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写作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玮琳

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沿陂镇中心完全小学331500

摘要

在新课标引领下,义务阶段教育工作得到了质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体系中,语文学科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作文是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一环,在试卷整体分数中占据着较大比例,其教学效果也充分展现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引进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实践,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写作

正文


前言

伴随着新课标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逐渐得到了教师的重视。就写作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存在多种问题,对学生的写作学习效率产生了影响。文章简单阐述了写作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根据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希望可以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还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课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增强其创造性意识。在新课标引领下,小学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将自己的想法和感情通过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同时,通过语文写作教学,学生的语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深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其想象力,同时也能提升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此外,随着学生语言组织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可以借助语言的方式来展现自我,以及表达内心情感。并且,学生参与语文写作课堂活动,语文基础素质也得到了深层次发展,同时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不断改进学习中的问题,形成严谨的思维逻辑。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精准解读新课标要求,探索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的有效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写作训练活动中,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未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各类教学理念不断涌现。理念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基础,但新的教育理念不会直接融入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也不会因为目标的设定而生成。在以往的小学语文写作课堂中,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按部就班地讲解课本内容,未能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位置上,无法通过引导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在学生写作时,将作文主体和资源素材直接提供给学生,甚至为学生表明文章的中心思想,不为学生提供思考空间,这使语文写作课堂变得十分枯燥,无法感知其中的乐趣和魅力,自然也无法借助写作学习对语文知识学习产生热情,这也影响了课堂的实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曾提出教学合一的理念,但很多教师仍在教学期间占据课堂的主要位置,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枯燥的课堂内容导致写作教学索然无味,不具有创新性特征,也无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意识,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没有及时更新,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固化形态,其写作热情会大大降低。

(二)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科学的授课手段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但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所使用的授课手段不够多元,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讲解,导致课堂缺乏趣味性,虽然教学思路比较清晰,但学生无法对课堂产生兴趣,甚至不愿意参与到写作学习中。学习热情无法得到调动,学生也很难将生活中的趣事融入到写作中,且无法与现实生活搭建互通桥梁,导致学生的写作经验比较匮乏,缺少课堂氛围。学生面对教师所指定的写作主题只能进行简单的书面表达,很难将口头语言表达转变为严谨的书面文字呈现。写作中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书面语言组织能力,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但很多教师在写作教学期间,未能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散,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三)教师未深入发掘课本例文

课本作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阶段的写作内容都需要以课本为基础,教师需要深入解读课本资源,将其转化为课堂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但就小学语文教师对课本的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部分教师未能深入发掘课本中例文,一味地按照每个单元最后的语文园地要求开展写作训练,没有对其进行拓展延伸,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写什么。没有通过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写作的知识和技巧,这也导致学生的写作范围较为笼统。没有将语文园地写作训练与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相结合,学生无法通过写作来提升自身的语文能力。并且,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未能充分认识到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课堂沦为形式,使最终的写作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无法对写作产生学习热情,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和逻辑思维的构建。

(四)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情况进行分析,部分教师未能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无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写作思路和思维框架,以至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写作出现内容大致相同的情况。现阶段,小学语文写作课堂评价形式主要是等级和评语的形式,并且在作文评价中,常常出现语言优美、用词准确、字迹工整等评语,学生无法对自身的写作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也就无法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课堂活动也无法通过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变革、优化。同时,教学形式不够多元,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命题时,未能跟随时代脚步进行积极创新,学生在写作期间需要按照教师所提出的要求和范围进行创作,这也导致学生的文章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并且,由于教师的教学形式不具系统性和新颖性,导致文章内容与学生思想无法进行衔接,写作教学也缺乏活力,其教学效率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无论学习哪一学科或培养怎样的特长,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观看《草船借箭》的相关影片,或是利用精彩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影片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观看的影片写下自己的观后感,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于生词较多的文章,教师要采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更有信心参与到文章的阅读中,主动克服困难。为了避免教学课堂过于枯燥无味,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故事与有趣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文章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阅读的相关技巧。只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积极地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并在阅读完毕后表达自己的感想。

(二)把握文章特色

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是通过多次筛选的名家名篇,语言富含浓厚的情感,在写作方法上具有一定的特色。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一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其中,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选取了闰土少时的外貌进行刻画,更能体现出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萧红的《祖父的园子》,整篇文章没有直接提到对祖父的思念,但处处都暗含着对祖父的思念之情,寄情于景,寄情于物,两篇文章在思想表达程度上各具特色。在学生了解以上两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大家打算从什么样的角度进行写作?”学生经过思考后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我打算通过母亲双鬓的白发和脸上出现的皱纹体现母亲为家庭付出的心血。”有的学生说:“我打算从爷爷的视角体现我和爸爸妈妈三口之家的幸福。”倡导学生积极发言,同时对学生表达的内容进行深度讨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方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

(三)积累文章的写作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会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出现写作内容深度不够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对日常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体会,或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忽视了素材的积累。为了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好词好句进行充分的积累,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体会一些优美的诗句或词语。例如,在五年级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中有一篇清少纳言《四季之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提问:“这句话哪些词用的好?请你说明原因。”学生各抒已见,“染”“泛着”几个词用的好,因为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如,四年级下册王冕的《墨梅》,“不要夸人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翻译,然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理解:“这两句体现了梅花的高风亮节,墨梅并不想以鲜艳的颜色去吸引人们,而是只愿用一丝幽香,让它飘荡在天地之间。”进一步体会到这两句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体现了作者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藐视功利的美好品格。这样学生不仅轻松地掌握了语文课程的相关知识,又潜移默化地积累了写作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写作的兴趣。

(四)阅读课外文章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仅靠课本中的几篇文章是不够的。教师要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拓展学生的写作范围。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鲁迅文章里“闰土”这一形象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方式,教师可以将鲁迅先生其他文章里的人物,如孔乙己、祥林嫂等相关文章推荐给学生,带领学生展开人物形象的对比,找到刻画人物形象方法的异同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描绘人物形象的方式不是具体单一的,而是各式各样的。写作时通过多种手法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可以使人物的性格特征更为鲜明,栩栩如生。

(五)付诸于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仅靠口头表达,而不落实在纸上,写作次数过少,想写出优秀的文章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教师不能仅靠课上精讲,还要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每周可以挑选一节语文课进行随堂写作。例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文章中对“母亲”外貌的描绘非常出色,从而塑造了直观的人物形象,呼应了文章主旨。教师在讲解该篇文章时,可以要求学生模仿文章写出一段精彩的外貌描绘特征,可以是父母双鬓的白发、也可以是爷爷脸上的皱纹等。具有丰富情感的写作内容往往能赢得教室里响亮的掌声。针对课文中的某方面知识进行创作只是知识实践的一个层面,还应该通过文章全文加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短期内或许不会有很大的提升,但贵在坚持,只要做到持之以恒,再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明显的提高。

(六)进行角色扮演

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添加“角色扮演”活动能让整个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不仅能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深入文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在课程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花生壳放在教室明显的位置。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章的整体阅读,同时对文章中出现的角色进行分配,让学生扮演。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沉浸在文章中,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在学习完文章内容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食物或农作物,这样不仅将文章内容进行了扩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小学教育掀起了课程改革的热潮。就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需要意识到写作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日积月累的总结和指导,通过多元化的授课手段来确保课堂实效性,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思考[J].教育学术论坛,2023(2):106—107.[2]肖倩.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教育前沿,2022(12):13—15.[3]高桂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实践与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2(27):161—16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