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政治;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生变动,只有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人才,才可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政治作为高中每一个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学科之一,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导向,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当前阶段,很多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为了契合应试,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直接将大量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忽视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课程改革教学初衷。对此,高中教师需要就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出革新,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思考,学习更多的知识,不断开阔思维,强化能力。
1 高中政治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
1.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性格特点
在高中阶段所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对于生活事物的看法。经历高中的学习以后,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在此阶段中,如果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对于学生的成长会具有关键性意义,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和品性的形成。比如说,如果长期在课堂上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发散性思维,主动找寻问题的答案,或者在一定时间段内举办辩论比赛,都可以有效拔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会更加成熟,在脑海中可以形成框架,使得知识更加具有条理性,形成长时记忆,更好的服务于未来的学习生活。
1.2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指的是换另外一种角度看问题,不断追溯问题形成的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升思维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于当下社会比较关心的热点话题作为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一些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对于这些社会热点现象进行分析,从多个角度看待这件事情的核心所在,理解并加以思考。在学生思考时,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从逆向角度了解问题,分析问题,去深刻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教师在讲解自身的看法时,可以在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融入课本中的知识点,与此同时,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辩论,使得思维更具有层次性,强化学生的思维创新性。
1.3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前阶段,高中政治课堂中所开展的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培养主流意识价值形态,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这种创新思维是在原先已有基础思维的前提上所培养的,以思维能力作为核心,是一种不断延伸的思维能力,是多个阶段不断训练所形成的有效结果[1]。比如说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话题——车辆高峰期时如何有效提升个人外出的安全率,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提出个人的意见和想法。
1.4能够满足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
无论在任何社会情境中,良好的思维能力都是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或不可缺的要素之一,可以保证学生可以独立学习更多知识,可以依靠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对于问题做出客观地分析,并且深度思考,强化社会适应能力。近些年来,社会环境变化纷繁复杂,如果拥有辩证的思维能力,就可以在面对各种事物的过程中可以冷静分析。除此以外,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不断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提升专业能力。
2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高中政治的学习目的不在于让学生获得多少专业知识,而是在于培养学生在社会背景下对于不同事物的科学认知,想要让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价值观,可以有正确的意识形态。学生所拥有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本质,对于知识内容进行深度分析,深刻思考问题本身的内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应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落实:首先,教师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活动中,应该了解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所在,改变原先的教育模式,打破传统理念的桎梏,利用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案来加深学生对于政治这门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营造良好的课堂问题,积极高效的课堂环境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具有感染力的氛围中深刻学习。比如说当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课程时,教师可以就我国历史长河中一直在发展着的传统优秀文化向学生讲解,然后和学生一起谈论如何看待文化的价值这一问题,并进行深刻思考,学生会产生更多感悟。由此可见,让学生从自己比较熟稔的领域出发,学生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学习成效十分显著,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2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开拓学生的思维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跨快速了解与政治相关的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常常会直接向学生讲授与政治相关的主题内容,这种直接的知识传递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有效了解知识,但是并不能透彻深入的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被动思考,没有充分的时间巩固记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的接受程度等多个角度着手,与学生搭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可以和教师展开互动,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更多知识,加深巩固记忆,强化认知,提升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新课程改革目标,提前编写教案,引导学生可以按照课程目标去学习,鼓励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面对生活中的热点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辩证地看待。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未来政治学习过程中深度思考,巩固基础,对于后续的学习内容了解更加透彻,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大局思维观念,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事件本身,寻找事情的逻辑出发点,理智判断情况。以某一章节课程“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作为典例,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群众所喜爱的生活文化,对于他们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进行认识,同时了解到文化生活对于稳定社会秩序,倡导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将课堂的进度推动权全权交给学生,设置课堂交流互动的环境,让学生就自己的家庭文化生活举出例子,从中代入到课本知识点,加深学生的记忆思考。对于这一问题,一些学生会回答“奶奶喜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说国粹——京剧”,还有一些学生会回答:“妈妈喜欢流行文化,喜欢听现代歌曲”。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学习会更加深入,也会了解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居民生活的影响,明确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意义,在未来的发展中为其赋予时代意义,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3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促使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高中学生身体基本已经发育成熟,但是对于事物的正确判断能力还比较薄弱,对于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在现代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综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及行为模式进行思考,寻找有效科学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时政话题,然后带动学生的热情,将教材内容和实时话题结合到一起,引发学生想要去谈论、去思考的愿望,让学生可以进一步在实际案例中学习到与政治相关的内容,加深学生的思考和记忆[2]。与此同时,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课本中不同章节的核心内容,针对于核心内容,主动去创设问题情境,设置话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讨论中,分析并解决,在问题的谈论过程中也是思维形成的一个过程,学生不仅会在学习的过程加深认知思维,还可以在判断事物的过程中形成辩证思维,让学生充分理解到政治学习的乐趣所在,帮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形成有益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分析的过程中强化对于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以“走进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章节的课程为例。本章课程以世界的贸易发展和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为主要内容,教学目标需要学生可以了解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谈论什么情况下可以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家所扮演的角色如何以及世贸组织本身在世界市场中所发挥的作用等等问题,不断和同学沟通交流,深度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课本中的内容,也可以在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良好思维习惯,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2.4强化小组合作模式应用,构建政治思维平台
由于政治知识存在很多概念性问题,面对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充当指引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刻思考,将一个班级的学生编制成小组,按照小组来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对于某个学生存在疑惑的问题,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答案;对于小组成员都存在疑惑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解答,并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层层递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和理解,强化学生思维的层次性。政治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中涉及很多知识,更多的是对于不同现象的看法和分析,每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背后并不只有一种原因,这就凸显出了政治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层面中看待问题,寻找问题的开放性答案,任何问题都不应该只有一种答案,当小组成员头脑风暴以后,举例多种想法,然后小组成员可以一一推敲:对于错误的答案,可以寻找其可行性,进行纠正,改变思维上的错误认知;对于正确的答案,学生可以加深理解和思考,进行更加深刻的知识积累[3]。以政治课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为例,这一章节本身知识因为涉及哲学内容,所以比较难懂,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主动沟通,针对于矛盾这一概念本身进行深度思考,当学生给出不同答案以后,教师筛选错误的答案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以后,再进行拓展性的教学,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5注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从实践中锻炼思维
政治课程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往往让学生加强对于政治知识点的背诵记忆,而不是深刻认识课程内容本身的内在含义,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能从课程学习中获得提升。对此,教师应该多举办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经历来主动发现问题,不断积累经验,从问题中找到更多答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以“在文化生活中选择”这一章节课程教学为例。本节课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多种文化的概念,寻找文化多元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针对这一教学主题,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观看一些具有现代教育价值意义的影视作品,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了解文化的 背景迁移性,代入到课本内容,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意义,推动政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3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政治教学改革建议
3.1提升学生对于政治学习兴趣度
学生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的接受程度和记忆理解程度。对此,教师需要充分认识到高中政治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绝不只是简单的知识教授,也不是复杂概念的讲解,应该在创设情景的情况下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度,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可以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元素,比如说漫画、电影等等,强化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热爱。
3.2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化见解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对于问题的处理解决态度都存在较大差异,与此同时,由于接受的教学内容并不一致,所以学生面对问题所给出的解决方案并不相同。对此,教师在开展政治课程教学时,也应该关注学生们的独立意见,对于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给予他们一个表达的平台,对于不同的答案教师应该进行正误的区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增加思维层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3.3布置情景,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巧妙地创设情景可以加强学生对于科目学习的兴趣程度。在政治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合理科学的场景,带动学生的课堂氛围,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课程讨论环境中,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进度。对此,教师可以细致化的设置情景,将其融入到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能力,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刻的思考和热切讨论,强化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需要充分利用所创设的情景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除此以外,教师应该打破原先教学模式对于课程学习的桎梏,不断做出教学模式的创新,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随时让学生保持高强度的注意力进行学习,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5]。
3.4传授技巧,掌握正确思维方式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舆论信息,为了强化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正确认知,政治课程的学习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可以灵活挑选不同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政治问题背后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高中政治课本中包含了很多抽象概念,学生需要先学习一些基础概念,理解并掌握,夯实基础,然后教师向学生传递一些知识技巧,让学生可以独立学习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看待不同热点问题时都可以以辩证的角度去分析,有自己的想法和理解。
3.5构建多维度评价策略,促进发散思维形成
现代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思维发散理念,针对于某一具体问题,往往会给学生一个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标准程度高的答案,导致学生依据答案进行思考,限制了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利于学生层次思维能力的强化。对此,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看法应当给予充分尊重,让学生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加深对于不同章节的记忆和思考,形成发散性思维。
结语
学习政治是培养辩证思维、创新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具有指向性意义。教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该转变传统教育理念,让政治课程更具生动性,营造不同的环境加深学生对于政治问题的记忆和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少芳.浅谈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5):81-82.
[2]钱珏.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析[J].科教导刊,2019(4):76-77.
[3]彭瑛.浅谈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20(2):142-143.
[4]周宁从.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9(3):227-228.
[5]王渝川.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求知导刊,2019(1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