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新课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正文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和方式,它通过将生活中的现象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从而知识传递给学生。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特点,借助多样的生活化内容丰富教学环节,进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往往缺乏学习的稳定性,这使得小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大,而生活化教学能够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便于小学生更好的接受基础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不断丰富课堂内容,改善数学课堂氛围,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内涵
教学生活化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背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教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教学生,从而鼓励和引导学生运行学习和思维和已有的理论知识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教学生活化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通过教学生活化能够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小学是最初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小学适龄儿童一般为6-12岁。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学生活化的形式。小学生年龄还都比较小,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难度较大,因此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小学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学生和生活背景和生活经验,有针对性的将小学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融合,借助更加符合小学生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的教学手段,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息,实现小学生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活数学习意识。小学数学很多教学内容和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数学知识,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学习。同时,借助生活化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很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生活中主动将生活现象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能够对小学数学产生亲切感,并积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2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生活化教学的目标缺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应用应当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在必要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要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教师应当结合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知识和生活知识的融合。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小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更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主动学习数学,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是在小学数学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开始重视生活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但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提升学生应试能力而非综合素质提升上,考试成绩的提升成为生活化教学的目标,这显然与生活话教学的内涵和要求不符,造成生活化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忽视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无法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更无法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在为了学数学而学,这与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相悖,从而造成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质量和效率较低。
二是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化元素。教学内容生活化是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对数学学习产生认同感。借助生活化教学能够时枯燥简单的教材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从而有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思考。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教学时,教学内容缺少生活化元素,这具体表现在:一是生活素材与数学概念脱节。有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生活化实践中,随意引用生活中的原型和现象,导致选择的生活素材与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严重脱节,使得小学生无法获得认同感,造成偏离了生活化教学目标。二是生活素材原理生活实际。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引用的生活素材偏离了实际的生活,还有的素材超出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借助这些素材进行数学教学不利于小学生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三是非数学元素干扰数学元素。一些教师选择的生活化教学素材包含着很多非数学元素,虽然这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将非数学元素引入课堂教学中无法帮助学生找到数学学习的切入点,从而造成生活化教学无法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产生实质性的效果,小学生也偏离了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四是生活经验代替数学思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选择生活素材不当,导致学生没有形成数学的思维,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造成他们是凭借生活经验而非数学思考来解决数学问题。
三是数学教学与生活分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它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使学生了解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中以及其中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内容应符合小学生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进而实现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数学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过于看重,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容的特点,却忽略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借助生活化教学模式能够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更加紧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但是,虽然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这种认知还比较表变,对于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并为真行理解,造成无法在教学实践中发挥教学生活化的重要作用,产生“重数学轻生活”和“重生活轻数学”两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四是教学生活化手段单一。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生活化实践中会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来设计和创建生活化场景,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学形式单一。小学数学教师一般会借助多媒体、教学游戏、实物演示等来进行课堂教学。这些教学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数学学习与生活实践的联系。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不善于应用新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创建更加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与生活缺乏更深的体会,造成无法通过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二是生活化情境创建失当。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创建教学情境时为了生活化而生活化,将数学课变成了游戏课,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本质。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有针对性的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不能为了实现生活化教学而勉强创建,使得数学教学与教学情境脱节,生活化教学的优势无法体现。三是教学方法脱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选择用预设好的问题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丧失主动思考和学习的机会,不利于小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3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要点
一是体现实效性。生活化教学必须要将理论基础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小学数学的很多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并且这些知识点也是日常应试的重要内容和得分项。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必须要体现和确保实效性。小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从提升教学质量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更加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从而保证生活化教学的开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另外,数学教师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时,可以首先为学生教学与知识点密切相关的生活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自身的思考实现对知识更好的了解。数学教师通过生活化教学实现学生的自主思考,并积极探究生活中的实例,弥补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升教学的实际成果。
二是展现趣味性。相比与传统教学模式,生活化教学的有点之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要特别重视展现趣味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对于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调动,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实践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是注重创新性。创新性应是生活化教学开展过程中关注的重点。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存在缺陷。而在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和案例,选择符合小学生学习基础的案例,将它们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增加学生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答案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优化课堂学习氛围,形成创新的学习模式。另外,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进一步贴合,保证教学设计具有更强的生活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
一是积极引导学生加强对生活现象的思考。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点就是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进行积极思考。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知识注重对学生知识点的灌输,更多的要求学生通过记忆和习题训练的方式达到教学的目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无法取得较好的成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有其特点,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应具有小学阶段的特殊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生活化教学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很多有意思和事情和现象,数学教师可以将它们作为教学素材,使它们与理论教学结合起来从而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活现象的思考。小学数学的教学一方面要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形成长效的学习机制和学习习惯。小学数学教师也应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积极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点,并积极设计学习应用场景,为更好的开展生活化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积极运用数学实践活动体现生活化教学特点。实践是数学学科教学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在日常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应当积极设计数学实践环节,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所学到的知识形成更加理性的认识。数学教师积极开展数实践验,从而使生活化教学的特点更加突出,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数学理论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加强数学学科的学习。
三是积极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实践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用,尤其是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时不能仅仅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考试成绩方面,而是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当中,用以解决现实在出现的问题,实现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由于我国小学教育一致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造成很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只是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自我局限的情况,从而导致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脱节严重。因此,数学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时一定要规模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运用理论知识积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数学教师还可以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发现现实中存在的数学现象,积极对数学现象进行思考,并结合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使理论学习与生活密切结合提升,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是实现课后作业的生活化。课后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提升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水平,需要实现课后作业的生活化。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积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局限性,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打破传统的习题作业模式,使小学生通过实践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提升,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5 结语
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往往缺乏学习的稳定性,这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而生活化教学非常适合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使用。小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接受程度较高,生活化教学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发挥。通过多类型的生活现象和生活知识来激发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加强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熊觅.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拜海云. 试论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开展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20(01):95+101.
[3]马成福.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A].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六)[C].:,2022:5.
[4]李满仓. 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26(02):4-6.
[5]吴先美. 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18(11):114.
[6]王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完善策略研究[J]. 考试周刊,2021(61):82-84.
[7]张鋆. 回归生活 互动开放——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 名师在线,2021(25):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