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准备及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小衔接工作;现状问题分析;新形势;学习成长影响
正文
引言:
在我国幼儿教育的普及与完善下,越来越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变得更加深刻,而在此之间幼小衔接工作也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群的关注。幼小衔接问题也成为了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因为许多家长在这一阶段中明显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的表现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甚至个别孩子的心理素质发展状况明显变差。这些问题一度引起了国内教育研究领域的关注与重视,甚至有人认为有三成以上的幼儿在进入小学教育阶段后时常伴随着异常心理表现,无法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而这时候教师和家长也未能够重视这些问题的影响,导致幼儿们在小学一年级阶段起逐渐形成了厌学心理,甚至出现逃课、孤僻等一系列表现,完全不利于今后的小学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由此可见,做好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儿们能够顺利从幼儿教育过渡至小学教育中,勇敢面对小学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对幼儿园教师的幼小衔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现阶段幼小衔接工作所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一)缺乏培养行为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这里的习惯分为很多种,其中最重要的即行为习惯。对于幼儿来讲,幼儿们所接触的生活面始终比较有限,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到的知识同样是有限的,这一阶段的行为习惯培养任务,与幼儿教育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从广义角度上来看,与小学教育相比,小学教育属于一种的知识教育模式,而幼儿教育则属于一种能力教育模式,幼儿教育中以培养幼儿行为品质为重要教学内容,使幼儿们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为能力。为了能够在幼儿教育阶段结束后顺利进入小学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关键[1]。许多教师也逐渐意识到行为习惯培养对幼儿的重要性影响,但是仍旧存在着不少部分幼儿难以主动表达交流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教师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全面性与系统性所致。以作息习惯为例,幼儿园的作息习惯和小学作息习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多幼儿园因为没有及时帮助幼儿们调整作息习惯、教师对调整作息习惯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导致幼儿在小学阶段中无法快速适应小学生活节奏,久而久之下逐渐失去了对小学教育的憧憬与积极性。
(二)缺乏培养学习品质
在幼儿一生的成长历程中,幼儿教育阶段始终体现出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对幼儿终生发展产生着决定性影响作用。而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学习品质同样是影响幼儿进入小学教育之后能否适应的关键指标。但是事实上,在很多幼儿进入小学之后,学习品质的缺失现象完全不利于幼儿们正确适应小学学习节奏。比如,在注意力方面,很多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求幼儿们能够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然而在幼儿教育中,由于教师未能够重视培养幼儿们集中注意力的习惯,未能够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针对性培养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因为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绝大多数活动均以自主性活动为主,幼儿在这一阶段中的状态始终比较放松,而培养注意力的机会少之又少,导致幼儿们缺乏应有的集中注意力能力,无法正常适应小学学习与生活;再比如,在学习时间管理方面,因为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的作息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尤其在课堂时长、课堂纪律方面的差异更是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区别。很多幼儿习惯课堂随意走动、与其他同学课堂进行交谈等,而这些现象原本在幼儿教育中无可厚非,但是在强调课堂纪律的小学教育中将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情,这也是幼儿教师缺乏对幼儿的学习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的原因所致,导致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教育后,十分容易产生作业无法按时完成、上课迟到、上课缺乏纪律等一系列表现,对幼儿们的学习效率必然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缺乏培养交际能力
尽管在许多幼儿园中,教师鼓励孩子们多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普遍围绕着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际活动所服务,但是对于那些不善交际的幼儿而言,教师并没有针对性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幼儿们的焦急能力,也未能够为他们创造适宜的交际互动机会[2]。同时,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点名那些乐于交流、回答积极踊跃的孩子,对于那些不擅长焦急、羞于公众面前回答问题的孩子往往不会过多地进行点名,甚至不会鼓励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幼儿们在进入小学后出现交际能力不足的问题显然埋下了隐患因素,很多幼儿教师并没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调查,也未能够结合幼儿们的实际心理状况和语言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缺乏应有的因材施教原则。在缺乏培养交际能力的前提下,很多幼儿在进入小学之际面对着全新的面孔,往往不会擅长与同伴进行交往,久而久之下甚至可能会产生孤僻、不合群等现象。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儿园教育阶段中,教师引导幼儿们走进小学校园的机会并不多,还有个别幼儿园从来没有组织幼儿们参观小学教育导致,导致幼儿们在幼儿教育阶段结束后也未能够对小学教育整体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认识,很有可能对最终幼儿们在小学教育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四)家园共育质量不足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阶段始终体现出了重要的教育价值,更在幼小衔接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作用。但是就现阶段的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发现,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之间在幼儿表现方面的沟通质量明显不够、很多家长明显对幼儿们的实际表现缺乏深入地了解与认识,无法真正体现出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个别家长群体中可以看到,少部分家长明显在家园共育活动中缺乏应有的参与积极性,未能够重视对幼儿的家园共育活动,在幼儿园中的亲子活动也仅仅是局限于共同阅读书籍等活动,没有真正在家园共育中呈现出家长们应有的表现。另外在教师与家长群体中也存在着个人因素所在,如个别教师在和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实际沟通方式比较传统,缺乏一定的新颖性,导致实际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互活动变成了一种形式化活动,这些家长们也习惯地走个过场应付草草了事,导致最终的家园共育效果普遍缺乏应有的质量。在家长群体方面,部分家长在教育观念上仍旧过于落后,这些家长在看待孩子们的教育表现中,往往只关注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学习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但是却严重忽略培养幼儿园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综合素质,最终逐渐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性。
二、新形势下有效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准备及策略
(一)全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古语有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对于幼儿阶段而言,在这一时期所培养的行为习惯会改变幼儿今后的一生,而一个人能否在今后成长中真正成才,这个人自身的行为习惯体现出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所以为了能够强化对幼儿们的行为习惯培养质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采取激励、鼓励的方式,增强幼儿们对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程度,自主促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个别幼儿们无法自主完成穿衣脱裤的行为习惯,时常会要求家长或教师来帮忙,这时候教师可以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们学会穿衣脱裤,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们的自信心。再比如,在作息习惯方面,幼儿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午睡时间,在进入大班中期阶段后教师可以适当减少幼儿们的午睡时间,将每节课的课堂时间进行适当延长,将幼儿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以小学教育模式看齐,鼓励幼儿们学会提前适应小学教育,也可以组织幼儿们参观小学教育活动,使幼儿们认识小学教育中对课堂纪律的严格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帮助幼儿们提前适应小学生活,对于那些表现良好的幼儿们,教师也要积极加以鼓励和支持,使幼儿们乐于提前接受小学生活,这样一来可以使幼儿们为进入小学教育提前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3]。
(二)重视培养幼儿学习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品质,是助力幼儿们在幼儿教育乃至小学教育中不断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学习品质中,更对幼儿们在积累基础知识、整合教材内容中体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阶段,教师要能够重视培养幼儿们的学习品质,使幼儿们能够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形成良好的基础品质。比如,在培养注意力集中能力方面,幼儿们习惯在幼儿课堂活动上体现出散漫自由的特性,因为幼儿教育以引导式教育、陪伴式教育为主,要让幼儿们在课堂上学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课堂教学内容,对幼儿教师们而言无疑是一项重要难题。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幼儿们的注意力,如引导幼儿们集中注意力,教师每念一段数字后,看谁反应最快能够完整复读出来,这样一来幼儿们需要集中注意力来听教师所读出的数字,才能够快速回答正确的答案,久而久之下会逐渐养成良好的注意力集中习惯。再比如,在学习时间管理方面,很多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缺乏应有的时间观念,因此不仅要提前通过延长课堂时间、缩减自由活动时间的方法帮助幼儿们提前适应小学生活,还要能够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使幼儿们懂得几点起床、几点离开校园、几点按时睡觉,可以帮助幼儿们制定一个作息计划表,每次能够按时完成作息的情况下用红笔打下勾,这时候需要家长进行监督和配合,每周结束后考察幼儿们的作息计划表执行状况,最后给出有效的建议,这样一来幼儿们既可以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也能够在打满勾的计划表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最终促进自主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针对性提高幼儿交际能力
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讲,培养幼儿社会交际能力属于重点教育目标。幼儿在入学、升学之际,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同学、教师,为了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幼儿自身的社会交际能力尤为关键,同样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幼儿教育阶段就必须要重视培养幼儿们的交际能力,使幼儿们今后的心理真正得到健康成长。在培养幼儿交际能力的途径中,幼儿园教师同样可以借助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教育,如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演练活动,给幼儿们先观看一段陌生人从见面到认识最后变成好朋友的过程,幼儿们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自由发挥,和其他同伴在台上进行表演,各自发挥自己的社交才能,教师在台下进行点评,观察幼儿的社交能力存在那些不足之处,针对性帮助幼儿们提出有效的建议,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于那些社交能力强的幼儿,他们在台上表演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对其他幼儿形成良好的示范作用,使全体幼儿们逐渐学会如何正确交往、如何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交际关系等。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幼儿们自由交往,对于那些交际能力较差的幼儿们要定期开展沟通工作,了解幼儿们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性解决问题,使幼儿们尽快养成良好的交际能力,为幼升小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4]。
(四)提高家园共育工作有效性
家庭教育与幼儿教育对幼儿们的健康成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家园共育工作质量更与幼小衔接工作成效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必须要尽快落实家园共育工作,使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幼儿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比如,在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方面,为了能够提高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质量,幼儿园教师最好能够取得家长们的联系电话,利用微信来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在微信的帮助下将幼儿们的表现一并传递给家长们,使家长们时刻了解幼儿们在幼儿园中的动态与状况,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家长在微信沟通过程中深入了解幼儿们的脾性和秉性,便于针对性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校共育活动的途径,邀请家长们前往幼儿园中了解幼儿们的实际活动状况,在这其中还可以组织家长们相互讨论各自的育儿经验,为她们营造良好的家园共育氛围。最后在针对个别家长所存在的家园共育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重视意识等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引导家长们正确看待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使家长们逐步学会鼓励式教育,尤其在各项幼儿教育活动中需要与家长进行配合,这时候家长可以与幼儿们在陪伴和了解过程中适当进行鼓励,提升幼儿们的自信心,使幼儿们能够在良好的家园共育中积极适应小学教育生活[5]。
三、结束语
从幼儿园中顺利过渡至小学教育阶段,对每一位幼儿来讲都属于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对幼儿家长以及幼儿教师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身为幼儿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为幼儿们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站好最后一岗,使幼儿们在小学教育中真正得到身心健康成长,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 蒋友灿.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策略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3):1.
[2] 赵晓萍. 浅谈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 亚太教育, 2020(7):1.
[3] 蒋友灿.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策略探究[J]. 小品文选刊:下, 2020(3):1.
[4] 李红娟.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探究[J]. 散文选刊:中旬刊, 2019(9):1.
[5] 李国霞.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的几点做法[J]. 儿童与健康, 2020(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