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正文
药物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抗肿瘤药物在控制肿瘤病症和辅助手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方面一直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传统抗肿瘤药物因作用靶点缺乏特异性、对正常细胞毒性较大等问题导致的药品相关不良反应常常给患者带来治疗上的困难和生活质量上的巨大痛苦。正确合理的使用抗肿瘤药物,积极防治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预后和生活质量改善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中,以本院120例肿瘤患者为例,对患者抗肿瘤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并总结,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防治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期间,使用抗肿瘤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不同年龄、不同药物和不同给药方式下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患者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经统计,12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48例;最小年龄患者18岁,最大年龄患者89岁,平均年龄(60.95 ± 13.54)岁。不同年龄阶段,使用抗肿瘤药物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年龄患者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布情况 (n ,%)
年龄 | 青年 | 中年 | 老年 |
数量 | 16(13.33) | 50(41.67) | 54(45.00) |
2.2 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种类分布情况
在不同种类抗肿瘤药物中,使用铂类药物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有52例患者,占比为43.33%;使用植物类抗肿瘤药物有3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28.33%;使用抗代谢类抗肿瘤药物有27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占比为22.50 %;有7例患者的不良反应是使用其他类抗肿瘤药物引起,占比为5.83 %。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抗肿瘤药物种类分布情况(n ,%)
抗肿瘤药物种类 | 例数 | 占比(%) |
铂类药物 | 52 | 43.33 |
植物类药物 | 34 | 28.33 |
抗代谢类药物 | 27 | 22.50 |
其他抗肿瘤药物 | 7 | 5.83 |
2.3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情况
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中,累及器官涉及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系统和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占比最高,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其次是血液系统,主要表现为以三系异常的骨髓抑制;皮肤系统不良反应有28例,以口腔黏膜溃疡者居多;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多见末梢神经感觉异常的表现。具体如表3。发生不良反应的大多数患者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痊愈或好转,也有部分患者因能不能耐受而改变化疗方案。由此可见,积极发现和防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对肿瘤患者临床治疗能否按时顺利的正常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表3 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累计系统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n ,%)
累及器官 | 例数(占比%) | 临床症状 |
消化系统 | 44(36.67) | 呕吐、恶心、腹泻、腹痛 |
血液系统 | 37(30.83) | 骨髓抑制 |
皮肤系统 | 28(23.33) | 口腔溃疡、手足综合征 |
神经系统 | 11(9.17) | 末梢神经感觉异常 |
2.4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给药方式分布情况
在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患者中,口服方式药物治疗患者较静脉注射方式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腹腔灌注给药的患者也时有不良反应的发生。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抗肿瘤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n ,%)
给药方式 | 例数 | 占比(%) |
口服 | 28 | 23.33 |
静脉滴注 | 86 | 71.67 |
腹腔灌注 | 6 | 0.6 |
3 讨论
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致死率较高的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大多数需用抗肿瘤药物控制病情发展或手术后抗肿瘤药物巩固和维持治疗效果[2]。目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大多数因特异性不强,常规治疗剂量就可能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且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常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给临床应用治疗过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任何以优化用药方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目标的临床探索都值得重视[3]。
抗肿瘤药物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因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和患者基本情况等有所不同,如本次调查结果所示,铂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其次是植物类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以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腹泻最为常见,血液系统的骨髓抑制和皮肤粘膜系统的不良反应也比较多。其中,口服药物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静脉给药方式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另外,不同年龄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中、老年患者组更高,特别是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都有不同程度的衰减,自身免疫力不比年轻人,抵抗力较弱,相对青年患者更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抗肿瘤药物应用期间,为尽量减少和避免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不耐受治疗情况的发生,临床医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会受到影响[4]。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重点监护,必要时可适当给予药物防治以及饮食指导,对引发不良反应的各要素加以防范以保障患者用药期间的适应性。
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相对不可预知性,对于肿瘤患者这一类特殊的慢病人群,总结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有助于临床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医生能快速准确的做出临床决策,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本文通过总结本院抗肿瘤患者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以期能为临床治疗过程中医生在药品不良反应方面的有效防治起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姜帅,蔡晧东,董梅.应重视对新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0,22(4):217-220.
[2] 叶茜,孟祥云,王凤玲,等.对310例患者应用抗肿瘤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2):120-122.
[3] 梁锦诗,黄凯文.肿瘤科患者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调查分析及临床用药优化策略[J].中国处方药,2019,17(2):50-52.
[4] 高立军,王京学.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
电子期刊),2020,20(69):12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