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燕妮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230001

摘要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伴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为如今的精神食粮,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需明确初中历史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是什么,结合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引领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印象,全面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初中历史、传统文化、渗透

正文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时代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并伴随着传统文化的诞生,给当今世界带来财富。在现阶段的初中教学过程中,历史科目的开设可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因此,为进一步发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作用,教师需要将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内容进行结合,加深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带领学生逐步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如若教师单一地将历史当成一种知识教育学科,那么学生就难以从历史中学习传统文化,难以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价值,难以学习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人物精神与品质。这样学生就较为容易受物欲横流的社会与西方文化的影响,走向一条错误的学习与成长道路,甚至会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流散与流失的威胁,这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急需解决的不良教学问题[1]

历史记载着我国发展以来的各种历史事件与文化结晶,本身就具有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发挥出这种传承作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更是确保历史教学实效性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的重要保障。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深刻地认识到,发挥出历史学科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使得学生能够形成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能够朝正确的学习方向长远发展,使得我国的文化能够良好地腾飞与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历史教师自身要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积淀和认知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把握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内在底蕴,且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况,在各个阶段都可以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确保整个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呈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和底蕴,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中更有效地学习历史课程和相关知识内容,进而为其历史知识的掌握提供必要条件。教师要针对传统文化的各个典籍,以及其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深入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找到两者的契合之处和结合点,使两者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互相融合,发挥最大化的合力作用。同时在传统文化涵养方面显著增强,成为复合型的教师,以此通过身体力行,对学生起到正面的影响和推动的作用,在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教育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的作用和效能[2]

二)对历史课程中的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可以说浓缩了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从历史事件到历史人物等都能看到相应的影子。相关事件和人物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所以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把握其中的精神内涵,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加深历史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得到充分的提升[3]

例如,历史教材中在提到《伤寒杂病论》时,要对其进行深入的挖掘,进一步有效介绍相关作者和该书的历史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这本经典的价值和深刻内涵,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对该书的相关资料进行充分展示,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这本书的深远影响。比如,《伤寒杂病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必读之书,同时有着十分广泛的传播,在海内外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影响,这本书和中医理论一脉相承,为我国的非典抗疫工作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中医的伟大和神奇,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和深入了解中医的兴趣,从而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使自身能够真正意义上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体

三)创设传统文化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具体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创造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使其在教学情境中更深入地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实际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学情创设出更加有效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利用班级活动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可以在教室张贴相关的贴图,使学生能够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历史知识的融合之处,给学生一种传统文化因素随处可见的感觉。在这种外部环境的影响之下,学生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产生兴趣,这样能够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4]

例如,在针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对林则徐的相关故事进行完善,使林则徐的人物形象进一步健全,让学生对民族英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知。同时可以选择林则徐留给子孙的一副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把这样的对联融入其中,介绍林则徐的生平事迹,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诗词的相关内容,在文学素养方面显著增强,也可以感受林则徐的人格魅力,感受这副劝诫后人的对联,然后和其他的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进行联系,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介绍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以此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

(四)与生活相结合,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理念

由于初中历史教材的内容存在约束性,无法进一步带领学生掌握传统文化内容,不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教师可将历史文化教育与生活内容互相结合,拓展教育渠道,结合本民族的民族特色带领学生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教师需要介绍课外的知识内容,丰富学生的历史储备,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提高对祖国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5]

例如在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内容时,教师可以就现阶段的生活化内容带领学生感知国际文化交流的情况,进而加深学生对唐朝时代中外文化内容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将现阶段存在的传统民族文化进行说明,像是餐桌礼仪、说话内容等,而后引导学生阐述日本、韩国等地的中国文化,以此带领学生了解遣唐使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唐代中外文化交流思想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学习唐朝与日本之间的真实关系,进而把握唐朝君主为何派遣人员远赴日本。其次,教师可带领学生感受茶道的文化,借助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应的内容,不断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加强学生对他国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实现传统文化教学。

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学科与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在初中历史课程中要充分认知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核心意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注重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以此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和优秀成分,不断地开拓进取。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充分提升其综合素养[7]

参考文献

[1] 张华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体系的构建与体认——基于中学历史课程概念认知的分析[J].  2021(2019-4):18-23.

[2] 李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融合[J]. 亚太教育, 2021.

[3] 张华盛.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2(15):3.

[4] 张汉卿. 论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策[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1(18):1.

[5] 朱艳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202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