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康复治疗学教学中培养专业人才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光东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 邮编:657000

摘要

现代医疗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除了正常的药物治疗外,人们也非常注重后期的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会让患者更有信心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人口老龄化、意外事故多发导致我国每年有大量的伤残病患者,他们在手术后需要经过康复治疗,才能重拾身体大部分的机能。但是当前我国相关的技术专业人才较少,康复治疗工作人员存在很大的缺口。高职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该承担起培养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责任。


关键词

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

正文


前言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因其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获得了社会以及国家的支持。但是现阶段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育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较低,无法适应岗位的需求。本文就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改革的路径,希望能够推动专业的发展。

一、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义

(一)满足社会的需求

康复治疗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康复治疗的重视不断提升。主要原因是的我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康复治疗的需求量大,每年应为意外事或者疾病致残的患者也不在少数,为此商家瞅准商机,成立了许多康复中心,需要大量专业的技能人员。高职院校提升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可以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二)提高人才的行业竞争能力

尽管现阶段我国康复治疗事业发展状况还不够好,但是随着社会的需求量的增加,该行业还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学校推动专业教育的改革,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给予学生前端教育,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康复知识,以提高自己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当前部分康复机构因为专业人才较少,雇佣一些缺乏康复治疗能力的人员,降低了患者的康复体验,不利于行业的发展。

(三)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发展

专业人才是推动康复治疗行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康复治疗事业出现时间晚,发展历程短,再加上大众对康复治疗还不够理解,导致很多人不会进行相关的治疗,而且康复治疗花费时间长、费用高,对一般家庭来说负担很重,一般不会选择康复治疗。学校提升教育水平,培养出更高素质的人才,他们会利用自己所学对康复治疗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康复质量的同时降低康复费用,让更多的人受益。

(四)打造品牌专业

现代教育体系的发展使得各种类型的教育齐头并进,高职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以及家长接受,这就导致各大高职院校的竞争激烈,学校为了吸引学生报名,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学校的宣传。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学校的硬实力以及软实力是当前考生作为关注的,专业建设成为学生选择学校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加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建设,提高专业的发展水平,有助于打造本院校独特的专业品牌,吸引更多的学生,提升学校的影响力。

二、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培养理念落后

学校的培养理念落后是当前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大问题,部分院校并没有将康复治疗技术作为重点学科进行建设,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理论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较为单一,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老师在课堂上有绝对的话语权,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且学生所学内容与岗位要求的对接程度低,导致他们进入岗位后不能很好的适应,降低了康复的质量。

(二)教学方法陈旧

老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导致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低。康复治疗专业往往会借助一些实例进行教学,但是教学中老师讲的内容太多,导致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而且理论知识太多不利于学生的理解。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课后不会主动学习,如果老师不能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尽可能当堂掌握知识,就会降低教学质量,久而久之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毕业后大多数人会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但是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市场脱节,导致学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出现大量毕业生待业或者从事其他行业的情况。高职院校的教育的重点在传统治疗手段的教学,对新兴的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还不明确,无法给予学生最先进的理念教学。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追求新型有效的治疗手法。所以需要康复治疗专业引进更先进的技术,培养更先进的人才。

(四)实践教学不足

学生的实践教学缺失导致学生能力得不到全面提高,康复治疗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们不仅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出康复治疗的方案,并且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果学生缺少实践能力,在面对患者时就无从下手。学校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机会较少,高职院校一般没有附属医院,缺少实训基地,因此学生不能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无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五)师资力量不足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如果老师的能力不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但是就当前我国康复治疗教学的师资力量来看比较薄弱,缺少专业的研究人员。大部分院校中的老师都是由医疗、护理专业转行过来的老师,在理论的研究上不够深入,也就无法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而且当前我国康复治疗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非常少,导致专业建设不完善,学生的技能水平不高。

(六)课程体系不健全

课程体系的不健全也是影响康复治疗专业教学的水平的重要原因,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课程体系不健全,而且没有建立属于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绝大多数院校的课程相似,教学方法趋同,导致教育出来的学生能力没有较大的差距。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所占比重过高,使用的教材也是多年前编制的教材,没有及时更新,很多新的教育理念并没有收录其中。

三、提升高职康复治疗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要更新教育理念,以培养新型专业人才。当前“康养结合”成为康复治疗的新理念,将养老作为康复治疗的重点,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提高残障人士的生活质量,并且为他们今后的养老生活做好更好的规划。老年人的康复治疗要以养老为主,康复为辅。学校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培养本专业的人才,使得人才更加更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拓宽就业方向。

(二)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例如,使用情景教学法,模拟康复训练中遇到的病人,学生如何根据病人的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老师借助多媒体进行康复过程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老师还需要掌握微课、MOOC的使用方法,录制短视频课程,使得学生在课下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

(三)加强对市场需求的分析

高职学生的培养要面向市场,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对市场需求做出全面的分析。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具体的工作岗位制定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康复治疗师职业的类型将会越来越细化,老年人、残障人士等都会有更加专业的治疗师进行治疗,而不是统一培养人才,使用大众化的手段进行治疗。老师还要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发挥专业人才更多的效益。

(四)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学生们实训基地较少,医院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而且随着康复事业的发展,相关的康复机构、养老院大量出现,人们不必借用医院的资源进行康复治疗。因此高职院校要做学生与企业的桥梁,学生们可以在机构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还方便企业直接从学校中选取人才,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五)组建专业教师团队

学校要想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就需要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首先是引进专业教育人才,国外康复质量的发展水平较高,可以引进留学生,也可以聘请专家进行网络授课。要定期组织校内的专业老师进修,培养双师型教学人才,组织老师到医院以及相关的机构中进行实践,以提升老师的综合实力,给予学生更加全面的教育。老师自身要具备学习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及教学内容。

(六)完善课程体系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授课。教师需要更新课程体系,合理安排各门课程的比重。根据市场的需求,编制适合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以补充先进的康复治疗理念。

(七)创新培养理念,改革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上仍然存在培养理念落后、教学方式相对陈旧等问题。康复专业传统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不能适应人才多元化需求。与国外教学非常重视临床实践不同,国内各院校实训课时和实训机会较少,不利于学生的实际技能培养。要加快与国际接轨,大力倡导和培养综合康复理念。利用ICF来构建新的康复医学教育学科体系和对应的课程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招生计划、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实训模式等方面完善培养机制,提高培养质量和岗位胜任力。高校要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校企协作,推动校企在人才培养、课堂教学、见习实习、创新创业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增加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积极与综合医院康复科、专门康复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创造更多实训机会。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学习推动教学法,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拓展教学法,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启发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了解最新行业动态、技术前沿和本专业学科发展趋势,激发学生主动接受最新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及思维方法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面向社会需求,逐步提升培养规模和质量

与社会需求相比,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数量明显不足,而且目前从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高素质人才偏少,人员结构不平衡,少部分从业人员基础知识不扎实,专业能力不强。教育部门和高校等要根据国家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有关政策和要求,积极推进培养和保障机制建设,形成院校教育、在职教育、继续教育三位一体的康复人才培养机制,以扩大培养规模,提升培养质量。鼓励职业院校与康复医疗机构建立中长期技能型、应用型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及协议,建立康复人才“订单式”培养机制。高校应不断加强研究型、学术型康复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有效的康复教育和科学合理的康复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康复人才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院校教育的有效补充。改革康复专业人才评价机制,完善和优化评价标准,完善专业人才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康复专业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增加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设立康复人才职业津贴,促进康复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满足我国新时代康复事业发展需要。

结语

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应对老龄化给社会带来的变化,其中一项就是老年人的疾病护理服务问题,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他们容易生病,某些重大疾病治疗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质量才能回归正常生活。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协助则恢复较慢,会降低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年轻人治疗中的复建更为重要,康复效果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所以就需要高职院校提升教育水平,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瑜.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N].工人日报,2020-11-20(01).[2]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EB/OL].(2019-07-09)[2022-01-08].http://www.gov.cn/xinwen/2019-07/15/content_5409694.htm.[3]陈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1(35):220-221.[4]陈丽娜,林强,李经春,等.现代学徒制下中职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9):10-12.[5]柳金才,余莹,张梓汶.基于“双导师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中医康复技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院,2021,21(7):1093-1094,10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