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施工阶段软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期刊: 建筑技术 DOI: PDF下载

牛玉波

聊城市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

对于地面交通设施而言,路基部分是关键基础,关系工程整体的质量安全,特别是对于市政道路施工,更需明确软基加固的必要性及重要性,有效筑牢道路质量基础。软基加固作为常见问题,应对其提高重视,以免出现路基滑坡、沉陷等问题,还要结合路基条件,选择合适的加固技术,高效、合理地进行软基施工,切实满足道路建设质量标准,下面就此展开详述。


关键词

软基加固;市政道路;施工技术

正文


1 软土地基特点

1.1 含水量高

大多数软土层都是黏土以及粉土粒组成,其中含有比较丰富的水分。首先,道路运载过程中,车辆的不断碾压会导致软基中的水体外渗情况,从而降低道路稳定性 ;其次,软基中的土体具有一定的吸水性是软基含水量高的根本原因,路基施工中即便是对土层含水量进行了合理处理,但在后期的道路运载中,土层含水量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高。由此可见,要想有效控制软基土层的含水量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对此开展长期监测与处理,这种情况不利于对市政道路施工、维护等各项成本的高效控制。

1.2 具有明显的突变性

道路软基具备明显的突变性特点,在市政道路项目中,需要对此提起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预防。道路软基的突变性容易导致道路在不断运载过程中形成凹陷现象,致使道路运载安全系数降低。市政道路一旦出现凹陷现象,当由于降雨等原因造成路面积水时,路基结构会受到积水的严重不良影响,更有甚者,路基强度会在出现积水的过程中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市政道路的使用寿命与运载效率,同时也会加大道路维护资金的耗用。

2 市政道路软基施工建设遵循的原则

在市政道路软基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以下原则:(1)综合与整体处理原则: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软基加固技术有着明显的加固效果,通过当前这项技术的渗透,有助于提升地基的稳定性,为软基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不同施工方法及原则而言,往往有着其自身的优缺点。在具体施工时,根据工程地段土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软基处理方式,始终坚持综合与整体的原则,这样才能够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降低市政道路施工成本;(2)经济、安全与环保原则:在使用软基加固技术进行施工时,需要做好综合方面的考虑,具体主要体现在:其一,软基处理原则;其二,工程实际情况。在地基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工程的基础,同时要对工程费用进行合理估算,还需要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考虑。此外,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涉及到较长的施工周期,涉及到诸多施工环节,根据设计方案,有针对性的计算出地基处理所需要的时长。在保证当前工作的基础上,注重各部门间的协调,增强部门间的相互联系,避免出现对冲问题,不但对施工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成本。

3 市政道路施工阶段软基加固技术的运用

3.1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亦称为预应力管桩施工,主要采用离心脱水密实成型的工艺。由于该技术具有强度较高、承压能力较强、施工效率较高等优势,在市政道路的软土地基加固环节中得到了广泛使用。不仅如此,该技术可适用于多种土质,在进行黏性土、淤泥质土、粉土以及非自重湿陷性黄土等地质的地基加固中都可运用该种技术。在运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技术加固软土地基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流程来进行。首先,在道路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当对施工现场的地基进行详细勘察,并最终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进行标记。其次,在施工人员进行标记后,施工单位需派遣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目标地基的建设区域进行实地勘测,对土壤特性、周围环境的各项数据进行准确的测量与分析,最终根据测量分析结果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并递呈相关技术管理部门进行复审。最后,施工技术方案审批通过后,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确定实际打桩位置,并严格按照相关施工流程与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3.2 强夯加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建设项目中,强夯处理方式造价经济,且操作效率高,具备明显的实用效果,实际应用中的加固效果较好。此项工艺的具体运用原理包括:首先,动力置换,在道路建设范围的土层内,掺入适量的石材,通过强夯机械碾压土层中的碎石。石材在受到强力的挤压后会碎裂,在基层上形成紧密的保护结构。其次为动力密实,该原理是强夯处理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夯机设备,对软基路面实行加固处理,主要通过夯机的重力,促使土层内的颗粒缝隙被压缩,以此达到加固软基的效果。最后,动力固化,此种强夯处理方式是利用动力装置改变土层原本的结构,继而加大颗粒紧实度,在此过程中,可以实现将土层内水分压出,以稳固原本的地基结构。强夯处理工艺,在现实的道路建设中,运用价值较为明显,但需强调的是,必须合理布设集水井。

3.3 换填加固技术

此项加固操作的具体实现过程分成三步,首先,组织建设团队在市政项目启动前期,完成现场勘察,以确定建设现场的地层结构,需要采集各层土体样本加以分析,并划定软基的实际分布区域以及深度情况,根据实际的工程数据,制定具体的加固处理方案。其次,采取机械与人工搭配的形式,把特定区域内所有软土清除。最后,清理作业表面,根据设计的砂石及土料规格,将准备好的材料填入地基内。在此项加固处理中,需要把控换填物料的配合比,开展试验分析,确定最终的混合比例,保障加固处理的效果。在换填处理后,应对更换的土体进行压实处理,以进一步强化整体结构的密实性,保证加固的效果。换填法的使用优势体现在建设期间,利于对建设路段整体进行把控,可以有效地降低经济成本。与上两个方式相同,需要应对由此带来的缺陷,即建设周期偏长。市政道路项目的施工行为本身会影响到正常的市内交通,如果建设周期偏长,可能会引起交通堵塞的问题。所以,在实际建设中,如果决定使用换填加固地基,则需结合现实情况加以衡量。若建设路段为主干道,建议选择其他的加固技术。

 

结束语:

市政施工中,通过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可延长地基的使用年限,继而延长其上部结构的使用周期。在工程建设中,需结合现实情况,灵活应用加工技术,确保选定的技术手段符合本地实情,为工程项目创造良好的地下结构。

参考文献:

[1]相宏宇.关于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10):243-244.

[2]田旺.软基加固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8):276-2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