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彭世昭

贵州茅台医院,贵州 仁怀 564500

摘要

目的:探究采用经皮肾碎石取石术对肾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所产生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的40例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20例患者,给予不同的手术方式,并对比术后效果。结果:经过数据的对比分析之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数据均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各项临床指标数据远远低于参照组,p值<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手术治疗之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值<0.05。结论:对肾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以及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肾结石;输尿管上段结石

正文


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通常以肾积水疼痛为主要症状在发病之后,患者会出现血尿恶心呕吐腰痛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引起上尿路梗阻的现象多见于20~40岁左右的青壮年。通常患者输尿管结石为单个显现,左侧以及右侧均可发病,但是双侧输尿管均有结石的几率仅为3%~7%,临床当中原发性输尿管结石较为少见。对于结石的治疗,通常是采取开放式手术的方式,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不能够完全的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并且术后感染发生的几率较高。在后期护理当中若方式不当,也经常会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常规的手术方式虽然能够准确的定位患者体内的结石部位,但是由于手术操作视野较差,因此很难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而经碎石取石术能够在手术的过程当中为医生提供更加开阔的手术视野,具有出血量低、窗口精准度高的优势对于肾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治疗预后效果较好[1]。对此,我院特采取了临床实验的方式,深入探究经脾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并将详细内容做出了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过程当中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患者总数为40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参照组,每组2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包括12肾结石的患者在这些肾结石患者当中,结石部位在左侧的有4结石部位在右侧的有7双侧结石的患者有1剩余8例患者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年龄在23~38岁之间,平均年龄25.34±1.28)岁;而参照组患者当中有11肾结石的患者在这其中6例患者为左侧肾结石,4例患者为右侧肾结石,剩余1名患者为双侧肾结石,其余9例患者为输尿管上段结石年龄在22~39岁之间,平均年龄25.41±1.43实验过程当中两组患者结石发生的部位大小年龄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值>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实验过程当中对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手术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进行治疗,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1器械准备在手术之前,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准备所需要的手术器材,通常需要用到的器材包括:经皮肾镜、取石钳、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穿刺针(型号为18号)、电视摄像设备、B超设备等。

2手术方法首先对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处理将患者调整为截石位的体位为其插入输尿管导管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肾积水的制造操作并准备好患者后续的穿刺以及碎石后的清洗工作[2]。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将输尿管导管留在其中。②将患者的手术位调整为俯卧位,并垫高患者的上腹部高度大约在15~20cm左右,同时需要将患者的下肢尽量的放低。③采用B超仪进一步勘测患者体内肾脏结构与结石部位之间的关系以及距离,再运B超设备检查患者第10~12肋下后线患者肩胛骨区域,从而准确的定位后续的穿刺部位。通常在手术当中选取的常用穿刺部位为患者的肾脏凸起后方约1.5cm处同时穿刺点能够形成Brodel切线④按照标记好的穿刺部位从结石的方向向患者的目标肾盏方向进行穿刺操作。通常是在患者的第11肋下后线附近的脊柱垂直部位,并与地面之间形成45°角的方向进行穿刺。在实施穿刺操作之后,医生可以将穿刺针拔出患者的体外,此时能够看见患者体内有液体流出。⑤将穿刺针收好,并运用斑马导丝对其进行充分的固定。将之前标记的穿刺点作为中心位置切开患者的皮肤长度大约在6mm左右,之后沿着导丝的方向对穿刺点进行深入的扩张处理,直至达到F14~F16位置,并将塑料鞘留置在此处,使其能够形成操作通道[3]。之后将电视摄像设备的系统连接固定,从塑料鞘的部位将经皮放置到患者的体内,明确患者体内结石的部位⑥运用激光对患者体内的结石进行粉碎性的处理粉碎流程通常是从边缘处对结石进行粉碎,使其能够从操作通道当中流出患者的体外。而对于患者体内当中一些无法粉碎的顽固性结石可以运用取石钳从患者体内取出,对于输尿管上段部位的结石患者,医生可以将管鞘放置在患者的肾盂漏斗处避免粉碎后的结石在操作的过程当中进入到患者的肾盂内部而引发不良的术后并发症⑦对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在术后要在其体内留置双J管并且在患者的术后一个月对其进行拔除的处理,同时在患者的肾部造瘘口处放置F14造瘘5-7天后对患者进行复查若不需要进行二次取,可以撤除患者体内的造瘘管。

1.3观察指标

1分别在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6个月检测肾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水平。

2)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主要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液专清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碎石取出时间。

3)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实验期间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主要包括感染高热疼痛血尿输尿管损伤肾功能不全等,并计算总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实验当中所采集的数据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值检验;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当p值<0.05时,说明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肾功能指标对比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肾功能指标各项数据均优于参照组,并且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p值<0.05,详见表1。

1.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肾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肾小球滤过率eGFR(min/1.73m2

血清肌酐Cr(μmol/L)

血尿素氮BUN(mmol/L)

手术前

手术后6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6个月

手术前

手术后6个月

观察组

20

75.42±4.28

89.47±4.41

247.62±74.33

101.26±41.25

9.74±2.33

5.74±1.41

参照组

20

75.69±4.32

80.62±4.33

247.89±74.56

139.42±41.87

9.48±2.17

7.65±1.58

T值

-

0.1985

6.4038

0.0114

2.9034

0.3651

4.0335

P值

-

0.8437

0.0000

0.9909

0.0061

0.7170

0.0003

 

2.2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根据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各项临床指标数据远远优于参照组,且两组数据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值<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尿液专清时间(d)

住院时间(d)

碎石取出时间(min)

观察组

20

105.42±16.27

52.34±7.48

1.65±0.24

7.45±0.66

71.59±11.42

参照组

20

126.48±16.57

60.24±7.56

2.48±0.68

10.54±0.78

89.47±11.54

T值

-

4.0557

3.3220

5.1474

13.5245

4.9251

P值

-

0.0002

0.0020

0.0000

0.0000

0.0000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

根据数据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远远低于参照组,且存在较大的组间差异,p值<0.05。

3.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感染

高热

疼痛

血尿

输尿管损伤

肾功能不全

总发生率

观察组

20

0(0.00)

0(0.00)

1(5.00)

0(0.00)

0(0.00)

0(0.00)

1(5.00)

参照组

20

2(10.00)

3(15.00)

2(10.00)

1(5.00)

3(15.00)

0(0.0.0)

11(55.00)

X2

-

-

-

-

-

-

-

11.9048

P值

-

-

-

-

-

-

-

0.0005

 

3讨论

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通常是临床当中一种常见的结石类病症,传统的治疗手段通常是采取开放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但是这些方法对患者创伤大、出血风险高、术后并发症较多,且结石残留可能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不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4]

当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也广泛应用于临床当中,治疗肾结石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病症的患者。这种治疗方式对于结石的清除率较高,通常准确率能够达到百分之百,与传统的开放性治疗手段相比,经皮肾碎石取石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小对患者身体造成损伤将患者体内的结石粉碎,使其能够尽快的排出体外,避免患者出现结石残留的现象[5]对肾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以及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本次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手术过后的6个月肾小球滤过滤显著提升,而其他两项肾功能指标也远远优于参照组,p值<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中的出血量也均有所降低各项临床指标对比数据均低于参照组,大大缩短了患者住院的时间,p值<0.05除此之外,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未发现感染、高热血尿输尿管损伤以及肾功能不全并发症总并发症率仅为5%,而参照组患者在术后感染高热疼痛血尿输尿管损伤等并发症均有所发生,总发率高达55%,说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对于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产生了积极的疗效。

综上所述,对肾以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患者采用经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能够有效的优化患者术后的肾功能指标,同时缩短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廖艳,胥国微,廖娟. 输尿管镜碎石术、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和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复杂性结石的疗效分析[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20,17(2):144-147.

[2] 韩腾飞,张明星,王磊,等. 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后腹腔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2020,32(20):121-123.

[3] 邓城,张健全,廖文文,等. 逆行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轻度肾积水的比较[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3):129-130.

[4] 李国文,周灿轩,李民,等.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积水的优劣差异[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24):151-153.

[5] 王振中. 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 糖尿病天地,2020,17(8):191.
作者简介:彭世昭(1987-),男,苗族,贵州省天柱人。职称:主治医师,学历:大学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泌尿系统结石。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