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构建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情景交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正文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是五千年历史的精粹,从小学阶段开始古诗词文化的启蒙与渗透对培养我国学生的东方灵魂和文化自豪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来,小学生对于古诗词文化的了解依旧停留在“全文背诵”的刻板印象之下,让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陷入一个困境之中。伴随新课改的继续深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亟待转变教育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因此,情景交融作为教授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应当广泛应用至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化用语文的写作方法而成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具体了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与主旨,从而保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品质与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一、情景交融的概述
(一)情景交融的含义
情景交融是语文学习中的一种写作手法,指的是在文艺作品中,作者将环境描写、气氛渲染和人物感情抒发进行融合,这种紧密的融合有利于作者抒发感情、表达作品主旨,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达效果[2]。
(二)情景交融与情景教学的联系
情景教学指的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风景现象,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设计相关形象鲜活的图片,伴之精巧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或者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渲染,使得古诗词之景真真切切地出现在学生的面前;而学生面对声色具备的生动场景,仿若身临其境、切身体会,以此完成一次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的核心是情景交融[3]。
(三)情景教学的特点
1.情“真”意切
情景教学的情景重现是拟态而非求真。通过风景的核心要素,设置与实体近似的景象,给予学生尽可能的逼真感;而生动形象的场景则会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再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进一步抒发古诗词中的情感,从而作用学生的心理,为学生创设与开发了一个广阔的想象天地,有助于加深学生的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4]。
2.情景合一
教师为了古诗词教学,创设特殊的教学情境,用视觉显示、听觉渲染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入景、入境和入情。学生在此片教学情境之中,尽可能地靠近甚至触碰古诗词中的故事人物,与此进行交谈;在想象之间,学生获得一定的内心体验与情绪感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达成情景合一、知行合一。
(四)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意义
1.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无论是在认字、理解内容或者是理解感情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的阻碍,且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全文背诵”也使学生对古诗词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造成小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信心与兴趣都有所丧失。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仍处于儿童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烈,思维灵活不受限制,有着强烈的模仿和表演天赋,且小学生识图能力从幼儿便开始发展,到小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情景交融的应用便能从学生的识图基础上出发,拉近学生与古诗词文化之间的时空距离,激发学生对于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情感理解,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认知。
2.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内容理解
传统的古诗词课堂教学常常是教师的独自教学与学生的被动学习,课堂氛围沉闷且师生缺乏互动。而情景交融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应用却打破了沉闷古板的课堂气氛,有效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师的教学意识,使小学语文古诗词文化教学呈现为耳目一新的课堂状态;情景交融的应用同时也帮助学生打开思维、主动感受,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深入了解古诗词作者想表达的情感主旨与志向精神,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内容理解,提高古诗词文化课堂的教学质量。
3.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学生针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经历四个过程的逐步提升。首先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而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则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积累以形成语感、整合以发展语理、交流以构筑语境;继而是思维法治与提升,通过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从直觉、灵感等思想层次过渡至联想和自我想象,从而提高情感理解能力和观察感悟能力;再而是审美鉴赏与创造,情景交融与此过程十分契合,通过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体验与感悟,进而培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评价思维,促进学生的表现力与创新能力;最后则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情景交融此方法促进学生对于古诗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以此树立了学生关于古诗词文化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促使学生关注并主动参与古诗词文化的渗透与传承。由此看来,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落实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4.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因此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大意义。而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古诗词文化教学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融入,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通过情景交融的古诗词文化教学,小学生可以在近似于真实的风景、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技术、文字语言等方式的积极渲染,进行宛如“身临其境”的古诗词学习,在此过程之中,发展并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思想高度的提升。
二、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教学步骤,即先进行机械性逐字逐句的现代翻译,向学生提供关于中心思想和内容主旨板书笔记,最后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背诵。长期以往,小学生则会认为古诗词教学的实质是背诵,养成敷衍了事的学习习惯,对古诗词学习从此失去了兴趣与动力,从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教学模式的固定与僵化对教师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长期依赖古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意识到与时俱进、提升自己的重要性,长期下去也不利于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从而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长期蒙尘,也让古诗词文化遭受误解。
此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便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填鸭式教育的被动学习,也逐渐让学生的思维僵化,缺少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失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古诗词文化的高深
中华古诗词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其内涵之深刻、影响之深远,对于认知发展尚不完善的小学生来说个中的学习难度极大。而对小学语文一线教育工作者来说,中和小学生尚属浅薄的认知基础和古诗词文化学习难度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
三、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发展现代化教学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展现代化教学。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语言描述的情景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的教学优势,通过寻找或设计近似的景象,通过先进的视听技术刺激学生的感官,化抽象为具象,促进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感悟历史变迁,感受历史悠久的古诗词文化,与古诗词共情、与历史文化共情。例如,根据部编版《江南春》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发挥想象,在丰富资源的互联网世界寻找或创作相关的课件与教学视频。《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四句皆为景语,包含众多景物与意象,动静之分、远近之分使用得恰到好处,极尽渲染了一幅生动趣致、气魄宏伟的江南春之画卷,意境深邃引人,情思深入含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此制作教学视频,视频的开端则是一个瞬移的电影镜头,镜头画面针对“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进行描绘:从一望无际的江南全景逐渐推入细节,借助声色结合的技术,给予学生一定的感官刺激;听闻黄莺唱罢,镜头推进至绿树丛荫围绕簇拥着点点红花,二者相互交映、相互成就;随即镜头模糊拉远,由远及近,遇见傍水的村庄和依山的城郭,细细欣赏还有迎风飞舞以此迎客的酒旗。直观形象的镜头语言,恰如其分的声音渲染,将江南春前两句之景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继而,镜头转换极快,针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两句,视频镜头由明媚转向朦胧,晴雨相接,而那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依然静止地伫立在烟雨之中,被遮掩被模糊,渐而画面消失。视频播放完毕,在情景交融之中,学生不禁沉浸在江南春的美景与萧瑟之中,个中矛盾对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对古诗的历史背景产生浓厚的热情,驱使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二)开展实践性教学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带领学生从逼仄的课堂中逃离出来,亲身体会一些田园诗的闲情逸致,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内容的理解。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举办如春游、秋游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例如,根据部编版《宿新市徐公店》的古诗内容,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春游,带学生去到与诗中所说的菜花丛中尝试追捕黄蝴蝶。首先,教师应该提早准备这次春游活动,提前去到学校周边踩点,寻找符合诗中所说的景色,根据“篱落疏疏一径深”寻找类似稀疏的篱笆,篱笆旁应当有一棵等待成荫却才长绿叶的大树,树旁便有灿烂的菜花丛。因为黄蝴蝶的出现是随机的,因此,教师为了这个核心要素,可以提前捕捉几只花蝴蝶或是通过手工制作设计完成几只“黄色纸蝴蝶”。在真正的春游途中,教师应当适时向学生介绍景色的细节,鼓励并引导学生念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等诗句,让学生用美丽的景色记忆古诗、理解古诗,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通过巧妙创设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拉近古诗词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降低学习古诗词文化的难度,树立学生关于古诗词的学习自信。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在课堂积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触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的共情,逐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夯实学生的认知基础。例如,根据部编版《元日》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介绍自己故乡在过新年时的新年习俗,以一个开放交流的形式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引发激烈的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在古诗词课堂的参与度。如王安石在诗中所描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教师可以根据此给学生展示自己在度过新年时玩过烟花爆竹的照片,图片中绚丽的烟花与红火的爆竹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而燃放爆竹作为新年的固定习俗,可以让小学生觉得自己见过的是古人生活中亦存在过的,在不知不觉之中也拉近了与古诗词文化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也应当及时普及当今生活与古代生活的差异,因为现在提倡保护环境,所以燃放烟花爆竹是有所限制的。继而,根据“千门万户曈曈日”的古诗内容,教师亦可拍摄生活中出现暖阳的景象并呈现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可以透过熟悉的生活完成对古诗的理解,“曈曈”一词描绘的是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教师也可以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完成好词好句的积累,逐渐发展学生自己的写作素材,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四)促进学科渗透联系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通过促进学科渗透联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全方位多维发展。因为古诗词的教学内容中包含一些科学现象,趣味十足,所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适时进行学科渗透,从科学实验的魅力之中发掘古诗词的浪漫主义色彩。例如,根据部编版《望庐山瀑布》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把“日照香炉生紫烟”的奇妙景色通过模型构建带入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为景色所震撼,进而感悟李白所见所想。首先,教师准备好实验仪器与模型,将香料点燃放入香炉之中,此时香炉中仅仅只是升起了袅袅白烟,此时教师还可以设置问题引导,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什么李白可以看到香炉是产生了紫烟的呢”。而当学生陷入疑惑之时,教师可以适当给予提示,引导学生观察诗句。然后,眼尖、细心的学生或许会发现“日照”的奥秘,实验至此,教师便拿出模拟太阳灯进行调试,一边调试时一边介绍模拟太阳灯的原理与规律,最后调试成功后,学生便会观察到“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美妙景色并为此震撼,其中富含浪漫主义色彩,让人浮想联翩。继而根据“遥看瀑布挂前川”的古诗内容,将迷你版的假山模型放置于生紫烟的香炉之前,团团白烟在模拟太阳灯的照耀下幻化成一篇紫色的云霞,而瀑布的冲击在朦胧的缥缈前景之中则宛如银河从天空中落下,学生观察至此基本能体验到李白当时所见之景,以此感悟李白当时的内心活动,从而完成自主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极具浪漫氛围的,它像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华美画卷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古诗词文化的熏陶之中逐渐培养其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五)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以通过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获得采取情景交融方法教学时的教学反馈,针对此及时调整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构建的内容与手段,提高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与现实功用。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存在,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准确完整的教学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完成度。
(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提升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因为中华古诗词文化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积淀,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常遇到阻碍。由此,教师应当加强自身对古诗词的文化素养,通过不懈的深化与更新,将情景交融的教学方法融会贯通,最后加入自己的理解,从思想上、方式上渗透创新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四、结语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构建意义重大,在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中应当适当加以辅助手段,如发展现代化教学,具化古诗词;开展实践性教学,增加临境感;创设生活化教学,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科渗透联系,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及时修整构建策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雷亚丽.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1(26):65-66.
[2]李兵.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构建分析[J].新课程,2020(20):134.
[3]赵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境教学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20,4(11):158+160.
[4]曲淑君. 情景交融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构建分析[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中).,2021:704-706.DOI:10.26914/c.cnkihy.2021.0611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