了解研究内容,积极配合,资源签署了知情协议。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指导,控制饮食总热量,提供扩血管、强心等常规治疗,结合患者治疗需求提供相应的治疗服务。

观察组患者实施营养支持,具体方案:(1)可正常进食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和症状表现制定营养均衡的膳食营养计划,科学搭配荤素,保证患者每日营养摄入总量;针对饮食困难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补充营养混悬液,采取鼻饲方式进食;对于肠内营养支持不耐受患者实施营养液静脉注射等;维持患者机体水电解质平衡,保证患者机体营养状况;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及营养指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20

12(60.00)

7(35.00)

1(5.00)

19(95.00)

对照组

20

9(45.00)

6(30.00)

5(25.00)

15(75.00)

χ2





9.489

P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组别

例数

射血分数(%)

血红蛋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0

26.28±4.86

38.21±6.11

84.67±8.16

93.78±10.69

对照组

20

26.43±5.53

29.67±5.62

85.65±8.17

88.09±12.42

t


0.316

6.256

0.125

4.215

P


0.05

0.05

0.05

0.05

 

组别

例数

血清蛋白

g/L)

体重指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0

25.78±4.82

38.19±6.11

16.23±2.76

19.78±1.72

对照组

20

25.77±5.55

27.89±5.63

16.14±1.84

16.98±2.61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相关文献提到恶病质是造成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死亡率较高,近年来,80岁以上的心力衰竭患者患病率逐年攀升;损害了患者身心健康,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增加了患者负担。研究心力衰竭恶病质营养代谢特点发现,主要表现在能量消耗增加,普遍研究认为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代偿性兴奋或呼吸困难有关;同时,表现为能量摄入不足、厌食,此种表现特点也是造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普遍研究认为,主要食欲肠壁水肿导致胃肠运动减弱、恶心、低钠饮食有一定关系;另外,心力衰竭恶病质营养代谢特点还表现在能量储备减少,主要是肠壁水肿造成的营养吸收较差。研究中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力活动较少,体重随之下降[2]

有研究指出,心力衰竭恶病质患者营养风险与最终治疗结果有直接的关系,心力衰竭患者本身处于低蛋白质合成状态,而此时的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加速了蛋白质的分解速度,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负担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心衰恶化。常规治疗忽视了患者营养不良危害性,仅仅通过标准饮食干预,未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最新研究发现,营养支持在治疗心力衰竭恶病质方面的疗效显著,可针对不同症状患者提供肠内营养治疗、静脉营养液治疗等,有效促进蛋白质合成,并在营养剂支持下,改善了患者胃肠道功能。本文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优势显著(P<0.05);说明营养支持可纠正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状态,增强了患者临床疗效。营养剂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易于患者消化吸收,能够均衡肠道菌群,减少肠道感染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射血分数、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体重指数各项指标,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营养支持,促进肠道营养有效摄入,增强了患者肠道免疫力。本文研究成果,证实了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营养支持安全可靠,能够保证心力衰竭恶病质治疗效果,为临促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余稳稳,汪文杰,刘宏斌.肠内营养在腹腔感染继发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1,19(03):24-27.

[2]张锁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868-187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