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安娜

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林溪小学 650217

摘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音乐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生实现综合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要秉持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与效率,在有限时间内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促使其具备更好的音乐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教学效率;策略

正文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科目,对于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不能忽视音乐教学,要全面发展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展对音乐、内心情感世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知识。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往往忽视音乐教学对学生道德、品质及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推动作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课程安排较少,通常低年级为一周两节,高年级为一周一节,开设频率较低,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仅为落实素质教育政策而象征性地开设音乐课程。其次,学校更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将语、数、外作为教学主科,音乐等学科作为副科,制约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甚至临近期中、期末等大型考试时,“主科”教师会占用“副科”课堂进行试题讲解,长此以往,会大大降低音乐教学在学生心中的存在感。最后,由于校方对音乐课堂的重视程度较低,聘请的音乐教师综合素养平庸,教学手段单一,音乐课堂枯燥乏味。

(二)未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效率低下

在当前教学模式下,音乐教师没有形成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缺少创新性精神,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最优化。新课改要求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了解其基本需求,不断革新传统音乐课堂,提高教学过程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小组合作教学是开展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其完成相互合作的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实际音乐教学中,教师未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生动讲解,而是以乐符知识、音乐节拍等较复杂的乐理为主,以音乐欣赏为辅,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乐理知识难度较大且枯燥,无法激发其学习兴趣。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氛围沉闷,学生逐渐丧失主动学习、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与兴趣,导致音乐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与道德品质。

二、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小学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在教授音乐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充分利用音乐营造课堂教学环境,创造出更多与音乐相关的游戏,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音乐。在创作音乐游戏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当前喜欢的动画形象,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良好的音乐氛围,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进行创造游戏,如果开发的游戏过于复杂,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游戏过于简单,就很难在当前学习之外发挥其他学习潜力,难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音乐游戏应该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认识和吸收音乐的知识。在音乐游戏设计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当老师教蜗牛和黄鹂鸟时,利用角色扮演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使用音色和节奏来演唱歌曲,并通过他们自己的肢体语言和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好地在音乐中表达蜗牛的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更有利于发挥想象力,提高实践能力。

(二)增加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新鲜事物有着较大兴趣,音乐教师要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教学中含有较多抽象知识,会阻碍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创建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充分准备课堂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感受音乐的魅力。中国戏曲艺术具有十分独特的底蕴和内涵,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独树一帜的艺术地位,实现了表演和演唱的有效融合,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打、坐、念、唱等,融合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音乐和文化,也是中国表演艺术家心血的凝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元素,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认知与了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戏曲既是音乐艺术,也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通过对戏曲艺术进行欣赏和学习,能够丰富学生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艺术修养全面提升。

(三)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

在小学生基本音乐素养的培养中,艺术表现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要素之一。艺术表现素养是指通过表演、歌唱、制作音乐等多种技巧来表达音乐美感和情感的能力,小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提升主要以动手实践活动为主,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性、表现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改变传统地强调理论知识的教学方式,多关注细节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练习音乐的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艺术能力。

(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采取游戏化教学方式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盲目地应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是应对教学方式进行灵活调整,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课程内容创建游戏化教学模式,激发小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主动性,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充分放松身心,减少了学习压力,在参与游戏的同时掌握音乐活动技能,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另外,教师采用游戏化音乐教学策略可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督促教师对小学音乐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创新,提高教学水平。为了创建高效的音乐教学课堂,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游戏的积极性,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音乐的游戏设定必须坚持小负荷的教学原则。小学生的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等与成年人相比有一定差异,不能参与过于激烈或负荷量较大的游戏。因此,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游戏时,应加强负荷量控制,设计强度较小的音乐游戏,根据小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游戏开展的次数,在保证小学生身心安全健康的基础上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建立完善的音乐课程评价机制

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还应建立可靠的音乐学科评价机制。小学音乐学科评价要全面弘扬优质教育理念,科学、明智地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告知学生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程评价机制必须与课程变化相适应,在评价过程中,学生唱歌的好坏并不是唯一的评估标准,教师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日常行为来评估学生。小学音乐教师还必须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内容的理解和接受,根据学生对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评估学生是否进步。建立完善的课堂评价机制的目的是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重点不足,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比较契合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塑造其良好的音乐品质,积极改善教学模式,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查凤玲.关于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策略的几点尝试与思考[J].读写算,2020(14):172.

[2]吴秋月.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思考[J].学周刊,2014(25):9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