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
正文
一、运用变式教学的意义
(一)满足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创新是新课改的关键,也是“教”与“学”的灵魂所在,在过去的数学课程观念下,中学数学课堂的知识主要集中在传递和接受上,学生缺乏参与、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变式教学主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在教师的进退有度中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实现思维的碰撞”,变式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视角去探究数学知识,挖掘数学本质,使他们从知识的海洋中挣脱出来,发现知识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对教学有促进作用
变式教学设计是对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次检验。变式教学的效率低下,就像一潭死水。唯有高效、高质量的变型教学设计,方能掀起千重浪。在教学设计中贯彻变式教学模式、创新变式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又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变式教学原则
(一)目标性。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每一节知识都具有其自身的特色,而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是十分紧密和灵活的。因此,在将变式训练法用于中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各个知识点的特征,并根据这些知识的相互关系,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
(二)适用性。变式训练是一种旨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眼界的一种教学手段。因此,在实际应用变式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的不同,在变式训练中要注意“变”,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更好地理解和记住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造成负面影响,从而违背变式训练的初衷。
(三)参与性。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运用变式训练进行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的“转变”,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积极的思考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实质后,巧妙地将困难转化为简单,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地运用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实践
(一)将变式训练用于概念解释。数学概念是一种思维的方法,它反映了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它是学生进行证明和推理的主要手段,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因此,在变式数学教学中,应该充分注意其变化。因为数学的抽象、逻辑性、系统性,所以学习数学的难度很大,在日常的练习中,往往会犯一些错误,因为他们的认知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对数学概念运用时,会将特殊情况看成一般情况。运用变式教学可以帮助老师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从而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提高数学分析的水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同学们显然不太注重数学的概念,对概念的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思维上的模糊不清,无法掌握正确的解题方式。例如,分式这个概念,大部分老师都是用传统的方式,将分式分成不同的类别。首先,分式的数值为0,分母为0,分式值为零.第二,如果分母不是0,分式的值为零.第二,在所有的分母都不是零时,分母比分子大,此分式就是真分式,反之就是假分式。学生对分式并不熟悉,现在有了更多的规则,理解起来就更困难了。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变式训练,把分式变成除法,这样,学生就会更容易地理解分式的知识。
(二)将变式训练运用于公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这样会造成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混乱,在选择正确的公式时,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变式教学的方式,灵活地变换公式、定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使用公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在解释“垂径定理”时,因为这一部分涉及了圆的直径定理和直径平分弦等公式,所以很难记住。另外,一些学生在空间上的想象力较弱,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较大的难度。教师可以利用变式训练的方式,不断地改变定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判断定理的重点,并在判断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使学生能够应用定理来解决问题。
(三)基于问题形式的变式。以问题形态的变式为依据,它并不是单纯地对习题中某个因素的改动,而是通过对关键条件的更改,使得问题形态的改变。在这种变化下,习题依然是考查核心知识,但是在考查的方向上有了一些不同,在题目的设计上更加的灵活,也更加的复杂,因此,学生要在对已有基本知识的了解和记住的前提下,进而导出公式或定理的变形公式和衍生定理。比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的教学中,老师会在课上对基本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进行讲解,但是,在实际的解题中,学生还会使用到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这种以问题形态变化为依据的变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困难的知识和题型进行更好的了解和记忆,当习题形态出现变化的时候,也就是在公式和定理的形态上有了变化,学生要在形态上的变化中,抓住知识点的实质,提升对知识的灵活应用的能力。
(四)把变式训练运用到习题练习中。实践练习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传统的教学中,题海战术就应该受到重视。练习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公式和定理,提高他们的解题水平。比如,在练习应用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对相关的条件、结论、提示等内容进行精炼、精简,或者改变其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掌握这些变化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联想、转换、归纳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结语
总之,变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原来的知识范围,拓展了学生的思想,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凌鹤.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设计策略[J].考试周刊,2017(65):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