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体能训练教学工作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张小丽

广平县第三中学 057650

摘要

在新时期,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课程学习。作为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理性的分析,并且就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让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好处,自觉建立起运动的好习惯,推动体能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正文


一、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重要性

1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身体素养

目前,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上不理想,这一情况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如在常规跑步训练中,学生晕倒的现象比较常见;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大多数初中男生挂零。然而,积极参与到针对性、合理的体能训练中,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体能训练针对性特征比较突出,如可对学生上下肢力量、运动协调能力、心肺能力进行单独训练,并可以组合性练习方式强化学生整体素养。其他专项运动技能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然而难以同针对性体能训练相对比。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价值十分重要。

2发展初中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不仅可强化学生身体素质,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例如,通过中长跑耐力训练,可对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进行有效锻炼;力量训练,可对学生勇于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予以锻炼。通过体能训练,初中生意志品质悄然间得以发展与提高,当形成了优良的意志品质还能够提高体能训练效果,如此可进行良性的循环促进。

3减少初中生运动损伤

体能训练,尤其是身体素质训练,在运动损伤预防中的作用明显,其中,积极开展力量训练是运动损伤预防的核心。例如,提高平衡力,不仅可避免运动损伤,而且还能够降低损伤后再次受伤的风险;提高耐力,可延缓疲劳,并减少运动损伤的出现;灵敏性、身体协调性的提高,可强化学生人体应激力与自我保护能力;柔韧力的训练,可增强关节肌肉灵活性、中枢神经调节对抗肌的协调性,从而预防运动损失的出现。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教学工作开展策略

1、引导正确观念

开展体能训练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保持良好的心态,能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性判断和客观认知。心理状态能够直接影响工作、学习效率,很多远动员都不能够保证每场比赛都能够拿出最佳状态,学生在学习中也是一样,这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状态不佳、能力下滑的情况,需要体育教师对学生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以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自身问题,积极寻找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理性判断问题原因,进而找到最适合自身的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效果。第二,帮助学生学会暗示和自我肯定。体能并不是稳定的,会因为众多因素影响出现波动,这种波动是很难避免的。一旦学生出现波动,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帮助学生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给予肯定,避免沮丧情绪影响体能训练。第三,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调节。体能训练的时候,学生必须对自身的身体情况和状态有充分地了解,合理选择最佳的训练方式,用理性的判断掌握自身的薄弱点,始终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体能训练活动。

2指导训练技巧

初中体育体能训练中,掌握正确的技巧才是保障效果的关键。如果体育教师只是盲目地加大训练难度、增加训练时间,不但无法获得更好的效果,反而可能产生反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和承受强度,并指导其相应的体能训练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篮球项目体能训练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慢跑热身、活动关节(如手腕、脚腕、髋关节、膝关节)、有氧运动等。在活动手腕、脚腕等关节时,教师指导学生将两腿分开,用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的脚尖在原地画圈,同时两手紧握,扭动手腕;而活动髋关节时,教师让学生两只手叉腰,然后前后耸肩。此外,在准备活动中还要注重肌肉拉伸,以减少体能训练时的损伤。当真正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必须详细介绍规则和对抗赛的相关要领,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体能训练。

又如,在掷铁饼项目的体能训练中,教师要在学生训练前进行示范动作,详细讲解预备的姿势、旋转时以及持饼时的技巧等,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做好肢体配合。学生在进行长跑训练时可能出现头晕、体力不支等情况,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正确的呼吸技巧,缓解学生生理上的不适感,从而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与耐力。

3丰富训练方法

1快乐游戏训练法

传统的体能训练内容单一、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甚至厌倦。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参考国内外的优秀经验创编出更多趣味、新颖的体能训练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游戏氛围中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体能训练游戏活动不仅可以作为某个环节穿插到课堂中,也可以作为课外的兴趣活动内容。以耐力训练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耐力大冲关游戏,让学生在校内宽敞的操场上进行训练。首先,教师提前准备好扩音器和莱格尔音乐,让班级学生站成一列横队,位于起点线上;其次,教师播放莱格尔音乐,学生在听到嘟!的声音后立刻跑向对面的边线上并进行折返跑,在下次的时候学生必须踩到线。如此,学生在有节奏的音乐中完成折返跑,每成功一次相当于挑战了一个关卡,从而在训练中不断挑战自我。又如,足球运动往往对体能的要求较高,体育教师便可以结合该项目设计相关体能训练游戏,如足球传球比拼赛”“足球射门、颠球游戏”“足球拼抢游戏等。

2小组竞争合作法

初中生有着较强的竞争意识,体育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在体能训练中融合有趣的小组比赛活动。如此,学生不但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运动中,增强身体素质,也能体验到竞争和协作的体育精神。例如,在教学与跳远有关的体育知识后,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10人一组来开展体能训练竞赛活动,以各组成员的总成绩来判定小组成绩。跳远本身就要求学生控制好腿部肌肉,并有一定的爆发力,在小组竞争下,多数学生会克服小腿肌肉酸痛并坚持到底,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又如,在教学篮球体育项目中的原地单手肩上投篮动作后,体育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将其划分为多个结构与能力相似的运动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投球比赛,激发学生对体能训练热情的同时,让学生在良性竞争中更好地发展运动技能,在强健体魄的基础上实现核心素养的提高。此外,小组竞争合作让学生学会以人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点,明确自身的不足,有利于提高体能训练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体能训练是学生极为抵触的一项体育活动,但这项运动确实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品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增添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体能素质训练的思想认识,帮助学生掌握更全面的运动技能,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教学价值,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劭炜. 关于初中体育体能训练的策略实践[J]. 互动软件,2020(8):3078-3079.

[2] 肖志恒. 探讨初中体育体能训练教学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J]. 全体育,2020(15):75-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