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深度学习;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
在高中的整个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在进行内容的讲解时选出主题的内容,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有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要对主题的教学训练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学习的机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深度的学习,不断的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想要更好的让学生进行深度的学习,就应该将教材上的内容跟深度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此本文就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策略展开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所示。
一、深度学习的重要性以及特点
深度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了原有的基础知识之后,从基础知识上进行新知识的认知,并且形成新的思路,从而将思路跟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过程。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而且还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度学习,它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就是能够将知识进行结合,深度学习主要是为了将基础知识更新的知识进行融合,并且要多学科多渠道的将知识进行结合。第二个就是对知识有着批判性的理解,深度学习主要是为了在原有的知识上将新的知识进行结合的过程,从而对新的事物和新的知识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深度学习需要学生能够用理性以及客观的思维来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认知。最后就是问题的解决和应用。让学生去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让他们将学到的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以及工作的过程当中,并且能够利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工作当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让问题得以解决,深度学习可以将知识进行内化,然后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
二、开展深度学习的重要条件
想要更好的开展深度学习,那么教师必须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素养,要对学习的进程有一个良好的掌控力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对教育理论以及教育的技能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从而将知识作为教学的手段,不断的去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再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去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学生只有对知识进行主动的吸收和消化,才能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让他们的技能以及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和提升。当然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习内容一定要适度,深度学习,他的要求是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具备一些知识的价值性,而且还要具备可操纵性,难度要适中,要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去制定难度。如果知识太难,学生们不能够更好的理解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知识太简单也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难度一定要适中。最后教师还要对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习内容当中所隐藏的价值性,从而让教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具备以上几个条件之后,教师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深度学习,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度的理解和认知,让他们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三、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很多教师会受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或许会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放在第一位上,教师重点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们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并不是很重视,这样一来也会忽略学生的能力提升以及情感方面的培养。而且教师长期使用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的教学来说,历史知识本来就比较繁杂,如果教师仅仅只是机械式的讲解,不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历史知识,相反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大多讲解的都是考试当中会考察到的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点,之后就会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并且被动的去理解这些历史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比较消极的,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多数学校比较注重的还是学生的升学率,教师也仅仅注重的是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思维能力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去学习历史。而且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教师会跟着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的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整个课堂难免枯燥无味,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不能够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的教学会限制高中历史课堂的进一步优化,不能够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想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必须去解决这些问题,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题地位上,然后对于课堂当中所存在的问题,教师还要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要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情况有层次的进行教学,并且还要利用丰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上的趣味性,从而让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充满兴趣。
四、以理论为基础,深度开展历史课堂
(一)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学习过程当中有一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个理论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建构出新信息,并且让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以及知识上进行改造,对知识进行重组。因此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以理论为基础,深度的开展历史课堂。在整个过程当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构建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教师不能够单独的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这一节课的有关内容时,或许很多教师都会采用教材的布局来开展历史的课堂教学,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整个历史课堂上,学生会将历史的教学内容当做是故事来听,他们只能够理解历史故事当中一些潜在的知识,对于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发生的原因以及发生的意义等,不能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而且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会忽略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去构建出完善的知识体系,并且还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将学生由浅入深的带入到历史的学习当中。在整个历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提问的方式来进行历史的学习,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价值性和思考性。就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中国的现代诗的有关知识和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构建一下知识体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相关时间段内,我国有了什么样的经历?这些经历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发?学生会在这样的问题下展开思考和探索,不断的对这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深度的学习和研究,并且在研究的过程当中加深对于这节课知识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到更多关于鸦片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历史事件和背景。
(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想要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在主动学习的过程当中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也是深度学习的一个必经过程。学生对知识进行认知和掌握是深度学习的前提,当然也是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重要驱动力。就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应该明确这一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解和认知。首先根据学习理论的内容,教师可以围绕着我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的展开方式来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层次的引导,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含义和重要特征,然后再对相关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之后再让学生去了解一下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诞生的,教师先可以围绕着马克思主义去展开介绍,根据相关的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进行思考,让学生更好更快速的了解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应用进行有效的学习。最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社会主义的制度评价展开分析和探讨,在分析和探讨的过程当中,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社会主义的价值性和含义,从而让学生能够构建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三)回归课堂教学,加强育人目标
著名的学者李松林在回归课堂教学原点的深度教学理论当中所指出,课堂有效的开展应该建立在四个原点问题的基础之上,而这四个原点分别是生命和智慧、学科以及教材、知识和应用能力、学习以及发展。高中的历史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更好的应用深度学习的教学理论,要在课堂上去触动学生的心灵,回归课堂教学,加强育人目标,从而让学生更加真实的去了解到相关的历史情节以及历史背景,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在高中的整个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回归到课堂教学的原点,然后根据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教学工作。开展深度学习主要是为了去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一些原点方面的问题,当然原点的问题也是进行深度学习的重点。就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教学“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潮流”这一节课的内容时,教师应该重点给学生讲解一下中国的近代史当中的人文情怀的应用,并且利用人文情怀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深刻的了解到中华民族在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以及困难之后,才走向了繁荣昌盛,而这些繁荣昌盛离不开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以及牺牲。在进行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时,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去讲解一下当时人民们所处的一个生活状态以及思想状态,并且让学生感受人民所经历的苦难,这些内容都是很有价值性的内容,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深入的展开思考和探究。
五、深度学习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当中,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很多教师也都开始利用多媒体来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的效率得到最大化。因此在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进行教学,并且将多媒体的优点发挥到最大,利用多媒体来将历史当中的一些情景再现。让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体验,从而深度学习历史,实现整体的教学目标。就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有关于历史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从影视当中了解到孙中山的成长经历和革命的经历,然后根据历史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下孙中山对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在按层次引导学生学习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的技术跟教学的内容进行结合,给学生展示有关于历史史料的图片和文字,给学生讲解一下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起因,然后再向学生介绍一下辛亥革命过程当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事件,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探究,分析一下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历史影响。最后再展示一下跟辛亥革命有关的乡土资源的图片或者视频,加深学生对于辛亥革命的理解和认知。
(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
教师除了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之外,还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要不断的去提升教学的适配性,让主题教学能够顺利的进行,从而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选择,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历史故事或设计问题等形成主题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景当中更好的学习历史。利用丰富的教学情景,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历史教学当中。就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然后利用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有关于这节知识的视频,学生们在看完视频之后分享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当中,教师要给出提示,然后让学生结合视频当中的典型案例,对重要人物进行具体的解读。利用多媒体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景,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了解到历史当中的一些名人事迹和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他们进行深度学习。
(三)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
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的应用,是提高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除了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迁移。对知识进行迁移,不仅仅是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保障,也是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需要加强的一种能力,想要对知识进行更好的迁移,教师就要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理论知识,在基础知识上进行迁移。在开展有关于历史深度学习的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内容创设体验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对于历史的体验活动来说,主要分为主题的活动和论题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针对性的去选择。就比如以论题活动为例。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在高考过程当中对于历史来说,更加注重的是考察学生的解读能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历史的教学活动时,要把握高考改革的动态。在课堂上加入以解读史料为主的论题活动。就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社会契约论》的纪录片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片段,并且结合自己所学到的历史知识,以“制度构想与实践”为中心去设定具体的问题,然后对此开展讨论。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在高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更好的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教师就应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且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去开展教学。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除此之外还应该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才能够更好的去学习历史,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淋菁.高中历史深度学习策略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9.
[2]杨建亚.高中历史课堂促进深度学习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02):91-92.
[3]丁慧敏.优化问题设计,促进高中历史深度学习[J].中学课程资源,2018(06):33-34.
[4]陆宏慧.深度学习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变革[J].新智慧,2018(1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