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观念,让传统文化走进高中语文课堂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浩

湖北省恩施市第三高级中学 邮编:445000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外来文化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中国青少年受到外来文化的吸引,逐渐失去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中国传统文化也渐渐被人们所遗忘。中国传统文化中诗词、书画、书法、古典书籍等都具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传统文化对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断采用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热情,利用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新课程改革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素质教育的理念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学也必须要作出转变。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大量的外来文化开始涌入,在不断侵占我们的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传统问题的传承与发扬。而将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就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接触我们的传统文化,形成民族自豪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也能让他们体会传统经典文学的精髓,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使其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素材,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和编排而成的,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个段落都兼顾着文学作品的美和人文情怀,都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立足课本,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提炼出内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把讲课的重心转移到渗透传统文化观念,提升文章的文学底蕴以及文化教育上来,从分析文章包括的思想传统文化,民族价值观念等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来探求文化视点,更好的为学生展示每一篇文章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 
        比如, 在学习苏教版高二年级《陈情表》这一部分的时候,为了能渗透传统文化,我带领学生进行探讨,首先熟读全文,大概了解了本篇文章的故事,了解了作者当时的处境,以及李密祖孙间最真挚深厚的感情,从而上升到了古人“忠孝为先”,却往往“忠孝不能两全”。这篇文章具有非常鲜明的优良传统品格:孝顺。通过挖掘教材,了解文章的背景,让学生了解了我国古代“忠孝”的优良传统。

     二、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现行教材中,高中各阶段语文课本涵盖了更加丰富的知识,在设计传统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开展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师有有效的将传统文化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对古文精神世界的深入理解和体会,使他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古诗词和文言文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主要途径。教师采用向学生传输和讲解大量的知识,使教学课堂氛围更加枯燥,这样一来,学生们不但很难接受和理解这些知识,更对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受到了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通过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将他么学习和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出来,有效的引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极性。以开展必修课《师说》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要让学生们对中国尊师重教的思想得到充分的感受,可以对作者和文章的内容、态度和观点进行准确的理解,加强他们的语感,学生对传统文化赋予的内涵加以体会,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们组织文言文阅读打卡活动以及朗读比赛等,使他们的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活动中实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对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古代韩愈提出传道、受业、解惑的三大观点,并进行激烈的讨论,对学生判断性的传承古代文化遗产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让他们更深刻的了解到由于时代发展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上去。

      三、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教育手段,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高中的语文教材中,提炼出来的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也是有限的传统文化,所以语文教师并不应该局限在课堂里的语文教材,而应该多多的从课外、校外获取。进行课外的延伸学习,这也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语文教师应该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具体水平,向学生推荐一些难度适当的传统文化书籍或者影片,通过观看大量的课外影片,学生自己也会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高中语文教师渗透传统文化的媒介也应该更加丰富多样。悠久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还是塑造中学生心灵的阳光雨露,语文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这一部分的使命,任重道远,需要教师持续不断的深入探究。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二年级《逍遥游》一课的时候,我向年级组申请组织学生观看一次《大鱼海棠》的电影,得到了年级的认可和批准。通过观看电影,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庄子脑海里变幻无穷的想象世界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总之,文言文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璀璨的奇葩。在之前的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侧重于传授语文知识,而忽略了深层次的讲授,比如传统文化的渗透,以及历史情况,文章背景等等,从而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大多止步于表面,并没有深刻的透彻的了解我们的文化。所以这次的学习,我充分的营造好了传统文化的气氛,让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趣得到了提高,让学生在现代的设备下,在传统文化的烘托下,逐渐养成一个健全的人格。利用现代设备,让学生进行课外的延伸学习,能够让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四、拓展语文教学内容,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我国具有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更有丰富的语文知识。所以,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不能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局限于课本,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们适当的拓展课外知识,将他们学习传统文化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并开阔他们的视野,对学生知识的增长、储备大量的文化知识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得到更深刻的体会,通过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学生的性情和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学生们获得了审美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陶冶,与此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多媒体设备将《红楼梦》详细的介绍给学生们,使学生们对曹雪芹的艺术成就和人生经历有一定的了解,让学生们学习曹雪芹对待人生的态度,对生命的磨难进行正确的辩证,使自己的人生境界升华。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结构通过图形的方式绘制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物,使他们的语言感受力得到提升,有利于培养学生可以对作品中蕴藏的复杂感情进行深入的体会,加强他们阅读理解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们延伸四大名著里边的其他三部,以此将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喜爱之情激发出来,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五、引导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条秒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中,阅读文学名著始终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文学名著是传统文化所浓缩的精华,例如,我国的四大名著,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少接触到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方面,学生对古典名著也逐渐的失去兴趣。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优秀古典文化名著推荐给学生,学生通过对古典名著的有效阅读,不仅能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有效认知,还能陶冶情操,同时极大程度的拓展了学生知识深度与广度,有助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应将传统文化的讲解单单放置在语文课堂之上,应该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多组织课外传统文化教学活动,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素养,通过使用新型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效率,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高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教学和设置过程中,要对导入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充分的考虑。高中阶段语文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使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文化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闻波.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2):58-58.

        [2]王玫.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7(15):146-146.

       [3]张卫卫.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7.

      [4]侯保军.关于加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9(33):13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