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卢丽丹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福建省 福州市 350001

摘要

目的:分析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本院2020年1月至12月内收治的80例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以治疗期间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和循证组(40例,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开展精细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时长、护理操作舒适程度评分、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循证组根管治疗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根管预备、窝洞消毒、根管填充、根管封药等操作时长、治疗后2h、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的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开展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的精细化护理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关键词

牙髓炎;根管治疗;四手操作;循证理论;精细化护理

正文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发生的炎症,细菌感染为常见病因,细菌感染可以通过牙本质小管,牙髓暴露,牙周袋的途径以及血源的途径感染牙髓,导致炎症,若患者未及时采取治疗,可导致牙髓持续受损,牙体功能持续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1]。根管治疗为牙髓炎患者的常用治疗手段,可通过清除牙髓炎症病灶组织与填充合适药物持续消炎和快速恢复牙体功能[2]。但牙髓炎患者的根管治疗操作复杂、精细度要求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多需长期保持单一姿势,因此存在工作难度大、耗时较长、风险较高等局限[3-4]。故而优化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的护理模式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就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院20201月至12收治的80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并以治疗期间的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循证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2.50%21/40)、47.50%19/40);患者年龄最大值为56岁,年龄最小值为18岁,平均年龄为(42.16±10.25)岁;病程2~20d,平均(10.23±2.51d循证组患者中男女构成比分别为55.00%22/40)、45.00%18/40);患者年龄最大值为55岁,年龄最小值为18岁,平均年龄为(42.09±10.17)岁;病程2~20d,平均(10.15±2.52d。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护理部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1符合《牙体牙髓病诊疗中口腔放射学的应用指南[5]中关于牙髓炎的诊断标准,且均锥形束CT明确诊断为牙髓炎;(2入组前14d无对症治疗史;(3既往病史资料完整;(4)意识清醒,无沟通障碍及精神病史

排除标准:1)根管治疗禁忌症者;2合并根尖周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者3中途退出研究者(如失联);(4处于妊娠、哺乳期女性患者

1.2 方法

1.2.1对照组

此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漱口,并在术中观察患者治疗的动态。

1.2.2循证组

此组患者给予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具体措施为:①提出循证问题并寻找证据: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诊室后收集既往病史建立电子病历,且与患者展开亲切交谈,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由医护人员共同进行分析讨论,且联合国内外牙髓炎根管治疗经典病例资料,寻找循证依据。②文献查询:医护人员可通过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搜索牙髓炎根管治疗的“四手操作”护理资料,且进行资料整理,并带着循证问题探讨反复验证、审核,最终结合本院患者具体需求而制定干预方案。③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应在根管治疗开始前半小时,将所涉及的器械进行分区摆放,提前准备根管预备器械次氯酸钠冲洗针及根管填充器械及材料等物品。在患者入室后,护理人员积极迎接患者入牙椅,调节舒适体位,详细讲解根管治疗流程、治疗的时间及相关费用,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并调整合适光源,协助患者漱口,佩戴好围巾护目镜④四手操作护理: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应根据治疗流程配合医生完成开髓、清除根管内感染组织等操作,且在治疗期间的器械传递中,护理人员应以标准的平行传递法(并保持传递高度在患者颌下和上胸之间),并在器械交接过程中,尽量避免器械传递时发生碰撞,右手固定吸引器持续吸出患者口腔内唾液与碎屑。根管治疗过程中,应持续关注患者面部表情变化,评估患者情绪活动,对遇出现紧张情绪的患者展开适当交流或给予减压球⑤术后宣教:嘱患者根管治疗后的日常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措施(告知患者术后患牙出现轻度疼痛或不适感属于正常反应,如出现有剧痛反应随时就诊;嘱患者在根管治疗期间避免用患牙咀嚼坚硬食物)。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根管治疗后1个月内牙齿断裂、急性根尖周炎、根管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及根管预备、窝洞消毒、根管填充、根管封药等操作时长。

2)以Kolcaba舒适量表(GCQ在两组患者出院时进行护理操作舒适度评定,此量表主要包括情绪变化、日常活动、生理及心理等4个方面,每个方面总分值在5~20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舒适程度越强。

3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治疗后2h、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疼痛程度,本量表为10分制,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

4以本院自制80分制护理干预满意度评分量表在患者出院时进行问卷调查;满意75分;较好70~74分;一般69~61分;较差≤60分;总满意率=(满意+较好+一般)/所有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所有相关数据进行处理[n,(%)]表述开展χ2检验,表述开展t值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根管治疗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循证组患者根管治疗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1

1两组患者根管治疗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牙齿断裂

急性根尖周炎

根管穿孔

总发生率

对照组

40

12.50

37.50

37.50

717.50

循证组

40

00.00

00.00

12.50

12.50

χ2

-

-

-

-

5.000

P

-

-

-

-

0.025

2.2两组患者个治疗操作时长分析

据统计,对照组患者根管预备、窝洞消毒、根管填充、根管封药等操作时长分别为;(16.05±2.74min、(5.29±1.41min、(18.51±3.52min、(5.25±1.09min循证组患者根管预备、窝洞消毒、根管填充、根管封药等操作时长分别为:(10.98±2.51min、(3.52±1.11min、(12.95±1.74min、(3.49±1.02min循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8.629P=0.000t=6.238P=0.000t=8.956P=0.000t=7.457P=0.000)。

2.3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舒适度评分分析

据统计,对照组患者情绪变化、日常活动、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12.05±2.61)分、(11.98±2.81)分、(12.03±1.86)分;循证组患者情绪变化、日常活动、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16.21±1.05)分、(15.98±1.04)分、(16.36±1.02)分。循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9.352P=0.000t=8.443P=0.000t=12.910P=0.000)。

2.4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分析

据统计,对照组患者治疗后2h、治疗后3d、治疗后7d的疼痛评分分别为;(7.05±0.98)分、(4.52±1.02)分、(3.62±0.93)分;循证组患者情绪变化、日常活动、生理及心理的舒适度评分分别为;(6.99±1.02)分、(3.74±0.65)分、(2.12±0.55)分。循证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0.268P=0.789t=4.079P=0.000t=8.780P=0.000)。

2.5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据统计,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满意者为25.00%10/40)、较好者50.00%20/40)、一般者30.00%12/40)、较差者20.00%8/40),总满意率为80.00%32/40);循证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价,满意者为55.00%22/40)、较好者40.00%16/40)、一般者27.50%11/40)、较差者2.50%1/40),总满意率为97.50%39/40)。循证组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35P=0.013)。

3 讨论

根管治疗是牙髓炎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可防治根尖周病变或促进已发生的根尖周病变愈合[6]。但当前临床对于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基础护理指导为主,虽有一定护理效果,但缺乏规范性、流程性,且未考虑根管治疗的操作复杂性等特点,难以取得理想护理效果[7]

而以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的精细化护理,可通过在术前根据循证理念进行问题验证而制定出具有科学性、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且在根管治疗期间,由护理人员全程给予治疗帮助,可时医生只需专心实施手术操作,从而缩短器械准备、选择等时长[8]。且根管治疗期间,护理人员与医生之前物品传递的规范操作,可通过避免器械碰撞而加重患者的紧张情绪。加之护理人员全程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的情绪安抚,能提高患者对治疗环境的安全感,配合治疗工作开展的同时,以平和心态避免情绪应激,其次,结合缩短患者张口时间时,部件能提升治疗操作效率,还可减轻患者不适感受,提升治疗舒适度[9]。此外,通过根管治疗期间,四手操作时,通过由护理人员及时传递各种器械、材料与及时清除血液、唾液等,可持续保持口腔清洁,保障医生操作视野的同时,进一步缩短治疗操作时长[10]。最后,在术后,由护理人员对患者开展注意事项指导,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实施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的精细化护理,可大大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长,并提升患者治疗舒适度,减轻术后疼痛,以此理想护理效果取得较高护理满意度评价。但本研究纳入样本数量较少,且未考虑患者牙髓炎病程等影响因素,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姚燕,杨婷,李新焕. 四手操作配合舒适护理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49-52. 

[2]王海燕,张建珍,戴韦琴,. 四手操作联合循证理论下精细化护理在牙髓炎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36-39.

[3]戴韦琴,张建珍,邹亚清. 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技术在口腔显微技术下根管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2):61-63. 

[4]姚燕,杨婷,李新焕. 四手操作配合舒适护理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1):49-52. 

[5]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牙体牙髓病诊疗中口腔放射学的应用指南[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1,56(4):311-317. 

[6]丁婧,程春,张洋洋,. 四手操作配合"知信行"健康宣教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5):886-889. 

[7]郝敏,刘凯,汤道芳. 四手操作联合心理护理对根管治疗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丽水学院学报,2021,43(2):31-35. 

[8]程春,刘英. 四手操作护理配合技术对口腔显微镜下根管治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15):182-185. 

[9]佟庆敏.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牙髓炎患者根管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1,19(8):165-166.

[10]黄美莲. 针对性护理干预应用在牙髓炎根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观察及价值分析[J]. 黑龙江医学,2022,46(2):220-2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