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支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搭建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审美支架;高中语文;搭建策略
正文
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健康审美,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美的感受能够使人获得愉悦,激发人在积极的心理状态下参与美的事物,享受美的过程。然而,当前高中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错误的审美认知导致他们所选择的文章既缺乏文质又无审美,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审美支架,提升学生的美育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回归语文本质,全面挖掘教材中的美学元素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强调了五育并举的重要性,这要求教师充分挖掘学科中的育人元素,并融合到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作为智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美育紧密相连,为教师提供了创新教学的途径。审美支架的搭建以语文文本为依据。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语文课堂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流于形式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虽然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但是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本质,导致学生无法将文本内容与审美体验结合起来,限制了学生审美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挖掘语文文本,深入开展美育教育,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的自然美、社会美、人文美等要素,促进学生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必修1第三单元第十课《散文两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霞》。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云彩更多,霞光才愈美丽。从云翳中外露的霞光,才是璀璨多彩的。”这句话,教师提出了以下问题:
1. 你是否见过霞光?请描述其审美感受。
2. 霞是如何产生的?
3. 什么时候的霞光最美?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最美的霞光,并感知作者从霞光中悟出的人生哲理。
二、注重个性发展,重构新时代师生和谐关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采取的美育教育主要以图片和视频欣赏为主,这种方式是从教师主观传递的审美体验,容易限制学生想象的发展,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大一统”局面。为了响应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教师应转变教学意识,以学生个人审美和个体发展为目标创新美育教育。学生与教师地位的转变以及互动的增强营造了全新师生模式,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开放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要求。
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重新评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角色和影响,并重新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思考,强调学生的审美体验。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来调整教学进度,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升。
在粤教版高中语文一年级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九课《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本中描绘月下荷塘景色的句子,并搜索其他与荷花描写相关的句子,通过对比赏析来感知文本作者描写荷塘月色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效果,分析作者借助月下荷塘景色表达的情感,并感受本文的审美内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共同探究,完成了对文本语言和意境的赏析,促进了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三、开展审美创造,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与意识
美育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为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从文字中感知美的元素,并表达自己对美的欣赏与思考,从而促使学生获得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满足。语文学科中的文字创作是学生创造美的重要途径,它体现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美的创造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运用优美的文字与语言记录身边美好的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写作是一个知识加工与输出的过程,借助审美支架的搭建,学生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减少语言混乱组织,提升写作质量。在思考与表达的过程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将得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将得到增强。
结束语:
基于以上论述,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能陶冶其审美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教师应从语文学科中挖掘审美要素,借助审美支架的搭建,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发现自然、人文和生活之美,强化学生对美的感知,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武全.谈审美支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搭建途径[J].中学语文,2023(03):109-110.
[2]任鹏.审美支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搭建策略探究[J].智力,2022(31):88-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