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危急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通路不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秦艳丽,姚桂风,孙琦

平阴县中医医院,山东 济南 250400

摘要

目的:探究采用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血管通路所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危急重症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后,临床各项生命体征数据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之后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优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对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采用问题导向性的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问题导向护理干预;危急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通路不畅

正文


The value analysis of problem-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in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in critical patients

Qin Yanli

Pingyin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dong Jinan 2504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problem-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 in critical patients with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critical condition receiv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were given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o compare clinical effects. Results: 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p value was <0.05. Mean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p value was <0.05. Conclusion: It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Key words] Problem-orien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ritical patients;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poor vascular access

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在临床当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手段在临床当中被广泛应用,能够有效地清除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以及毒素物质充分的保障患者身体内的酸碱平衡,并且稳定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对危急重症患者进行抢救治疗的过程当中,血管通路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保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效果的重要前提同时也能决定着治疗的成功率若在治疗的过程当中,患者血管通路不畅,很容易由于凝血原因而导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终止,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治疗难度,还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来讲,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很难保持较为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数值由于难以移动,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需要运用各种大型的仪器设备以及管道,增加了后续的护理难度,因此如何保持患者的血管通畅是护理干预当中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传统的护理方式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所产生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优化护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1]对此我院特采取了临床护理实验的方式,进一步探究采用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血管通路所产生的临床意义,并将详细内容进行了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3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当中包括16例男性,以及14例女性,平均年龄为(35.62±3.16)岁;参照组患者当中包括17例男性,以及13例女性,平均年龄(35.47±3.88)岁,实验过程中分别对比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不具备统计学价值。

纳入标准:(1)两组患者均进行持续24小时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2)采取双腔导管血液净化通路;(3)患者不存在认知功能障碍;(4)患者具备自理能力;(5)患者自愿参与本次临床实验。

排除标准:(1)连续肾脏治疗不超过24小时的患者;(2)凝血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3)存在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4)患者临床资料不全;(5)存在精神功能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实验期间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且保持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注意观察患者的治疗情绪,在其出现一些负性情绪时,要给予相应的干预引导并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健康宣教,使其能够更加了解疾病的治疗以及护理方式。同时还要随时观察在治疗过程当中患者的各个导管是否存在弯折的现象观察监测器各项参数的变化,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主治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2常规护理:在患者恢复期间,需要辅助患者进行定时的翻身运动,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防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现象。同时需要注意在更改患者体位时,也要相应的更换管路的位置,避免出现管路不畅的现象[2]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的基础上,采取问题导向性的护理干预模式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置管护理在患者恢复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详细的对患者进行评估记录在置管过程当中会发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观察能够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不利因素,并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之后根据患者的体重指标计算预留的导管长度。置管完成后,在无菌条件下利用肝素进行封管处理,同时将室内的温度设置为25℃左右。医护人员还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导管连接是否正常并预留相关的护理人员看管好患者置管位置的血管通路并使患者采取仰卧位床头抬高45°左右之后将患者的下肢外展45°,并抬高30°左右。

2)封管护理护理人员在封管之前需要充分的清洗残留在导管内的血液,在患者的体内缓慢地注入相应的封管液体,并注意在这个过程当中注射的速度保持适中,不宜过快或者过慢注射完成后要立即夹住导管,以防泄漏。

3血栓后溶栓护理在确认患者导管内有血栓形成之后,应该及时运用尿激酶进行溶栓的治疗之后20万IU的尿激酶与5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混合并缓慢持续注入导管,对于已经产生完全堵塞的导管可以先用静脉注射器将导管内的血栓吸出,再注入尿激酶。

4心理护理很多患者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通常会由于疾病的痛苦而产生各种负性情绪,因此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详细的告知患者以及家属相关的护理知识,并介绍成功经验,使其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并建立治疗的信心。

5导管抗凝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恢复期间每间隔15分钟冲洗相应的管路,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水量,防止在此期间导管出现血脂堵塞的现象,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3]

1.3观察指标

(1)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主要包括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舒张压。

2)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进行评估,分数越低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实验当中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26.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学计算,其中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对比

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值<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对比(±s)

组别

例数

体温(°C

呼吸(次/min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观察组

30

36.54±0.28

19.88±3.26

92.46±10.28

136.62±11.43

74.62±12.87

参照组

30

37.98±0.71

23.68±3.87

113.41±10.74

121.71±11.26

89.49±12.62

T值

-

10.3341

4.1132

6.2446

5.0103

4.5185

P值

-

0.0000

0.0001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比

根据实验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后,急性生理学以及慢性健康状况的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p值<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

30

24.28±11.56

9.87±3.21

参照组

30

24.75±11.24

15.24±3.88

T值

-

0.1596

5.8404

P值

-

0.8737

0.0000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在不断的提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技术手段也逐渐成熟,并广泛应用在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治疗当中,显著提升了临床抢救的成功率,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血管通路通常是治疗的基础,若危急重症患者在治疗过程当中病情不稳定,很容易导致血管通路出现堵塞的现象或者发生凝血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这也为护理人员的工作增加了难度。而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当中常常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对血管通路重视程度较低,因此会降低治疗的安全性,很容易发生血管通路堵塞的现象,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因此采取更加高效的护理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措施是近年来在临床当中,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总结,优化产生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大大提升了护理的质量在临床当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4]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后体温呼吸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各项临床生命体征数据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过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说明,对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采用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在对危急重症患者采用肾脏代替性治疗的后续护理过程当中,运用问题导向性护理干预模式能够降低患者血管通路堵塞的情况,提升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效果更为显著,可以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江国栋,林小清,陈秋波,等. 基于问题导向的护理干预模式在危急重症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通路不畅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医学,2022,47(2):239-241.

[2] 刘东侠. 针对性护理对危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管通路不畅的干预急诊探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11(2):156-156.

[3] 古春梅. 针对性护理对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畅的应用价值体会[J]. 医学美学美容,2021,30(5):150-151.

[4] 高永飞. 危重患者CRRT血管通路不畅的针对性护理效果分析[J]. 医学信息,2020,29(31):79-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