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劳动教育
正文
前言
教师在渗透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将劳动教育和语文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可以传承优秀的劳动精神,丰富劳动经验,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通过将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融合起来,形成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整个语文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以此更好地保证学生素养的全方位发展。
一、结合语文课程素材,强化劳动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提升劳动教育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语文学科是小学的重点学科,学生每天都会进行语文课程的学习,因此语文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机会会更多,在语文课堂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仅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知识,还可以使学生的劳动素养得到提升。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语文教材中显性的内容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认识到劳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提升对劳动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祖父的园子》一文教学中,根据文章中的内容,结合劳动教育,将二者有效渗透,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文章中涉及了蔬菜的种植与管理,洗衣服、叠衣服以及做饭等劳动内容,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简单的劳动。同时还可以启发学生如何进行蔬菜的种植,在种植蔬菜中应重点进行浇水、施肥、松土、除虫等工序,把握好开展这些内容的时间。比如,在阳光充足的时候不适宜浇水,浇水应选择在早晚阴凉的时候。学生在学习到这些劳动知识后,可以在家中实践,种植一些常见的蒜苗、韭菜、生菜等。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洗衣服、扫地、做饭,帮助家长完成一些家务,不仅可以获得家长的肯定,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的自觉性。
二、深挖语文科目资源,培养劳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很多劳动内容不够明显,教师应当将语文教材中渗透的隐性劳动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从而更好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学生的生活之中,可以通过阅读联想以及剧本表演方式,提升学生对语文资源的深度理解,分析教材中深藏的劳动教育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多的劳动资源,提高劳动教育效果。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分析其中的劳动内容,体会教材文章中的劳动价值,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提升,进行劳动教育的引导,保证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在进行《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引导学生对我国航天事业进行了解,认识到我国千百年来的“飞天梦”得以实现。在导课中教师介绍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入太空,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飞行进入了新的发展历程,这一刻中国千年的飞天梦想实现,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教师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千年梦圆的激动时刻。在阅读后,根据不同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古人对飞上天空的幻想;第二,我国大胆尝试火箭飞行;第三,发射人造卫星。通过层层递进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载人航天发射成功的过程,圆了古人以及现代人的梦想。之后教师又挖掘出文章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如果古人只是一味幻想,而不采取行动是不会有今天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凝聚了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的劳动,凝聚了无数的科学家、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通过文章的深度解读让学生热爱劳动,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与意义,树立远大的梦想,从而克服自己的惰性,提高自律性,要让学生认识到,没有辛勤的劳动是不可能实现这些梦想的。
三、通过作文渗透劳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的撰写是其学习的一大难点,写作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在写作教学训练中,教师通过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感知文章的整体结构,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思绪,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够完成一篇文章。在习作教学中也可以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在习作的练习中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认识更多的劳动内容。教师将优秀的作文在课堂中分享,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点评,朗读优秀的文章。在这些优秀的文章中会涉及部分劳动场景,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尝试,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教育的目的。比如,在“新编故事”习作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劳动为主题,让学生进行习作,学生可以描述自己身边熟悉的职业,也可以描述一个劳动场景。医生、警察、消防人员、农民等都可以选择,结合这些职业的特点以及劳动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劳动人民的伟大,加深对劳动内容的了解。比如,学生可以描述消防人员,在接到任务通知的时候,不管当时做任何重要的事情,都要立即停止,马上出发,到达现场后要扑入火海,时刻面临生命的危险,有的爬到高空中救火,有的疏散人群,很多消防员在工作中都会受伤。在习作练习中,学生可以将消防员不顾生命危险的勇敢精神描述出来,也可以结合他们高超的技能,即使被浓烟熏得面部漆黑,即使从火海中几进几出,都从容不迫,展示着自己高超的技能,使人们可以感受他们的伟大,他们保护着千千万万的家庭的安全,他们扑灭火海,拯救人们的生命。在习作训练中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消防员的勇敢,城市的安全需要他们的守护,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消防员为榜样,使学生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双重教育功能,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引导,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显性的以及隐形的劳动元素,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尊重劳动人民,提升学生的整体责任感,保持对劳动的热爱。借助劳动教育,传承劳动精神,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裴丽梅.劳动教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标准化教学中的实践路径[J].中国标准化,2023(6):198-200.[2]刘钢琴.让语文教学为劳动教育赋能———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渗透[J].亚太教育,2023(5):7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