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尚芳婷

南昌孺子学校330029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素质进行发展,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提升,涵盖了语言、思维、审美等多方面的素养。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阅读教学占了绝大多数,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与实践,从而推动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本论文旨在探讨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提升;研究

正文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把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目标,并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拓宽阅读渠道,提倡自主阅读。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期。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他们对学习有模糊的认识。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就像是一张白纸,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塑造也会更容易一些,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更顺利。这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学会恰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1.忽略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长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新课程标准同样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高度的关注,并明确指出,在课堂教学环节,要给予学生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掌握自己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为了能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老师们更倾向于采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老师们会讲解更多的知识点,而给学生们留下的知识点却很少。在进入中学以后,语文学习的难度、深度都有所增加,学生受自身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的限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面临着较大的难度,这时,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讲解者,将有关的内容讲解、分析给学生听,学生很少有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难提高,这会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2.课程目标的设定有误

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提出,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能力和欣赏能力,并由教师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在实际的材料阅读中重视对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引导和强调。然而,从当前的实际教学状况来看,有些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课程准备阶段,并没有设定清楚的教学目标,这就造成了阅读教学目标太过虚无缥缈,也没有切合实际的语文阅读教育政策。与此同时,老师们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也太过简单,形式太过单一,只是把文章阅读的表层知识展现给了学生,这与核心素养目标下对人才教育培养的基本要求不符。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没有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足够的了解为基础,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资料阅读是不利的,也不能让学生的阅读量得到持续的积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1.正确选择阅读教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中,阅读内容是最基本的,它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优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注重对课本内容的整合。课本中的阅读内容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通常来说,课本中的章节数量很少,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老师就必须合理地优化阅读的内容,通过整合,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不同的文本、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并把这些紧密联系的内容组合在一起,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课本中的很多内容,既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又能相互关联,在教学中,老师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全面的整合,把适当的文章组合在一起,扩大学生的实验范围,给他们带来新的思考和体会,在丰富他们的想象力的同时,还能训练他们的阅读速度,实现一箭双雕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又应以整合教学内容为前提,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课本内容外,还应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语文老师要针对特定的阅读内容,合理地选取课外资源,充分利用课外资源,给学生带来新的阅读经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质量。

  2.丰富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手段开展教学

阅读作为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加强阅读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探究,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落花生》时,文章运用了借物化人的方法,用花生来赞美某些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内容,并与整篇文章联系起来,理解“花生”的深意。为了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学习花生身上默默奉献的品质,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发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因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工具来进行教学工作,让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利用多媒体来加深学生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对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学生不了解或没有经历过的陌生事物,要想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场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挖掘内容,强化语文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扩展阅读,提高认识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各个环节之上的。在语言学习中,吸收与表达是语言学习的两个主要方面,而在这两个方面,阅读起着不可名状的作用。如果要建立一个有效的课堂,那么老师就必须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语文基本技能,只有在学生拥有一定的技能之后,语文高效课堂才能称得上是名副其实,也才能对其进行更合理的改革,使之更符合学生自己的学习需要。比如,在《少年闰土》这一课文中,教师在完成了主体学习任务之后,就可以对“闰土”这一角色进行更深层次的认识。我们知道《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故乡》中的一个片段,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把《故乡》中的所有信息都告诉学生,并把自己长大后和闰土的相似性进行比较,从而丰满鲁迅《故乡》中所要传达的思想,使学生对它的认识更上一层楼,使他们了解到封建主义对那个时代人民的负面影响,从而加深他们对《少年闰土》的认识。当然,除了这些之外,老师还可以向学生们扩展一些与鲁迅相似的作品,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鲁迅创作这类作品的用意,了解鲁迅创作这类作品的原因,从而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了解这篇作品,从而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了解。

 4.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大家都知道,在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教学目光不能仅仅局限在教材与教案上,而是要以小学语文学情为依据,重视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将教材作为基准,为学生创设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2]。在各种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阅读,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和视野。教师在课堂上把课外实践活动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教材文章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学习效率。

就拿《普罗米修斯》来说吧,这本书来自于古希腊,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带到地球上,宙斯得知后,勃然大怒,派人去抓普罗米修斯,严刑拷打,最后被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救了出来。首先,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中国古代燧人钻木取火”的传说,然后,老师对这本书进行了讲解,并要求学生对比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与燧人钻木取火这两个故事,思考这两个故事之间的异同,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这本书的理解。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这篇课文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活动,比如收集阿波罗太阳神,主神宙斯,赫拉克勒斯,大力神等等,这些都是希腊神话,并将它们和中国神话进行对比,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在课堂上拓展学生的阅读知识,也可以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知识储备,积累写作素材,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5.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语言自主性

语文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通过开展有效的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让学生在多方互动中充分掌握主动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较好的消化和吸收,同时也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营造出一种新型的生态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比,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更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更大的学习信心,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学生们喜欢上语文,乐在其中。当学生对语文阅读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还会将这种兴趣延伸到生活中,促使学生主动开展课外阅读,不断增加阅读量,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进行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围绕某个议题展开讨论、进行绘画创作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

 6.情意朗读教学促进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密切相关,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与理解,实现深度学习。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提高学生深入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小学阶段,教师都非常重视朗读,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语文教材上阅读文本的篇幅越来越长,文本内容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师也变得越来越不重视朗读,缺少朗读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朗读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重视朗读,还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在朗读中厘清文章的内容,体味文章的感情。大声朗读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论在哪一个阶段,教师都应重视朗读,并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7.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审美与创造素养,小学生的审美素养还处在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学生的创造力也主要来自于想象力。所以,教师要想出一种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学方法,因为在阅读的内容中,有许多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也有许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的人生,所以,如果只是单纯地运用语言和文字来进行教学,效果并不大。语文课本中的课文也是一种艺术,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让学生理解它与生活的关系,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比如,在教学《白鹭》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准确的认识,但是,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白鹭,不可能了解它的美丽,因此,他们的创造性和美学水平不能通过单纯的阅读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白鹭的图片或者视频,从而对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自己画出白鹭,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结语: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发展性,因此,老师要抓住这一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抓住这个“主动权”,以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目的。此外,在新时代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学生进行深度探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语文阅读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桑海燕.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2):35-36.

[2]邱艳红.论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学周刊,2020(29):59-60.

[3]施倩倩.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 2021(2019-15):68-6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