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本土童谣传承的实践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学;本土童谣;传承
正文
一、巧用节奏,感受音乐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教学中需要将节奏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节奏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对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对本土童谣的节奏进行分析,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本土童谣的魅力,使学生对本土童谣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进行《小小蚂蚁》这首童谣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二、三”等节奏型让学生感知到童谣中出现的不同节奏型,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际,用动作来感受这些不同的节奏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乐趣。同时,在教授这首童谣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肢体语言来对童谣进行描述。例如,在教授《小小蚂蚁》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着旋律拍手或者用手指轻轻拍打自己的小手来感受旋律中所包含的节奏感。通过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中所包含的节奏感。教师还可以通过手势或者身体动作来让学生对童谣进行分析和理解。如在教授《小小蚂蚁》这首童谣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来对童谣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到本土童谣教学中时,教师要重视通过肢体语言、手势、身体动作等方式来将音乐传递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二、利用律动,体验音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律动来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音乐。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会选择通过一系列的手势、动作等来让学生了解音乐。然而,这些动作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好的,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本土童谣传承中,教师可以将本土童谣与律动相结合,利用律动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例如,在教学《捉鱼》这首本土童谣时,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音乐。游戏规则是:学生们要做动作,比如拍手、跺脚、拍手等来唱出童谣所唱的内容,然后老师在旁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童谣和律动相结合,让学生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童谣所唱的内容。如:《捉鱼》这首童谣讲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到河边去捉鱼的故事。例如:孩子们要一起做游戏,其中有一人当鱼,其他人当小鱼或者小虾等来表演儿歌中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1、借助音乐,理解内容
在本土童谣传承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来让学生理解童谣内容,感受童谣的魅力。比如在教学《赶海》这首童谣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本土童谣《赶海》的音乐,让学生听完音乐之后跟着音乐做动作。这样学生在听、看、做动作的过程中,就能把童谣所唱的内容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可以体会到本土童谣中“太阳公公”这一形象的含义,还能感受到旋律中表达出来的快乐。 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引入本土童谣传承教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律动、童谣等来增强学生对本土童谣内容的理解。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体验本土童谣所唱内容所带来的快乐。
2、借助动作,感受音乐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会采用唱、跳等方式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然而这种方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学《小青蛙》这首童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着教师做动作,通过拍手、跺脚等来唱出童谣所唱的内容。如:当学生们做出“哌哌”的动作时,就唱出了“小青蛙”的童谣。
3、借助节奏,体会音乐
例如,在《小鸭子》这首本土童谣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一下小鸭子走路时的动作,然后再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出小鸭子走路时的样子。教师可以在一边示范动作一边让学生跟着模仿。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童谣所唱的内容写在黑板上,然后利用节奏让学生模仿。同时,学生也会通过对童谣中的节奏进行模仿来更好地体会音乐。
三、利用歌唱,享受音乐
1、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本土童谣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本土童谣所表现出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本土童谣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如:在教唱《小燕子》这首童谣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哼唱,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童谣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的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童谣所表现出的内容的记忆能力。另外,在教唱《小小少年》这首童谣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一边听一边跟着老师哼唱。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主要以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能力和音乐素质的培养。但是在本土童谣传承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本土童谣活动中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本土童谣所表达出的情感,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本土童谣的宣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本土童谣所表达出的情感和意境,进而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本土童谣活动中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还能使学生对本土童谣产生浓厚的兴趣。
3、注重情感体验
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强调注重情感体验,因此在本土童谣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童谣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将本土童谣歌曲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来直观地感受到本土童谣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小少年》这首童谣歌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将本土童谣歌曲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让学生听一段本土童谣歌曲,然后再引导学生用手势和肢体动作来表达出歌曲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如: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和肢体动作来引导学生说出歌词中所表达的情感,然后再让学生用手势和肢体动作来对歌词中所表达出的情感进行再现。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本土童谣所表达出的情感,还能让学生通过感官上的刺激来对歌词进行记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本土童谣歌曲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本土童谣所表达出的情感,还能提高学生对本土童谣歌曲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
四、编创童谣,丰富内容
本土童谣在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更是学生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通过对本土童谣进行编写,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本土童谣带给他们的快乐。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对本土童谣进行改编和创新,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在改编和创新童谣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们的艺术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等。 教师可以将本土童谣与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改编,如在进行《小青蛙找妈妈》这首童谣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先将童谣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跟着音乐哼唱童谣的部分旋律。当学生对童谣熟悉后,再让他们根据童谣的内容来编写自己喜欢的童谣。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来编写儿歌,然后再根据儿歌内容来对其进行改编,让学生在改编过程中感受到本土童谣带来的乐趣。教师还可以根据本土童谣内容来进行编创,如《月亮弯弯》是一首具有一定难度的童谣。在进行《月亮弯弯》这首童谣编写时,教师可以将儿歌分为三部分来进行编写:第一部分是“月亮弯弯”;第三部分是“月亮圆圆”。在第一部分中,教师要通过一些身体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学生按照儿歌内容来进行编创;在第二部分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词内容进行创编;在第三部分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儿歌内容进行创编。最后通过对编创后的儿歌进行演唱和演奏来将其表现出来。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本土童谣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进而激发其对本土童谣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编创童谣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提高音乐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还能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
五、角色扮演,体验情感
1、学唱童谣。
在本土童谣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来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童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对童谣进行展示,从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童谣的演唱方式。其次,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创设一种游戏化的教学环境,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摸歌”“打歌”“猜歌”等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摸一摸、打一打童谣,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童谣的理解和记忆。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感知、体验、探究等方式来对童谣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积极参与中对童谣进行理解和感悟。最后,教师要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让学生进行本土童谣的演唱和学习。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歌手”“我是小小演奏家”等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对本土童谣进行学习和感悟。教师要通过这些活动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本土童谣的教学中去,并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从而使他们能够在积极参与中感受到本土童谣的魅力,并能够在主动学习中将本土童谣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去。
2、结合动作表演。
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童谣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表演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童谣中去。例如:在《小山羊过桥》这首童谣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山羊过桥”等动作来将童谣中所表达的情感融入到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山羊过桥”的表演,让他们在表演时充分感受到童谣所表达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山羊过桥”来演绎《打枣》这首童谣。
3、合作表演。
在开展本土童谣表演时,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他们通过合作来感受本土童谣的魅力,并且对他们的情感进行体验和感悟,使其在合作中感受到本土童谣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在进行《小小竹排江中游》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对本土童谣进行演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由教师带领学生来进行合作表演。教师要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将童谣中所表达的情感演绎出来,并且在合作过程中感受到本土童谣的魅力。在合作表演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情感、动作等来将自己所表现出的情感展现出来。
结语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而不是将本土童谣进行传承。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能将本土童谣传承下去,进而使小学生了解、体会到本土童谣所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本土童谣带来的魅力。因此,小学教师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本土童谣进行传承,通过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本土童谣进行传承。笔者认为在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本土童谣进行传承时,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引导学生从音乐欣赏的角度来对本土童谣进行欣赏;二是要引导学生从音乐表演的角度来对本土童谣进行演唱;三是要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的角度来对本土童谣进行演奏;四是要引导学生从音乐节奏的角度来将本地童谣与歌曲相结合;五是要引导学生从音乐内容的角度来将本地童谣与故事相结合;六是要引导学生从音乐旋律的角度来将本地童谣与歌曲相结合。
参考文献
[1]张倩.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艺海,2019(11):92-93.
[2]黄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儿童钢琴教学中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34):151-152.
[3]黄瑞思,王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0):211+213.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协同创新”专项课题《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于本土童谣传承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xczx22—391)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