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延续护理;青光眼;临床效果;生存质量
正文
青光眼为不可逆性、致盲性眼病,以眼压过高为主要特征[1]。一般来说,正常人眼压在10-21mmHg,而青光眼眼压远高于此,可超24mmHg,持续升高的眼压可引发患者视盘凹陷、视野缺陷,进而损伤患者视功能,随视功能受损加重,患者视野缺损越重,直至彻底失明[2]。目前,青光眼治愈率不高、致盲率则极高,需予以终身治疗。在治疗期间,需长期控制眼压,坚持按时行滴眼液、规律按摩眼部以及定期复查等,若未规律治疗则可使病情恶化,甚至使患者丧失视力而失明[3]。以往临床护理以院内病情护理为主,院后护理并不多,因此患者出院后依从性不高,无法做到规律用药,疗效有限,病情恶化情况较多[4]。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30例青光眼患者分组进行护理的研究,皆在探究青光眼患者采取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30例青光眼患者,均抽取自我院,选取时间段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参照组、观察组各15例。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次研究。观察组男7例、女8例,年龄范围在40-85岁,平均年龄(58.72±4.88)岁;病程范围1-20个月,平均病程(10.34±4.23)个月。参照组男8例、女7例,年龄范围在41-84岁,平均年龄(58.89±4.97)岁;病程范围在2-19个月,平均病程(10.45±4.35)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基本资料可见,P>0.05,可行比较。
纳入标准:符合青光眼诊断标准;已行手术或药物治疗;知情本次研究,并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先天性眼部疾病;其他脏器严重疾病;精神、认知或沟通障碍;依从性差;临床资料缺失等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即:协助患者完成相应检查;向患者、家属详细讲解青光眼病因、治疗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积极予以患者正向引导,对其错误观念与行为进行纠正,分享成功案例,提高其治疗信心;术后并发症防护等;出院前告知患者定期复诊,并予以患者定期电话随访,对患者用药、病情等予以了解。观察组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延续护理,主要内容为:(1)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待患者出院时,由责任护理人员负责统计患者相关信息,包括患者姓名、电话、家庭住址、病情、治疗方法、院后护理内容等相关信息,建立个人档案。(2)延续护理频次:出院当日,将有关青光眼病因、治疗、预防以及日常生活护理相关知识的健康手册发放给患者与家属,以强化患者及家属疾病认知度。自出院当月起,每2个月组织一次健康讲座,共进行6次。出院后的第1、3、6、9个月时,予以患者上门随访,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并纠正不良居家习惯,了解患者病情等,积极予以相应干预;同时,院后第1、3、6、9个月予以患者电话随访,经电话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评估,结合结果予以个性化心理干预,并多鼓励、关爱患者,以强化患者自护能力与依从性。(3)延续护理措施:于固定地点或是院内组织相应的健康讲座,讲座宜固定在1小时内,主要予以患者日常疑虑解答以及错误行为纠正等。进行上门或是电话随访时,应安排专科护理人员进行,其需护理人员提前熟悉患者个人病情等,以便随访时能够及时结合患者病情予以相应康复指导等,同时,应对患者用药、滴用药物使用、自测眼压、眼球运动掌握情况等自护能力进行了解,对其不规范揉眼等不当行为予以纠正。上门随访时,应反复强调青光眼注意事项,包括良好行为以及病情监测对遏制病情进展的好处等。期间,需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详细解答患者疑问,针对其个人情况予以相应的心理安抚,以防患者不良情绪加重,对其后续治疗造成影响。同时,可经让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以避免其心理压力过大。还需叮嘱患者复查,并于复查前1周经电话提醒。除电话、上门随访外,还可建立患者微信群,定期线上解答患者问题,予以患者相应护理指导等,以提高患者院后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眼压情况、临床效果、生活质量进行比对。经6个月随访后,统计患者青光眼复发以及致盲情况。生活质量经生活质量量表评定,内含八项内容,每项总分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分析均采取SPSS19.0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描述形式分别为n(%)、(±s),检验分别采取χ2、t,当P<0.05时,表明比较存在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眼压情况
如表1示,两组患者护理前眼压相比较,P>0.05,比较不存在差异性。两组患者护理后眼压均比护理前低,且观察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差异性。
表1 比对两组眼压情况( | |||||
组别 | 例数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值 | P值 |
观察组 | 15 | 28.64±4.21 | 16.82±2.42 | 9.427 | 0.000 |
参照组 | 15 | 28.73±4.20 | 19.78±3.78 | 6.545 | 0.000 |
t值 | 0.058 | 2.554 | |||
P值 | 0.953 | 0.016 |
2.2 比对两组临床效果
如表2示,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致盲率均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差异性。
表2 比对两组临床效果[n(%)] | |||
组别 | 例数 | 复发率 | 致盲率 |
观察组 | 15 | 2(13.33) | 1(6.67) |
参照组 | 15 | 9(60.00) | 8(53.33) |
χ2值 | 7.03 | 5.400 | |
P值 | 0.007 | 0.020 |
2.3 比对两组生活质量
如表3示,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比较存在差异性。
表3 比对两组生活质量( | |||||||||
组别 | 例数 | 躯体健康 | 角色功能 | 疼痛 | 精力 | 情绪 | 社会功能 | 心理健康 | 总体健康 |
观察组 | 15 | 84.54±8.52 | 53.63±9.46 | 62.38±7.47 | 26.80±6.52 | 68.48±7.87 | 74.66±7.68 | 69.25±8.42 | 78.64±6.46 |
参照组 | 15 | 69.52±5.59 | 38.42±4.92 | 46.77±5.21 | 17.22±3.75 | 48.23±5.10 | 52.72±4.21 | 54.28±6.10 | 53.44±5.76 |
t值 | 5.708 | 5.524 | 6.6382 | 4.932 | 8.362 | 9.702 | 5.576 | 11.276 | |
P值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3 讨论
作为终身性眼部疾病,青光眼患者病情进展密切关系其眼压升高情况,因此需积极予以眼压调控,而如何长期保持眼压稳定也成了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对于出院后的患者来说,院后护理一旦停止即可导致患者无法遵医嘱用药,甚至因长期用药而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更不利于其依从性提高,进而影响其院后治疗效果,因此临床认为,有必要强化患者院后护理干预[5]。
本次研究针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了延续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眼压均比护理前低,且观察组比参照组低,P<0.05,比较存在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复发率、致盲率均比参照组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比较存在差异性。延续护理为全程护理服务模式之一,即将住院护理延伸至院外,使患者院内外护理得以持续,进而确保患者院后治疗依从性,以此稳定患者病情。对于青光眼患者来说,可经相应的院后护理使院内外护理得以衔接,以此使患者院后仍可得到有效护理,进而强化患者院后疗效。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在延续护理中予以了青光眼患者定期健康讲座,一方面可解答患者疑虑,一方面可持续予以患者疾病知识,因此更利于患者疾病认知度提高,纠正患者错误认知等。同时,经过电话以及上门、微信随访等,可了解患者病情以及用药情况、饮食习惯等,从而对患者不良行为予以纠正,强化患者治疗依从性。期间,护理人员可经随访对患者动态心理状态予以掌握,进而采取个性化心理干预,因此可确保患者情绪稳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将延续护理应用于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可使患者护理效果提升、生活质量改善,可予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小艳.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2):133-134.
[2]代美虹.延续护理在青光眼患者治疗期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4):75-77.
[3]张靖.延续护理对青光眼患者预后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0,5(17):158-159,198.
[4]孙巧云.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患者临床效果与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1):2-3.
[5]张昕红.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手术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实用防盲技术,2020,15(3):135-136,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