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单元阅读;初中语文;语文课堂;初中生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单元阅读教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它将学生的发展放在了核心位置,创造出了一个多元化的阅读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阅读中,从而在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和语文素养。如何更好地推进单元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师应探讨的问题。因此,语文教师应以教书育人为第一要务,灵活运用单元阅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总结单元阅读的方法,整理出自己独特的阅读思路,在完成规定的阅读任务的同时,拓宽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使自己在语文学习中更有优势。在此基础上,笔者分别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实施单元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确定单元阅读教学目标,明确方向
单元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新型阅读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更好地渗透语文知识,强化师生间的配合度,让很多不爱阅读的学生也都参与进来,阅读气氛高涨。单元阅读可以将多篇文章中的知识点和关键点进行联系,从不同的方面去理解语文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力。为了更好地展现单元阅读教学的优势,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确单元阅读教学目标,并以此目标为依据向学生介绍阅读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现行的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形式存在的,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为学生建立整体的阅读目标,既要关注语文教学三维目标,还要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明确学生的阅读方向,使学生发自内心喜欢上语文阅读。阅读目标必须要完整、全面,在阅读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建构,促进思维发展,最终推进文化传承与发扬。比如讲解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时,本单元课文《社戏》《安塞腰鼓》等都与传统文化相关,所以教师确立了单元阅读教学目标:通过阅读品味每一篇课文中富有表现力和感情色彩的语言,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和民俗民风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人物的行为动作描写、以环境描写映衬情感的方法等。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存在差异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给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阅读目标,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对于阅读能力较高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熟练掌握整个单元的阅读素材,挖掘多样化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对阅读形成新的见解。对于阅读能力适中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理解每一篇课文的主题,借助思维导图梳理语文知识。对于阅读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认真阅读每一篇课文,能够借助工具书消除字词困惑,学会简单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思路。
2组合单元阅读教学内容,强化理解
合适的文本为单元阅读教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语文教师要不断挖掘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阅读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课堂上展现自我,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灵活地组合单元阅读内容,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注重引导和督促,强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从而发挥阅读的价值。选择完单元阅读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框架图的方式为学生进行展示,让他们做到心中有数,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更多的收获。
马克思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唤醒。”只有唤醒学生的心灵,学生才会主动求知,配合教师进行语文阅读,使单元阅读顺利完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打造开放性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语文文化,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首先,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去组合阅读内容。不同的单元阅读具有不同的阅读主题,要以教材单元为依托,为学生提供符合主题特点的阅读内容,与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碰撞,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品后,能够形成完整的基础知识框架。比如讲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这单元以借景抒情散文为主,无论是朱自清的《春》,还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都是经典之作,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朱自清的散文《绿》《荷塘月色》以及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让学生学会融情于景的写法,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其次,语文教师可以联系课后习题去搜集阅读内容。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结束后都会配有相应的习题,在习题中会涉及一些阅读文章,这些文章就是很好的阅读素材,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收集和阅读,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根本上提升整体阅读效果。比如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三峡》时,在课后“积累拓展”模块中提到《水经注》,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描写孟门山、黄牛滩、西陵峡的段落,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突飞猛进。
3巧设单元阅读教学问题,启迪思维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起点,但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学生都缺少问题意识,习惯于被动接受语文知识,而不会主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长此以往,很容易出现惰性思维,造成主体性缺失。语文教师要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根据单元阅读内容为学生设计具有知识性、启发性的问题,用问题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单元阅读内容产生深层次的研究,让整个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自主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文本,对单元阅读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明确教学的主要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中凝练问题、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更好地理解与把握单元阅读主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意识到课堂教学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态生成,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还可以结合学习难点巧妙设计问题,通过对课堂反馈信息的及时处理,使学生对单元阅读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探究,打造灵活多变的阅读课堂。由于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度”,所设计的问题既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难度适中,又要注重提问频次,避免“满堂问”的出现。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时机,顺应学生的个性特点,只有问得恰到好处,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真正提升课堂效果。教师可以在学生思维陷入困境时提问,也可以根据单元阅读的重点与难点设问,还可以在课堂教学结尾设问,引发学生更大范围地阅读与探究,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理性解决问题,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思维的自主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单元阅读教学法的引入,给语文教学创造了新的天地,有效拓展了语文知识含量,锻炼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认真探索单元阅读,帮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网络,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深度学习,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坚持以文化育人的导向,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惠贞.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22(13):159-161.
[2]谢晓刚.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22(13):168-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