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提问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提问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以“疑”为起点,以“问”为引子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依据疑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进行探究、解题、掌握知识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去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以“疑”为起点,以“问”为引导,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其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然,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教师在“问”“疑”起的过程中,会影响到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实践中的“疑”起、“问”起、教师轻视指导等方面。初中数学教学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与优化,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预设初中数学教学环节,夯实学生提问基础
学生长期处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中,就会习惯在课堂上“当哑巴”,在这样的情形下直接开展“疑”始“问”领的教学,是无法促使学生提问的。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预设初中数学的教学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更加勇敢地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一步步走向数学的深入学习,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和探究数学问题等。
(一)激励质疑,促使学生敢于提问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会特别重视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以听为主。学生长期参与这样的教学,就不敢在课堂上表达想法,更不敢提问,这阻碍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这时,教师就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带领学生体验新型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质疑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此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进入旧知识的复习环节,且在这一环节中激励学生质疑。教师可以展示与旧知识相关的数学习题,并鼓励学生讲述解题思路以及解题中用到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声音大小、解题思维、知识掌握等方面肯定学生,以此使学生产生课堂交流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设计教材新知识自由阅读活动,同时组织独立朗读、列队朗读等活动,由此增加学生在课堂中开口的机会。这时,教师可以提出:新旧知识有一定的共同点。然后,教师设计探究共同点的活动,且为学生提供展示探究成果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探究结果组织学生进行设计问题的活动,同时,基于其态度和问题中肯定学生。
(二)肯定学生提问,促使学生乐于提问
学生缺乏学习和提问的兴趣,就会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课堂,这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为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和提问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提问,同时通过表情、动作、语言肯定学生的提问,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数学课堂中提问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乐于提问。
例如,教师可以先降低对学生提问的要求,设置预习任务,并检验预习成果。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举预习时不理解的内容,激励学生根据不理解的内容设计问题。这时,教师要以温和的态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由此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提问、讲解题目的活动,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设计问题并解答,这样可以提升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进行思考,才会产生质疑并提出问题。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促进学生提问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结合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当学生被情境所吸引时,就会自主地思考情境内容,从而引发质疑。教师肯定学生提问的能力,驱动学生积极提问,从而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抽象的应用题时,就可以带领学生挖掘应用题中的生活元素,并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应用题中的生活元素,促进学生结合图片与生活认知,理解应用题的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认知与数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同时提高学生理解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解答应用题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同时激励学生结合这些知识点,创新设计应用题。为了提升学生提问的兴趣,教师可以设置创新奖项,根据学生的兴趣准备奖品,从而激励学生积极提问。
二、整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引导学生根据质疑的内容设计问题,由此为学生后续的探究和解答问题打下基础。学生养成了质疑的学习习惯,就会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教师可以整合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一)设置“课堂冲突”,助力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活跃的思维是学生质疑的关键。活跃思维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制造“课堂冲突”,“课堂冲突”会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最常见的“课堂冲突”设置可以表现为预设错误的答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而不是顺着教师的思维方向思考。“课堂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将学生划分为“正方”“反方”开展辩论答题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质疑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班级座位图,并结合班级座位图展开教学,如指出学生座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让学生进行对比,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助力学生理解知识并激发其探究知识的兴趣。为帮助学生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鼓励学生质疑,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判断对错”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指出学生座位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让学生快速判断对错并讲述判断的依据。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认知冲突并质疑:自身所处的坐标是多少?如何快速分析坐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质疑与解答的方向,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助力学生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二)引发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学生的思维是独立的,这使得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充实质疑的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个性化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学生思考的角度,肯定学生的思维,以此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
例如,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鼓励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如何理解概念含义?如何通过定理运用知识点?教师整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回答,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接着,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新旧知识间的关联设计问题,激励学生以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解答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对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指导学生提问,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教师在引导学生提问时,可以组织多样的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规范性提问的意识,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证明”的数学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课堂预习、展示理解、方法分享、知识梳理等活动,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明确课堂预习的时间与内容,并让学生自由选择独立预习和合作预习的方式参与活动。接着,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你运用了怎样的方法预习?”由此引导学生根据预习方法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提出问题:如何突破预习的难点?教师可以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设问,与学生一起共同梳理知识。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规范学习的意识。
三、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在严肃、沉闷的课堂环境中,有的学生不敢并且不愿进行表达,这阻碍了学生提问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环境,由此增强学生提问的兴趣与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目的。
(一)组织小组合作,设置竞赛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非常容易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以此促使学生积极提问。
例如,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1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学习小组,并设计小组竞赛解题活动,以此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解题活动时,各小组成员不仅要得出问题的答案,还要具备清晰的解题思路,掌握检验答案的方法,这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提升。然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轮流讲解问题,并鼓励学生在讲述解题思路时思考: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小组之间是存在竞赛关系的,这使得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提问,认真地思考和回答。这样一来,可以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的提升。
(二)组建解题小组,培养规范提问的意识
数学问题的规范性、科学性与严谨性,会影响学生理解问题与解答问题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就要让学生认识到规范、科学、严谨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组建解题小组,根据小组的统计,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实施教学,这样能培养学生规范提问的意识,助力学生掌握提问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准备一个提问本,学生可以将不理解的问题记录在提问本上,而其他学生可以在提问本上写下自己的解题思路并签名。为了发挥提问本的作用,教师可以组建解题小组,以此定期统计学生提问的类型与知识点,这样可以方便教师了解学生的不足,从而助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当学生无法解答提问本上的问题时,解题小组的学生要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师还可以让解题小组的学生分享解题思路、提问技巧,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三)借助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提问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动手实验有一定的兴趣,教师在此基础上可鼓励学生提问,激励学生根据问题实践动手实验,满足学生的动手欲望。随着动手实验能力的不断提升,学生会主动进行提问、实验。教师借助实验操作展开教学,可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从而锻炼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进行大胆猜想,但是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部分教师会忽略学生的猜想,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这无形中打击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当有学生大胆猜想或提问时,教师要分析学生所提的问题是否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当学生的猜想与问题会影响教学时,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问题,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当发现学生所提的猜想与问题可以助力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指导学生实践数学实验。这样一来,就可以达到提升学生提问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目的。
结语
学生对数学知识有质疑,并提出问题,同时自主解答问题,整个过程可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提升其数学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思维。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合理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疑”始“问”领,可以助力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不断创新实施“疑”始“问”领的初中数学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成长为全面型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锋基.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方法与技巧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21(08):253-254.
[2]方俊华.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1,23(14):209-210.
[3]阎炜.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183-184.
[4]包子雄,陈静.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7):283-284.
[5]李文玉.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J].中国新通信,2021,23(13):207-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