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运用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江玉芳

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紫阳第三小学 333204

摘要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介绍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定义和特点,讨论了教师在运用该方法时应注意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变。文章强调了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小学数学;算用结合;重要性;策略

正文


数学是一门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而小学数学的教学更应该注重算用结合的方式。算用结合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本文将探讨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及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定义与特点

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它通过引入具体的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特点包括:

(一)高度实践性

高度实践性是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公式,缺乏对其应用的直观感受和实际操作能力。然而,在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中,教师会引入具体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从问题出发思考并建立数学模型。

(二)提高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动机是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通过引入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动机。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将数学知识呈现为抽象的符号和公式,很难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动力可能会降低,他们可能会认为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缺乏内在的动机。然而,在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中,教师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参与学习。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感受到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动机和意义的认识。

(三)培养综合能力

培养综合能力是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第三个重要特点。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的数学教学侧重于教授抽象的概念和解题技巧,学生通过记忆和应用这些技巧来解决数学题目。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问题是只需要应用一个单一的数学概念或技巧就能解决的。相反,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通常是复杂的、多方面的,需要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在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中,学生将面对真实的问题情境,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技巧来解决问题。这要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不同知识和技巧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和综合。他们需要运用数学模型、图表、公式等工具来理解问题,并通过数学推理、逻辑推断等思维方法来解决,这样的实践性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较强的综合能力。

(四)融合性思维培养

融合性思维培养是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第四个重要特点。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提升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中,问题往往不是单一学科的领域,而是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能够同时运用多个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融合性思维培养,学生可以发展出更加综合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同时,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他们能够提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数学知识。

(五)强调数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强调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满足新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目前现有课程新标准要数学新课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全新教材的呈现方式这也是目前很难在新课程教材当中单纯发现计算或者是应用题的原因在教材中接触到的更多是在算与用的基础上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应用中将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作用和价值发挥出来满足了新课标的个性化需求

三、教师运用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策略和技巧

(一)提供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体的背景或场景,其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问题需要被解决。教师可以以故事、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问题情境。提供问题情境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或情境时,他们可能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去理解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入,教师可以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并将其与新知识进行关联。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会因此感受到学习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提供问题情境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通常不仅有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推理和判断。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此外,引入问题情境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学生们可以一起讨论问题、分享想法和解决方案,互相借鉴和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总的来说,提供问题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欲望,并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二)引导思考

引导思考是指教师通过提问和指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帮助他们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思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思考问题,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原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思考问题也是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重要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学习路径和方法。在引导思考中,教师可以使用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思考和表达。开放性问题不仅有一个答案,而是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多元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问题。启发式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在引导思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思考不仅仅在课堂上发挥作用,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思考,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起自己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培养探究精神

教培养探究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并提供适当的探究环境和资源。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索和实践来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教师在培养探究精神时,可以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安全和自由。这包括鼓励学生提问、尊重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以及提供支持和反馈。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更容易进行探究和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提供适当的探究资源,如图书、实验器材、互联网资源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索所学内容。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进行学习和探究。教师还可以运用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如问题导向学习、项目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来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探究,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培养探究精神,学生可以逐渐成为主动学习者和自主思考的个体。他们不仅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还能够应对未知的挑战和变化。

(四)引导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是教师促进知识内化和理解的重要手段。总结归纳是指通过梳理和整合已学知识、经验和观察结果,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或概念。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组织起来,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教师在引导总结归纳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1.提供问题: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已学知识,找出与问题相关的要点和关键点。问题可以是具体的例子、实际问题或思考题等。

2.组织讨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学生交流彼此的理解和观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深入思考问题,并形成共识。

3.引导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可以通过提问、提示、举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整理出规律和原则,形成概念和结论。

4.反馈和评价:教师在学生总结归纳后,可以给予反馈和评价。对于正确的总结和归纳,可以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对于不准确或不完整的总结,可以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和进一步深化理解。

通过引导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这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提高他们从零散信息中提取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能力。

四、学生在数学算用结合教学中的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在数学算用结合的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需要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而在数学算用结合的教学中,学生扮演着更加主动和积极的角色。

首先,学生在数学算用结合的教学中需要主动参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需要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和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深化对数学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其次,学生需要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算用结合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主动查找和整理相关知识,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运用数学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生也需要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与同伴一起讨论、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共同探究和学习。

此外,学生还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组织小组活动。他们可以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分享经验和观点,与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同时,学生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这样的角色转变,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实际应用数学的能力和思维方式。他们将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主动参与和实践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运用恰当的策略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学习,转变学习角色,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未来,我们应继续探索数学算用结合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并不断完善该方法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顾玉林.小学数学”“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128):67-68

[2]刘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结合教学策略探析[J].名师在线202116):52-53

[3]韦雪琴算用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11):33

[4]张清美.“之有道之有效——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途径[J].学苑教育202131):93-9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