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下颌第—磨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期刊: 国际医学研究 DOI: PDF下载

郝飞 侯霞 石婷婷

张家口市口腔医院,河北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分析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治疗中发挥的临床优势。方法:将2021-2022年覆盖范围内前往院内行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纳为受试者(n=80),依据患者就诊时序、治疗方案与双盲法分组结过令其依次以等比例落入对照组(n=40,令患者接受传统种植牙修复术)与研究组(n=40,令患者接受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治疗)。观察项目:患者下颚向下倾斜程度与种植体稳定系数以及牙周指标;口腔健康情况;口腔功能性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下颚向下倾斜程度更低,种植体稳定系数更高,同时患者牙周袋深度与牙龈指数更低,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研究组患者口腔健康情况临床评估分数更高,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研究组患者口腔功能性指标评分更高,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治疗中优势突出,可高度协同患者获得理想恢复预期的同时满足了患者的美观需求,同时保证了修复体稳定,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

自体牙移植;种植牙;牙列缺失

正文


牙列缺失是指在龋齿、牙周病外伤既往使用的不良修复体以及先天性发育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上或下颌牙列缺失现象[1]。使得患者形成无牙颌同时早期牙齿因不良阻力引起的不良与牙齿过度磨损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牙列缺失的重要成因、该现象对患者咀嚼功能,发音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对患者生活质量构成一定威胁,同时患者对牙美观的需求也无法得到充分满足情节严重则会对口腔健康构成严重危害[2]。由于恒牙在人体生长发育期间的生成时间较早,其作为第一磨牙的使用效率极高,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龋齿发生风险也随之升高,因此因此该部位形成牙列缺损的风险更大若无法及时修复第一磨牙缺失则会导致其他牙列向缺失处倾斜移位,使颌牙伸长从而形成咬合紊乱,使得患者无法正常发挥咀嚼功能[3]先天性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牙齿使用习惯等因素均会形成错畸形此时表现为牙列不齐以及上下牙弓异常若逐渐发展则会导致牙颌面部以及口腔健康受到影响,甚至使得容貌发生重大变化[4]。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发生风险较高,临床中多借助佩戴义齿或种植义齿达到恢复牙列完整性的目的。就种植义齿而言,多借助传统种植牙修复术治疗但部分研究数据指出该治疗方案牙齿存留效果不理想,同时形成术后牙周炎等并发症的风险较高,使得患者无法获得理想护理治疗预期[5]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术则是通过移植患者健康的智齿达到恢复牙列完整性与患者相关生理功能目的的式。该数术式具有牙齿存留率高牙齿适应度与匹配度符合患者牙列缺失治疗条件的特点现本文就对以上两种术式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治疗中发挥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2021-2022年覆盖范围内前往院内行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纳为受试者(n=80),依据患者就诊时序、治疗方案与双盲法分组结过令其依次以等比例落入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构成比依次为55.00%(n=22)与45.00%(n=18),年龄在18-25岁范围的患者构成比为35.00%(n=14),年龄在26-45岁范围的患者构成比为27.50%(n=11),年龄在46-70岁范围的患者构成比为37.50%(n=15);患者病程为1-13月,均数表达为(6.65±2.35)月。研究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构成比依次为52.50%(n=21)与47.50%(n=19),年龄在18-25岁范围的患者构成比为42.50%(n=17),年龄在26-45岁范围的患者构成比为35.00%(n=14),年龄在46-70岁范围的患者构成比为47.50%(n=19);患者病程为2-11月,均数表达为(6.79±1.41)月。患者病程、年龄与性别等基础数据组间差距不显著(P>0.05),可继续开展后续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令患者接受传统种植牙修复术):完成消毒、麻醉与常规铺巾后充分暴露患者牙槽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位置制造H形切口,随后使用不锈钢牙球钻定位种植体,预备种植窝洞,在钻好孔洞后植入纯钛种植牙并将其固定,随后缝合。

研究组(令患者接受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治疗):完成消毒、麻醉与常规铺巾后,拔出智齿并浸泡在生理盐水中留用。连接牙齿种植机电源,随后连接植牙主机并接通生理盐水管线切开软组织及翻瓣钻孔,将智齿取出后植入,将螺丝覆盖在上方后为患者清理伤口并进行缝合。两组患者在及诶书治疗后均统一摄片。

1.3判定指标

观察项目:1)患者下颚向下倾斜程度与种植体稳定系数以及牙周指标;2)口腔健康情况;3)口腔功能性指标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卡方比对计数资料(%)率;t值比对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颚向下倾斜程度等指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下颚向下倾斜程度更低,种植体稳定系数更高,同时患者牙周袋深度与牙龈指数更低,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详细数据见表1

1比对患者下颚向下倾斜程度与种植体稳定系数以及牙周指标±s)

组别

下颚向下倾斜程度(°

种植体稳定系数

牙周袋深度

mm

牙龈指数

mm

研究组

n=40

治疗前

34.26±4.31

55.45±4.65

5.35±0.41

2.82±0.62

治疗后

14.24±0.95

68.67±4.67

4.25±0.47

1.59±0.41

T

28.688

12.687

11.154

10.465

P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组

n=40

护理前

34.27±5.35

55.44±4.32

5.31±0.42

2.88±0.47

护理后

21.24±0.97

62.47±4.67

4.81±0.64

2.22±0.31

T

15.156

6.989

4.130

7.413

P

0.001

0.001

0.001

0.001

T1

0.009

0.009

0.431

0.487

P1

0.992

0.992

0.667

0.627

T2

32.607

5.937

4.460

7.751

P2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口腔健康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口腔健康情况临床评估分数更高,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详细数据见表2

2比对两组口腔健康情况±s,

组别

辅助发声

进食咀嚼

牙齿固定度

面部美观度

研究组

n=40

护理

14.81±2.42

15.25±2.34

15.62±2.19

17.44±2.27

护理后

23.27±1.29

23.45±1.67

23.45±1.35

26.44±1.31

T

19.510

18.039

19.249

21.718

P

0.001

0.001

0.001

0.001

研究组

n=40

护理前

14.85±2.64

15.59±2.62

15.75±2.17

17.59±2.19

护理后

18.31±1.47

18.87±1.75

19.87±1.64

19.87±2.41

T

7.242

6.584

9.579

4.428

P

0.001

0.001

0.001

0.001

T1

0.070

0.612

0.266

0.300

P1

0.943

0.542

0.790

0.764

T2

16.039

11.974

10.659

15.148

P2

0.001

0.001

0.001

0.001

2.3两组口腔功能性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口腔功能性指标评分更高,经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组间差距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详细数据见表3

3比对患者口腔功能性指标改善情况±s,

组别

进食功能

语言功能

舒适度

美观度

研究组

n=40

治疗前

4.11±0.67

4.07±0.62

4.35±0.65

4.77±0.69

治疗后

9.24±0.89

9.15±0.79

9.41±0.77

9.85±0.54

T

29.124

31.993

31.758

36.668

P

0.001

0.001

0.001

0.001

对照组

n=40

护理前

4.09±0.67

4.12±0.64

4.37±0.64

4.78±0.73

护理后

6.62±0.95

6.64±0.97

6.59±0.87

6.42±0.82

T

13.764

13.714

12.999

9.447

P

0.001

0.001

0.001

0.001

T1

0.133

0.354

0.138

0.062

P1

0.864

0.723

0.890

0.950

T2

12.729

12.866

15.351

22.094

P2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作为能够严重影响口腔正常生理功能咀嚼功能等发挥以及面部美观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一旦形成,应及时参与就医[6]。既往临床中予以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种植牙修复技术达到恢复牙列完整性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发挥能力的目的,但相关数据指出传统种植牙修复过程中,植入的多种植牙适应期较长,患者需长期才能恢复咀嚼功能,而智齿自体牙移植则是将患者自体智齿移植到患牙处,使其重新发挥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的治疗术式,其匹配度与适应性均符合牙列缺失患者对于种植牙的需求,因此受到了多数学者的高度认同[7]

本文中数据指出完成自体智齿移植修复的患者咀嚼功能与口腔健康情况更为理想,同时牙周指标指出患者牙周带深度牙龈指数更同时种植体更为稳定下颌向下倾移的程度更低,表明智齿自体牙移植术式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治疗中高度发挥了协同患者恢复咀嚼功能,改善下颌倾斜角度的优势经分析原因如下,自体健康智齿与缺失的牙列功能大小均极度相似,使得缺牙后愈合稳定性均显著提高,从而使其咀嚼功能得到大幅度恢复在牙齿种植机的引导下,可高度保障种植牙与牙槽骨壁的吻合情况,使得种植牙能够以正确的方向生长进而达到牵拉下颚,降低下颌向下倾斜角度的目的。同时在智齿自体移植修复治疗过程中促进了牙槽骨再生的过程,使得牙龈乳头形成,保证了牙齿的稳定性。患者获得远期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与传统种植牙技术相较,自体牙移植所应用的健康智齿基本参与咀嚼过程,且完全被牙龈等软组织覆盖因此在完成移植后可高度道题下颌第一磨牙发挥咀嚼功能,同时延长移植牙齿寿命此外由于其缺失的第一磨牙形态大小与生物特点相似因此在恢复牙列完整中优势突出。还可降低咀嚼时产生的用性损失,同时诱导牙槽骨再生使其附着度升高为牙槽骨的三维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物环境。由于所采取的所移植的智齿是体智齿,因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发生免疫排斥现象的风险及较低,因此牙周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下降,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牙周膜重建速率,进一步满足了患者对治疗效果与美观的需求协助患者达到理想治疗预期

综上所述,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的治疗中优势明显,可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琰,韩浩,那思家,等. 3D打印辅助自体牙移植修复牙齿缺失的临床疗效评价[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4(1):95-99.

[2] 尹雪莱,谈亦然,朱东旺,等. 定位支架与数字化导板在下颌骨即刻重建中的应用比较[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2,38(1):17-23.

[3] 李永清,惠小勇,许广杰,等. 自体牙移植修复单颗牙缺失预后因素的筛选及分析[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2,57(5):495-502.

[4] 陈强. 智齿自体牙移植修复下颌第—磨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19):26-28.

[5] 罗善峰,张侃,钱志江,等. 器官移植患者牙列缺损种植义齿修复效果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2022,38(11):1047-1051.

[6] 卢丽杰,苗磊,邓禹,等. 游离端缺失牙周炎患者通过种植修复联合游离龈移植术恢复口腔功能1例[J]. 口腔医学,2022,42(8):727-731.

[7] 徐丽,布春青,康洁,等. MIRB标记人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移植修复大鼠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 上海口腔医学,2022,31(6):581-58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