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位肛瘘患者行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的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赵立恒

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高位肛瘘患者行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位肛瘘患者80例,经不同方案研究分组,设2组,各为40例。参照组应用常规切开挂线术治疗,试验组应用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程度及手术前后肛门控便能力。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及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满足统计要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控便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受术前,而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满足统计要求(P<0.05)。结论: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关键词

高位肛瘘;微创;虚挂线术;控便能力

正文

肛瘘是由于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导致的肛周皮肤与直肠或肛管共同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病变,是临床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1]。瘘管管道或管腔在肛门外括约肌深层以上的肛瘘即是高位肛瘘。肛瘘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手术,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是常用的方法,但是手术创伤较大、易影响患者的肛门功能,手术后创面的愈合时间较长。因此临床不断改进手术治疗方法,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则是一种改良的挂线疗法[2]。本文即分析了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的效果,现将报告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位肛瘘患者80例,经不同方案研究分组,设2组,各为40例。采用统计学处理各项数据:试验组男患者23例、女患者17例;年龄范围及均值为22-68(50.6±3.9)岁。参照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9例;年龄范围及均值为23-69(51.6±4.2)岁。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各组数据信息,结果P值>0.05,发现无显著差异,可比。

1.2方法

      参照组应用常规切开挂线术治疗,先将高位肛瘘肛管直肠环以下部分的管道切开,应用刮匙刮除管壁中的腐肉和坏死组织,以充分扩创;应用橡皮筋对肛管直肠环以上的部分进行挂线,以至瘘管顶部为最佳挂线高度,有外口的患者需将外口周围的结缔组织切除,以扩大外口便于引流。患者术后均给予常规的伤口换药和抗感染等处理。

试验组应用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在瘘管外口做一放射状切口,清除原发病灶、内口及周围0.2 cm 的黏膜,并应用刮匙刮除管壁中的坏死组织;之后行微创切口以找到瘘管外口,在探针的引导下连通内口,放置橡皮筋结扎瘘管的两端,且橡皮筋呈松弛状态,手术后患者给予常规的伤口换药和抗感染等处理。

1.3评价指标[3]

评价患者术后进行肛门检查、换药以及排便时的疼痛程度,采用VAS 评分标准( 总分10 分): 0 分为不痛; 1-3分为轻度疼痛可忍受,能正常生活和睡眠; 4-6分为中度疼痛,轻度影响睡眠,需用止痛药; 7-10 分为重度疼痛,影响睡眠较重,并有其他症状。创面愈合时间指从手术到创面愈合,症状消失所经历的时间。

肛门功能评价采用Wexner 评分标准:0为正常,20为完全失禁。

1.4数据处理

由工作人员处理各项数据,工具为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表示形式为“图片13.png”,计数资料表示形式为(%),分别用图片13.pngt检验数据差异,当P<0.05时,差异满足统计数据要求

2.结果

2.1对比2组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程度  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及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满足统计要求(P<0.05)。见表1

1  对比2组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程度(图片13.png

组别

n

VAS值(分)

首次排便

肛门检查或换药

试验组

40

4.60±0.91*

5.92±1.36*

参照组

40

5.40±1.25

6.61±1.46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2.2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控便能力  两组患者手术后控便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受术前,而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满足统计要求(P<0.05)。见表2

2 对比2组患者手术前后肛门控便能力(分,图片13.png

组别

n

手术前

手术后

试验组

40

4.43±1.51

1.76±0.58*

参照组

40

4.52±1.43

3.71±0.96

注:与参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肛瘘手术是去除瘘管、预防复发以及保留括约肌功能。目前挂线引流术术式呈多样化,主要包括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法、低位切除部分缝合、切开挂线旷置术、虚挂线以及隧道式拖线对口引流术等。低位切除高位挂线术的优点是减少肛门失禁、肛门狭窄、黏膜外翻等并发症的发生[4]。传统的切除挂线术的缺点是存在一定程度的术后排便疼痛、肛门功能受损等。低位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可以在保证充分引流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减少括约肌的损伤,减少肛管形态的改变,最大限度减少对肛门功能的影响。肛瘘手术的微创理念体现在手术恢复后期应用拖线方法来替代逐步收紧挂线法,在治愈肛瘘同时更进一步减少括约肌的损伤[5]。微创肛瘘手术临床疗效显著,最大限度保护了肛门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文的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及换药时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满足统计要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控便能力评分均显著低于受术前,而且试验组患者手术后的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满足统计要求(P<0.05)。

    综上所述,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术治疗高位肛瘘患者效果较好,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参考文献】

[1]张涛,李蒙,李强波.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在高位肛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20,31(9):1168-1170.

[2]黄忠明,王辉,李文辉, 等.微创切口高位虚挂线治疗高位肛瘘96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刊,2013,48(9):68-69.

[3]杨积玳.虚实双挂线微创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99):183,188.

[4]曹东升.高位虚挂引流法对高位肛瘘患者术后康复及肛门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3):4318-4319.

[5]辛树峰.微创手术方式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34):121-1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