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邵美 于婷 庞志博

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河北保定 072350)

摘要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25%)和护理满意度(97.43%),均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41.02%)和(76.92%),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采用细节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细节护理;静脉输液;应用效果

正文

引言:静脉输液是医院临床工作中的常用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显著和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为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次实验详细分析了细节护理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以此为静脉输液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信息参考,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开始时间为2019年6月,结束时间为2020年6月,选取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78例,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9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0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19岁,平均年龄为(39.4±1.2)岁。在观察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人数为18例,女性患者人数为21例。患者最大年龄为66岁,最小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39.5±1.3)岁。两组患者均行手背浅静脉穿刺,其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用于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输液前

在静脉输液开始前,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患者的病症情况及有无过敏史,为后续的静脉输液工作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并通过口头安抚的方式,缓解患者烦躁、紧张或恐惧的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相关工作,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1]。同时根据患者的文化接受程度,向其讲解静脉输液的优势、操作流程及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使患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2.2 输液时

为了使静脉输液的整体治疗效果达到最佳,医护人员应将患者安置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令患者的情绪状态保持平和稳定。在静脉穿刺时,医护人员应先利用安尔碘,对患者的皮肤予以消毒处理。并准确把握患者的静脉位置,尽量确保一次穿刺成功,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2]。同时采用胶带对针头与针柄加以固定,防止针头脱出的现象出现,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在输液过程中,密切关注输液速度及患者病情。根据患者输液时的具体反应,适当调节输液速度,使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显著提升。

1.2.3 输液后

待输液完毕后,医护人员应轻柔快速地拔出针头,并指导患者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防止血液外溢的情况出现。在患者离开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的用药反应和相关认知,给予相应的观察与宣教,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效果,主要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两种指标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均使用SPSS22.0进行专业分析。并以(%)标识效果,经X2检验后,以(P<0.05)标识数据之间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组别

例数

针头脱出

液体流速不正常

血液外溢

皮下淤血

其他情况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

39

1

1

1

0

1

10.25%

对照组

39

3

4

2

3

4

41.02

X2







32.078

P值







0.05

对比表1两组数据,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静脉输液法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情况,将液体、电解质或血液由静脉注入患者的体内,从而达到治愈病症的良好效果。采用细节护理干预,能够通过心理疏导、健康宣教、调整输液速度和询问病史等措施,降低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疗体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从本次实验中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5%),护理满意度为(97.43%)。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02%),护理满意度为(76.92%)。经对比可得,两组数据之间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细节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静脉输液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患者免受额外的疼痛折磨。同时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有效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华筠.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530-533.

[2]罗丹丹.外周静脉留置针结合预见性护理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10-2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