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晚期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常规护理;肺癌;优质护理
正文
肺癌为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目前临床治疗晚期肺癌的方法有放化疗、靶向治疗等。临床研究发现,肺癌晚期患者承受疼痛与治疗副作用的双重折磨,生活质量会显著下降[1]。为增强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疗效、改善生存质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十分必要。优质护理指的是将患者作为服务重点,通过加强基础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制,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提高的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现将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0月70例晚期肺癌患者纳为实验样本,探究优质护理的实用性,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70例晚期肺癌患者。入组标准:患者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后证实患有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与医院伦理要求相符;患者对研究知情。排除标准:伴有精神疾病且无法配合护理工作者;伴有肾、肝、心等脏器功能不全者;伴有其他部位原发肿瘤者。将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两组,常规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45~65岁,平均(55.18±4.26)岁;肿瘤分期:23例Ⅲ期,12例Ⅳ期。试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6~67岁,平均(55.25±4.94)岁;肿瘤分期:26例Ⅲ期,9例Ⅳ期。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发现,差异性不显著(P>0.05),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开展健康教育以及遵医指导用药等。
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1)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责任护理人员等;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指导其多摄入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高维生素等食物;嘱咐化疗者要密切关注自身不良反应,多饮水,以减轻化疗肝肾毒性。(2)心理护理:密切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并实施,如恐惧心理明显者,可向其列举治疗成功的案例,使其治疗信心得到提高;护理期间充分发挥家属的支持作用,告知其仔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上报护理人员。(3)疼痛护理:定期培训护理人员,使其掌握癌痛三阶梯止痛知识,包括止痛药物滴定方法,从而提升护理操作水平,密切配合医生开展止痛干预;此外,患者用药后,需对其副反应发生情况密切观察,并给予针对性处理。(4)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告知其定期复查;落实出院后随访工作,提供个体化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做到适当运动、定时用药、合理饮食、规律生活;提醒患者一旦原发症状恶化,需要立即就医。
1.3 观察指标
采用生存质量量表(QLICP-LU)[2]判定生存质量,评价指标有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特异模块和心理功能等,共40个条目,评分与生命质量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常规组QLICP-LU评分低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QLICP-LU评分对比(,分)
组别 | 护理前 | 护理后 | t | P |
常规组(n=35) | 125.96±5.07 | 133.89±6.69 | 5.589 | 0.000 |
试验组(n=35) | 126.01±5.24 | 150.12±2.62 | 24.347 | 0.000 |
t | 0.041 | 13.364 | ||
P | 0.968 | 0.000 |
3 讨 论
肺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癌细胞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早期肺癌患者症状表现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肺泡无感觉神经,故无法感受疼痛,病情发展后,患者将会出现慢性咳嗽、咳血与胸痛等症状。多数肺癌患者病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此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疼痛感,外加心理压力过大,患者极易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治疗配合度,最终导致生存质量降低。优质护理包含科学的医学理念,集人本精神与人文关怀于一体,能根据患者生存状态,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从而达到更优质、高效、安全的服务效果。
本研究表明,护理后试验组QLICP-LU评分与常规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说明优质护理在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质量中有明显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分析原因是:优质护理能及时排解患者负面情绪,充分发挥家属的作用,由饮食、心理、生理等方面实施护理,能增加患者生理舒适度,改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最终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
综上所述,晚期肺癌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作用确切,建议进一步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华,郑清华,林忠菊,等.优质护理在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及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6):1050-1051,1053.
[2]吴琪,吴林珂.优质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癌性疼痛、肺功能及生存质量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19,43(3):485-4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