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内分泌科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冯艳 曲娜

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内一科 宁夏 银川 7500001

摘要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内分泌科综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研究对象,列表分析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文化程度),确定糖尿病足患者临床特点。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前列地尔联合负压封闭引流),统计并分析治疗总有效率。结果: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平均年龄为68.47±7.21岁;男女占比为80/20例;99例为II型糖尿病;平均空腹血糖为7.85±0.86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79±0.95%;平均病程为65.78±10.23日;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上人数为10,初中以下人数为90;100例患者经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8.00%;治疗后TNF-α、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具有高龄、男性多于女性、II型糖尿病患者多发、血糖控制不理想、病程长、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疗效理想,值得应用。


关键词

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内分泌科综合治疗

正文


随着近些年生活水平的进步,国民的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转变,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提升且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态势[1]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分为1型、2型等其他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等[2]糖尿病足是糖尿病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指糖尿病患者因下肢血管及神经病变导致的足部溃疡性疾病,临床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高达4%-10%[3]。糖尿病足的典型症状为下肢感觉异常、足部皮肤溃疡、坏疽等,随着病程延长还会引发深部脓肿、骨髓炎、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该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4]。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内分泌科针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体系逐渐完善,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有效预防、治疗糖尿病足,本研究结合100例糖尿病足病例,分析糖尿病足临床特点、分析内分泌科综合治疗的实际疗效,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201月至20231月糖尿病足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实验组样本均符合《糖尿病足溃疡周围动脉病变诊断、预后与管理指南2019[5]诊断标准。(2)病历资料完整者。(3)符合负压引流封闭手术指征,同时无治疗禁忌证。排除标准:(1)精神异常者。(2)足部严重外伤者。(3)对本研究涉及药物有明确使用禁忌者。(4)拒绝或者中途退出此次研究者。

1.2 方法

收集100例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文化程度。

前列地尔(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3072;规格:1ml∶5μg*1支)治疗,1-2ml(前列地尔5-10μg+10ml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缓慢静注,每日一次。实验组则采取前列地尔(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负压封闭引流:医生将医用泡沫敷料裁剪成足部溃疡形状、面积接近的小块,保证裁剪的敷料可与足部溃疡创面完全接触,随后在敷料内置入引流管将其固定,再将引流管与负压吸引器联通,再设定吸引压力实施不间断负压引流;每间隔一周更换一次敷料及引流管,治疗期间需始终保证引流管通畅,同时需做好患足局部卫生护理,规避感染发生。治疗周期为30日。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

1)分析100例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糖尿病类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文化程度。

2)统计分析100例患者分泌科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主要依据足部溃疡恢复情况及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总共分为0-5级,0级: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目前无溃疡;1级:足部表浅溃疡,无感染征象,穿透皮肤表层或全层;2级:深达韧带、肌腱、关节囊或深筋膜的溃疡,无脓肿或骨髓炎;3级深部溃疡伴脓肿、骨髓炎或败血症;4级:局限性坏疽;5级:全足坏疽)进行判定。其中显效:Wagner分级下降2级,足部溃疡恢复>85%Wagner分级下降1级,足部溃疡恢复45%-85%;无效:Wagner分级未下降,未见明显溃疡恢复[6]

3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0后炎症反应指标波动情况,检查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患者均在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5ml)并分离血清,最后使用生化检测仪建议相关炎性因子指标,检测均按临床标准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对研究内全部数据实施计算处理,以%形式表达计数资料,开展卡方检验;以±s形式表达计量资料,开展t检测,在计算结果显示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分析意义。

2 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平均年龄为68.47±7.21岁;男女占比为80/20例;99例为II型糖尿病;平均空腹血糖为7.85±0.86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79±0.95%;平均病程为65.78±10.23日;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上人数为10,初中以下人数为90,见表1

1患者一般资料分析(±s

项目

临床数据

年龄(岁)

68.47±7.21

性别(男/女)

80/20

糖尿病类型(I/II型)

1/99

空腹血糖(mmol/L

7.85±0.86

糖化血红蛋白(%

7.79±0.95

病程(日)

65.78±10.23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初中以下)

10/90

注:表格中性别、糖尿病类型、文化程度单位均为

2.2统计分析100例患者分泌科综合治疗总有效率

100例患者经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8.00%

2.2对比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变化情况

治疗后TNF-α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指标对比(±s

时间

TNF-αμg/ml

IL-6ng/L

治疗前(n=100

74.42±7.65

137.79±14.13

治疗后(n=100

35.08±5.85

107.79±11.13

t

40.850

16.679

P

0.001

0.001

3 讨论

糖尿病足是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导致的足部感染,是糖尿病发生率较高的一种并发症,该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对该疾病需予以足够重视,积极配合临床治疗,谨防疾病恶化对机体造成更严重损伤[7]

何皓[8]等人在其研究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中提出糖尿病足患者多发生在血糖、血压控制不满意、代谢紊乱、病程长、高龄、文化程度低的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100例糖尿病足患者平均年龄为68.47±7.21岁;男女占比为80/20例;99例为II型糖尿病;平均空腹血糖为7.85±0.86mmol/L;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7.79±0.95%;平均病程为65.78±10.23日;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上人数为10,初中以下人数为90,研究结果与何皓等人的研究基本一致,提示糖尿病足患者具有以下特点:高龄、男性多于女性、II型糖尿病患者多发、血糖控制不理性、病程长、文化程度低,在糖尿病足的预防中需注意以上特点。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足部血管均发生明显退化,内分泌系统功能明显退化,因此,高龄糖尿病患者易合并糖尿病足[9]。男性多于女性:原因在于男性吸烟人群多于女性,长期吸烟可导致残端血管闭塞与硬化性疾病,且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最终引起糖尿病足[10]II型糖尿病多存在明确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与胰岛素抵抗,进而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最终致病。病程长:糖尿病足受血糖、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影响,易反复,故病程较长。病程长: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越低,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越低,血糖控制相对不理想。

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0例患者经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后显效45例、有效52例,总有效率为98.00%;治疗后TNF-αIL-6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如下:前列地尔是近年来针对糖尿病足应用率较高的一种药物,该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分如下四个方面:前列地尔进入人体后能提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的含量,进而发生抗血小板凝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1]。前列地尔能降低局部组织的内皮含量,抑制内皮素血管活性,从而达到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12]。前列地尔对内皮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通过减少组织蛋白酶的释放达到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的作用[13]。前列地尔能改善毛细血管微循环。负压封闭引流是近年来临床针对溃疡、创面设计的一种新型辅助治疗技术,是指利用半透膜原理促使创面或溃疡封闭,将负压机与引流管及无菌敷料连接并直接作用于清创后的创面,与传统创面引流技术相比,该技术能及时清理创面渗出物与坏死组织,进而改变局部微循环,具有引流通畅,安全性高等特点;能直接作用于细胞膜,通过细胞膜传导损伤信息于细胞核,促使细胞分泌愈合因子及血管增殖因子,最终达到促进足部新生血管生成及肉芽组织生成的作用,同时该技术通过创面吸走渗出液,能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由此可见,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在糖尿病足中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14]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患者具有高龄、男性多于女性、II型糖尿病患者多发、血糖控制不理、病程长、文化程度低等特点;内分泌科综合治疗在糖尿病足中疗效理想且能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温丰平,刘行,田世坤.36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调查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22,28(1):25-29.

[2]李琳琳,霍磊,李品川,.糖尿病足病不同程度感染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20,26(2):290-295.

[3]陈利鸿,冉兴无.中国糖尿病足病变临床特点与防治对策[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1,49(12):1390-1393.

[4]吴旭红,廖立新,潘实,.糖尿病足复发感染90例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9,26(10):1217-1220.

[5]徐俊,许樟荣.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糖尿病足溃疡周围动脉病变诊断、预后与管理指南(2019)》解读[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41(2):142-144.

[6]陈大伟,龚洪平,任妍,.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足溃疡住院患者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4(1):165-170.

[7]卢湘,白姣姣.2020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护理实践内容解读[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12):1313-1316.

[8]何皓,陈敏. 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重型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32-35.

[9]张博华,王苏,王晶晶,.强化降糖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症状、溃疡面愈合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3,9(6):754-757.

[10]蔡德南,陈新龙,陈斐,.VSD技术联合rb-bFGF、液体伤口敷料对老年糖尿病足溃疡的修复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5):3742-3745.

[11]董俊,杨莉,杨蓓,.前列地尔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足患者纤维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3):550-553.

[12]王鸿林,叶莹,周秋红.《负压伤口疗法在糖尿病足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21)》解读[J].实用老年医学,2022,36(6):640-644.

[13]吴志英,冯计萍,白超.前列地尔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对糖尿病足患者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2,35(2):63-67.

[14]赵敏,邱旭东,王金昌.依帕司他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24(1):84-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