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条件下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张厚建

菏泽市交通运输局,山东菏泽274000

摘要

在我国高速公路施工中,如何克服软土地基对道路建设的实际影响一直都是一个重大技术难题。本文将会对以某一个实际施工路段为分析对象,对两种处理软土地基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充分验证是否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从而为公路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

公路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正文


1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工艺流程

1.1施工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施工前必须明确具体技术方案,并选择想对应的施工材料和作业设备。在整个桩体的制作过程中就包括了水泥、砂、石子、粉煤灰水的高一些原材料,其彼此之间的配比是否合理也将变得尤为重要,在实践应用中的比例为233∶818∶1189∶71∶188。除了要拥有超过14台沉管机之外,也应该现场的施工情况做出科学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施工。

1.2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施工工艺流程

(1) 桩体成形前准备工作

在该项工作中,临时排水沟设置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只有保障地下水于地表径流水的合理排除,才能够使地基上层土壤的含水量得到有效控制。除此之外,也应该做到草皮杂物的及时去除,从而有效保障工程施工效果。在实施沉管工程作业时,应该通过碾压厚度为50cm的厚宕渣的方式,使得土层硬化程度能够有所提高,为后续施工作业设备的快速入场和工程原材料的合理堆放打下坚实的基础。沉管设置一方面要符合现场的施工条件,另一方面要根据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设置,从而避免被桩体垂直度偏差较大的情况产生,在具体的误差控制上应该维持在平面位移15cm以下。总的来说,需要对场地情况做出正确评估,来确定是否能够开展这项工作,从而有效保障工程质量。

(2) 桩体成形工艺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也变的尤为关键,在进行骨料投放工作时,应该严格控制骨料的坍落度,使其误差控制在3~5cm之内,当浇筑龚总正式结束的时候,应该保障上层的浮浆厚度在十五厘米到十八厘米之间。除此之外,工作人员也应该合理控制拔管速度并根据土层情况进行合理控制。简单来说,应该控制在1.2~1.5m/min之间。当沉管被拔出后,一般利用粒状湿黏土予以封顶,然后再重复上述施工工序对下一根桩体进行施工作业。

(3) 桩体养生与取土器施工方法

当完成成桩这一个施工环节时,应该立即完成碎石垫层的铺设工作,要注意的是碎石材料的选取,避免在8~20cm的范围之外,厚度也应该控制在30cm左右。当桩体彻底完工以后,应该在28d后及时对桩体本身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值进行测定,合格标准为10MPa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中往往会出现振动沉管机无法工作的实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三杆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利用取土器施工方法在测放桩位线时,将桩位中心点偏差控制在2cm之内。取土器的成孔深度误差值应在0.1m以内,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之内。

2土工织物冲击碾压施工工艺

该路段的土地类型为软土地基类,要想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很多施工方往往会利用冲击碾压施工这一种技术方案来达到工程要求。在该项技术应用中的原材料选择往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而土工格栅凭借着自身的抗腐蚀性获得很多人的喜爱,往往会选择在路基层进行铺设,并利用木桩使其两端的紧固程度进一步提高。再具体应用过程中,搭接长度应该在20厘米以内,同时采用尼龙绳“之”字形捆绑方式。在离边坡较近的位置处,土工格栅应在50cm处进行弯折,并向内延长200cm。碾压过程中,施工方选用YT25冲击式压路机,首先从路基侧边缘为碾压起始点,当压路机行驶到终点位置后,再沿着中线往复碾压。

3软基处理技术效果分析

3.1地表竖向位移的观测方法

当出现地表竖向唯一的情况时,工程建设方决定采取沉降板观测法。首先,沉降板的选择较为苛刻,主要由20~30mm的钢管和规格尺寸为600mm×600mm×9mm的沉降钢板组成,沉降板的安装要和填土工作同步进行,从而确保长度和高度的同步增加。其次,每段接管的顶面应具有相邻两次的观测标高,当第一段接管埋入土体后,所测得的标高值便是第一次的观测值。最后,随着填土层的不断提高,应该及时对地表沉降量进行记录。

3.2土体侧向位移的观测方法

在位移观测手段上主要以测斜仪观测法为基本技术方案。在实际应用中,观测的起点位置一般设计在路堤坡脚处。在垂直路基的中心位置以2-3厘米的间距为间隔单位设置五个位移桩,并在其延长线方向设立两个固定桩,连接长度控制在20~30m左右。在这个过程中,要始终确保位移桩的设置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然后测量位移桩由一个固定测量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距离,与此同时,可以利用水准仪来测定位移桩的垂直位移,并以第一次测定值与第i次测定值的差值作为垂直位移的最终测量值。

3.3观测结果分析

通过日常的的沉降观测来看,在施工初步开始的时候,受制于外界负荷的不断变化,地基沉降数值往往会出现巨大波动。而当工程进度来到20d以后,路基沉降量更是会达到3cm。而对着混合料开始发生相应的物理变化,沉降量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沉降幅度便开始逐渐减小。通过运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的处理方法能够保障工程快结束时,路基的沉降速度能够得到一定控制,而路面稳定性也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当工程进度来到300d以后,保持在20cm左右,并没有继续增长的迹象。

总的来说,在进行软土地基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并充分结合施工预算、路基深度一系列因素进行科学选择,进一步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为我国公路网的稳定运营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4结语

通过两种技术类型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水泥粉煤灰碎石技术方案初期的沉降幅度将为明显,而随着工期的不断推进,总体的的沉降量将会变得越来越稳定,并且路面也不会出现开裂情况。(2)土工织物冲击碾压法的优势在于沉降量的数值差相对较小,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止土体发生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出现。总的来说,不同的技术方案适用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选择,从而确保最终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飞,赵勇.公路改扩建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1612.

[2]曹晶晶,李东坡.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J].环球市场,2020(11):27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