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
摘要
关键词
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
正文
重症胰腺炎是胰腺由于胰蛋白酶的自身消化作用异常而引起的疾病。胰腺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或出血、坏死。在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化验血和尿中淀粉酶含量升高等[1]。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胰腺出现水肿,出血,坏死,如果严重者会出现休克,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患者会出现腹痛,也会出现腹膜刺激征,在饭后患者更加感到剧痛,患者也会有恶心呕吐的表现,会吐出胃内容物或者胆汁。患者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水电解质失衡,不同程度的发热,要及时处理,加强观察,给患者进行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属[2]。少数患者会出现腹泻,根据医嘱给患者进行补液。因此本次研究主要探讨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8例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0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6.33±2.21)岁;实验组:男性27例,女性27例,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6.17±1.36)岁。患者和家属均签字同意,已经经过医院伦理会批准。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中,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进行临床基础治疗,具体内容如下:一般的情况就是要采用心电监护,监护生命体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保持血容量,要积极的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维持有效血容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再就是营养支持,早期一般是采用全胃肠外的营养。如果没有肠梗阻,要尽早进行空肠插管给予到肠内营养。再就是使用抗菌药,重症胰腺炎需要常规使用抗生素,有预防胰腺坏死合并感染的作用。抗生素的使用要考虑以下几点:①就是,应该使用对肠道移位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比如大肠埃希菌、假单胞菌、金葡菌等。②使用对胰腺有较好渗透性抗生素,比如亚胺培南或是喹诺酮类,要联合使用对厌氧菌有效的药物。再就是想办法减少胰液的分泌,可以用生长抑素,另外是抑制胰酶的活性,胰肽酶可以抗胰血管舒缓素,使缓激肽原不能变成缓激肽,然后抑制某一些蛋白酶。再就是可以在内镜下进行,就是进行括约肌切开术,改善胆源性胰腺炎。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建议及时通过吸氧治疗,提高患者体内氧含量,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1.2.2实验组进行临床消化内科综合治疗。具体内容如下:胰腺炎的内镜下治疗主要包括ERCP胆总管取石术、ERCP胰管支架置入术。ERCP治疗,首先经十二指肠乳头分别将两条导丝置入主胰管和胆总管,用扩张球囊将胆总管下端开口和胰管开口各自扩张至6mm和5mm,解除十二指肠乳头胆胰管开口处的狭窄,再运用IDUS探查胰管,发现结石,未见其它病变,用取石球囊送至主胰管石头远端,取出胰管结石,接着用取石球囊拖弋胆总管,明确胆总管通畅,无结石残留,在胆总管内和胰管内分别留置胆管支架和胰管支架保持通畅引流。最后,探查十二指肠乳头上方,找到胰头部副胰管(Santorini管)开口的副乳头,成功插管,导丝顺利经副胰管进入胰体尾部胰管,成功放置胰管支架进行胰管扩张和引流,手术顺利完成。
1.3观察指标
(1)治疗效果:显效,主/次症完全或基本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有一定的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无好转,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患者数×100%。
(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取以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生活水平以及社会活动为主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与评分成正比,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3)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信效度为0.87)调查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依次分为不满意(60分以下)、一般(61~80分)、满意(81~100分)三级,其中以90分为界值将满意细分为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由专门人员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4)比较不同治疗方式下不良反应差异,使用不良反应(TESS)标准统计分析,记录患者在治疗后胰腺脓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等现象的概率,通过积分制进行计算,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不良反应感越强烈。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多个时间点的计量资料比较;使用(χ²)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设定当(P<0.05)时,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有显效患者22例,占比为41.67%,有效患者28例,占比为53.33%,无效患者2例,占比为5.00%,可知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有显效患者20例,占比为38.33%,有效患者21例,占比为40.00%,无效患者11例,占比为21.67%,可知对照组总治疗有效率为75.33%。经过对比,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023,P=0.001<0.05)。
2.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实施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6.23±11.24),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46.65±11.69),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接近,数据对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t=0.201,P=0.841>0.05)。
实施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126.21±22.43),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1.36±21.23),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11.249,P=0.001<0.05)。
2.3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对比
本次研究发现,对照组分别有非常满意22例(41.69%),比较满意13例(25.30%),一般9例(18.33%),不满意8例(15.15%);实验组分别有非常满意27例(51.53%),比较满意14例(26.47%),一般12例(23.01%),不满意1例(1.66%);(X2=7.632,p=0.037),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67%(3/30),其中胰腺脓肿百分比为3.33%(1/30),脏器功能衰竭百分比为3.33%(1/30),感染百分比为0.00%(0/3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33%(7/30),其中胰腺脓肿百分比为3.33%(1/30),脏器功能衰竭百分比为6.67%(3/30),感染百分比为3.33%(1/30)。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胰腺脓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0.236,p=0.001<0.05。
3讨论
重症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并发症和死亡率升高。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方法,但是时机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争论[3]。目前,不主张进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梗阻型重症胰腺炎,特别是已经证实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对于梗阻型重症胰腺炎,特别是已经证实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应积极早期进行急诊ERCP加乳头括约肌切开,以清除结石。如果结石无法完全清除,则应进行鼻胆引流。这些措施可以明显减少急性胆管炎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有效率可达95%[4]。而且,这些并发症与保守治疗后再择期ERCP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无差异。追踪随访也没有发现胰腺炎的复发。对于非梗阻型的重症胰腺炎,早期急诊ERCP加乳头括约肌切开无益处,不提倡开展。对于这种类型的患者,应该进行保守治疗[5]。
目前,随着消化内镜微创技术的飞速发展,上述患者有了新的治疗选择。其中,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胰腺包裹性坏死清创引流手术,具有微创、有效、住院时间更短、术后胰瘘等主要并发症更少、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等优势,受到国内外多个相关指南和共识的推荐[6]。杨健医生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各备选治疗方案以及各自利弊后,患者及家属一致同意进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的胰腺包裹性坏死清创引流手术[7-8]。急性胰腺炎的内镜下治疗应包括发病的早期与发病后期两个阶段,在发病的早期急性胰腺炎的内镜下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胰腺炎的病因,特别是胆道系统的结石来治疗胆道系统的结石,在经过胆管排出的过程中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而在此过程中胆管与胆管内可能残留有结石可进行内镜下的胆管结石的取出手术来治疗急性胰腺炎,在疾病的后期急性胰腺炎出现了胰腺周围的相关并发症,可以通过内镜下处理来治疗这些相关的并发症,特别是假性囊肿这一并发症可通过内镜下治疗,胰管引流术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重要手段,由于慢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胰管通常呈现高压的状态,将胰管引流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特别是腰背部或者腹部疼痛的症状[9-10]。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胰腺脓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临床消化内科综合治疗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中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行。
参考文献:
[1]宋志伟.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3,17(06):53-54,183.
[2]庄垟垟,徐俊康,洪万东,等.内科成功保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1例[J].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4(01):331-324.
[3]朱永红,殷晓芹,王爽,等.临床药师参与消化内科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2,6(10):91-92.
[4]张春治.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49(34):59-61.
[5]张军,李美兰.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18(12):1884-1887.
[6]高婧婧.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2,11(04):241-250.
[7]杨明.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1,7(02):12-33.
[8]卡哈尔·托合提.重症胰腺炎患者行消化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1,50(07):90-91.
[9]李晓晖.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医药,2021,6(55):70-85.
[10]赵学军.重症胰腺炎消化内科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2021,13(08):13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