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关玲

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吉林 132001

摘要

目的:研究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选择2022到本院治疗尿路感染受检者100例(研究组),同期入院健康检查的健康受检者100例(对照组),开展尿常规检验,分析检验价值。结果:研究组受检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78/100(78.00%),尿液细菌培养中慢性肾盂肾检出率8/100(20.00%)、上尿路感染检出率30/100(71.43%)、下尿路感染检出率14/100(77.78%)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高,建议运用。


关键词

尿常规检验;尿路感染;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尿液细菌

正文


尿路感染是临床一种较为常见的感染类疾病,是由于身体感染病原菌所导致的,其中女性由于个人身体内部结构较为特殊,尿道具有短直的特点,在细菌感染后容易出现上行的现象,进一步危害膀胱。女性患者尿道外部与阴道、肛门相距较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其他分泌物的影响,因此女性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几率相对较高。在患有尿路感染后患者会有排尿次数增加、尿急以及排尿疼痛等症状,随着病情不断严重,疼痛会越发明显,需要尽快进行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尿常规检验技术作为临床中常见的基础性检验技术,可对尿路感染疾病进行高效的检验,操作相对比较便捷,较为迅速,并不会耗费太多的费用,所以在临床中被医生与受检者所接受该种检验技术在尿路感染疾病检验中,可发挥出优质的检验价值尿常规检验技术运用频率相对比较高,可以对各类病症进行鉴别尤其是对尿路感染受检者检验时,依照受检者临床表现和症状实施综合性判定,可以通过对受检者尿液内的细菌培养技术与白细胞技术充分的分析综合对疾病进行评定经过尿常规检验技术,还可以尿路感染确切位置确定,而且不同尿路感染位置细菌培养的结果与检出状况也会存有差异[1-3]。对此选择2022到本院治疗尿路感染受检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研究,分析尿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尿常规检验技术可以给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确切的参考依据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到本院治疗尿路感染受检者100例(研究组),同期入院健康检查的健康受检者100例(对照组)研究组年龄11-78岁,平均年龄(52.16±4.28)岁;对照组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52.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两组受检者均接受尿常规检验。检查前要求患者做到提前禁食,以空腹状态采集标本,且在检验前3d均应保持正常饮食,不可出现暴饮暴食的问题,尿液量10ml即可,选用的设备为迪瑞H-800Urine Analyzer析仪。告知受检者运用一次性的容器杯获得清晨期的中段尿液,将尿液标本留取12h之内开展尿常规检验,检测尿液中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以及细菌计数。女性患者在检查时需要注意避开月经,且应避免白带和尿液混合,严格遵守常规检验要求获取尿液标本,防止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和统计两组受检者尿液内白细胞计数、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和尿液细菌培养阳性检出率比较。

1.4数据处理

    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尿液内白细胞计数

研究组受检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 两组尿液内白细胞计数指标比较(±s

组别

白细胞计数(个/HP

研究组n=100

3.01±1.29

对照组(n=100

0.38±0.37

t

19.5974

p

0.0000

2.2 对比亚硝酸盐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

研究组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78/10078.00%尿液细菌培养中慢性肾盂肾检出率8/10020.00%)、上尿路感染检出率 30/10071.43%)、下尿路感染检出率14/10077.78%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 两组亚硝酸盐、尿液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n%

组别

亚硝酸盐检出阳性率

尿液细菌培养阳性

慢性肾盂肾炎(n=40

上尿路感染(n=42

下尿路感染(n=18

研究组n=100

78/10078.00%

8/4020.00%

30/4271.43%

14/1877.78%

对照组(n=100

0/1000.00%

0/400.00%

0/420.00%

0/180.00%

x2

127.8689

8.3333

35.2941

15.0538

p

0.0000

0.0039

0.0000

0.0001

3.讨论

尿路感染是因病原微生物所导致的疾病,尿频、尿急以及尿痛是最为主要的表现症状,部分患者腰部也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受,因感染疾病会使患者体温上升,临床主要通过药物对尿路感染进行治疗,并要求患者注意日常休息,增加饮水量。尿路感染发病率极高,属于第二大感染类疾病,在生活中人们普遍对尿路感染并不重视,认为只需要服用常见的抗感染药物即可,但是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很有可能会因为病原微生物感染而诱发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该疾病的致死率也相对较高。婴儿以及老年人由于个人身体免疫功能下降,属于尿路感染高发群体,在成年后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过尿路感染的患病经历,部分患者第1次治愈后在半年内会再次发病。尿路感染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分为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包括输尿管炎、肾盂肾炎等,下尿路感染者包括尿道炎、膀胱炎等,需要根据具体的感染情况选择相应的治疗方式。如果只是单一尿路感染治疗难度较小,但是由于不同人的感染途径以及病原菌存在差异,尿路感染疾病也相对较为复杂,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进行有效检验,以此来判断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尿路感染会在短时间内有所进展,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选择检查速度较快的手段,能够尽快尿路感染的症状类型进行分析。定量细菌培养在尿路感染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但是其操作环节复杂,所需要花费的成本也较高,患者需等待2天到3天,而一般情况下这一段时间尿路感染症状已经出现了变化,检验结果的参考价值下降。尿常规检验是检测一种常用的检验手段,主要针对尿液标本进行检验,通过尿液指标的变化判断患者身体是否有其他病变问题,在多种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尿常规操作较为简单,应用在尿路感染中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结果。如果患者属于尿路感染急性发作期尿液状态较为浑浊,闻起来有腐败味道,尿蛋白含量较少,部分患者无尿蛋白,同时白细胞数量会明显增加,因此白细胞尿是对尿路感染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如果患者属于慢性肾盂肾炎,在尿液中会含有少量蛋白,急性发作时白细胞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也有伴有少数红细胞的可能。尿常规检查结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检验之前患者如有服用抗生素史,或者同时合并其他慢性疾病,会使诊断结果质量下降,需要在检查前让患者停止服用抗生素。尿常规能够针对蛋白质、硝酸盐的含量水平进行判断和评估,当尿路受到炎性因子刺激后会使硝酸盐出现变化,使其成为亚硝酸盐。由此可见,尿常规检也可以被应用在尿路感染诊断过程中,可以为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尿沉渣检验技术主要是运用显微镜设备对尿沉淀物进行检查,进而对尿液中的细菌细胞寄生虫以及结晶等实施分析作为对泌尿系统疾病检验定位鉴别检验以及预后判定的主要辅助性常规检验项目[4-5]尿沉渣检查法充分发挥了流式细胞术的特点,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感染部位进行位置明确,通过以智能化的方式对图像进行拼接,强化了图像识别性能和精准度。检查过程中会针对尿液标本实施离心处理,利用显微镜针对沉淀物的性质展开分析,判断在沉淀物中炎性物质的存在与否,在临床检验过程中应用频率较高,并且也不会出现过多的漏诊现象,有效防止淋巴细胞以及单核细胞漏检问题的产生[6]。该种手段能够针对细菌以及白细胞进行精准测定,能够让医生明确患者尿路感染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是该种检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其无法针对溶解物进行有效识别,例如,部分红细胞在溶解后难以得到有效识别,影响了检验结果。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获取尿液标本后需要尽快进行检验,否则长期放置会使尿液标本的性质出现变化,从而影响检测准确度。尿沉渣法会受到时间、菌体、细菌类型、外界污染等不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尿干化学法在检验过程中利用了革兰阴性菌的特点,其中含有硝酸盐还原酶,在检验过程中,会与标本中所存在的硝酸盐形成相互作用的模式,从而完成硝酸盐转化。在此基础上和试条进行结合会生成氮偶联反应,有颜色为红色的重氮色素出现。在检查时干化学试带模块内的成分和尿液中的成分会出现化学反应,模块颜色也会出现变化,医生可根据这一方法对中性粒细胞含量进行判断,通过对白细胞酯酶、亚硝酸盐进行进行检测完成诊断。但是因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不存在特异性酯酶,漏检问题较为常见。除此之外,如果尿液没有在膀胱内停留过多时间,或者亚硝酸盐含量较少,漏诊几率也较高。考虑到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在进行检验时可以将两种方法进行结合使用,能够精准判断尿路感染疾病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

此研究中,分析检验价值,发现研究组受检者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78/10078.00%),尿液细菌培养中慢性肾盂肾检出率8/10020.00%)、上尿路感染检出率 30/10071.43%)、下尿路感染检出率14/10077.78%)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此研究结果出现的原因为,尿液检验技术主要是对受检者的肾脏膀胱以及输尿管等各项功能实施检查,进而了解机体泌尿系统是否有出血症状,炎症以及感染症状等。而尿常规检验技术可以对泌尿系统疾病进行高效的检验,亦可对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尿细菌的定量培养作为检验尿路感染是否存在的关键性指标经过实施细菌的定量培养,疾病确诊的概率相对比较高但是该种技术检验的时间过长,所以需要积极的探寻更为快速与简便的验技术。而尿沉渣和尿干化学技术作为尿常规检验中经常运用的技术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通过将不同检验方法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避免漏诊和误诊的现象出现,对患者尿液标本中的白细胞数量,亚硝酸盐成分进行有效检测,确保了诊断的有效性[7]。尿常规检验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尿液标本中存在的指标异常问题,适合在临床中进行应用,操作简单、迅速。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即将接受检验前需要告知患者注意前饮食,说明需要取中段尿液作为标本,避免影响尿液标本检验结果,严格遵循检验要求[8]

综上所述,运用尿常规检验技术对尿路感染检验价值高,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判断患者具体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和参考,有利于提升尿路感染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检验过程中不会给患者带来更多限制和要求,操作方便、简单,建议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胜男. 尿常规检验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观察[J]. 饮食保健,2020,7(33):251-252.

[2] 李聪. 不同尿检时间对外科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结果影响分析[J]. 医药前沿,2020,10(29):140-141.

[3] 马小阳. 不同尿检时间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8):76-77.

[4] 王玉婷. 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评估及有效性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2022(25):53-56.

[5] 窦延. 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检验价值评估及有效性评价[J]. 东方药膳,2021(16):234.

[6]陈黎黎,李俊华,王发龙.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29-31.

[7]范永兴.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5):28.

[8]应成香.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与结果分析[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2(03):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