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多元化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意识 思维品质 新课改理念
正文
问题意识是每一位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质,其不仅影响着学生平时的认知发展,更直接决定着其高考成败。而且,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探究数学内涵、感知数学魅力的能力也会得到切实提升,更利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发现、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刻,源自其认知领域的各类困惑、疑虑自会得到充分化解,更利于其认知迁移与素养培育。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时,应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导向,并结合学生认知特性与具体教学内容,切实优化教学措施、灵活搭建问题生态、深度开掘学生潜能,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提供铺垫。而且,受到问题意识的引领,学生学习数学的创造性、延展性、发展性也会获取全面增强,不仅可提升教学效能,更利于学生认知升华。且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为师生、生生交流、研讨、探究数学问题提供助力,以推动学生问题意识的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认知视域的拓展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
一、变革思想观念,鼓励学生在自主发问中培养问题意识
高中数学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认知、理解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借助一些辅助性教学活动的实施,来促进学生认知夙愿的释放。而长期以来传统思想观念与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其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慢慢陷入了桎梏。对此,教师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并结合对新课改思想、新课程理念、新课标内涵的学习与领悟,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探析等,重构高中数学育人生态,并借助对各类教学活动的设置、教学问题的引入、教学素材的利用,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发问、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中突破认知困境,找到自身认知领域的各类缺憾,以强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来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例如,在开展“空间几何体”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先向学生列举几个生活实例,如黑板擦是长方体、讲桌是长方体。接着设问:请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属于长方体呢?随后将学生引入问题生态,帮助其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参与思考与探索,在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中主动提问,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又如,在学习“导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以借助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找出自己自学中的困惑,向老师发问,在师生互动中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改进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数学提问的课堂环境
首先,老师要放低姿态,培养和学生的良好关系,营造一个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使学生愿意学习。第二,老师要改变教学形式,比如老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讨论,踊跃发言,甚至可以让学生当老师,讲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拉近双方的关系。第三,老师要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学会质疑,大胆提问,对于提出问题具有深度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并给予肯定;而对于提出了错误或简单问题的学生,也不要打击否定他,要表扬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 学习高中指数函数这一章时,老师指出y=2x(x∈N*)和y=1.05x(x∈N,x≤15),随后老师可以问学生,针对这两个函数式可以提问什么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回答。在学生提问并回答后,老师针对学生所提问题和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大胆下放学习权力,为学生提供数学提问的机会
老师要充分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给学生创造多种提问的途径和机会。例如,在开始讲授新的教学内容前,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并记录自己的疑问。课前准备时,老师可以向几名学生了解预习情况;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着重回答学生的疑问,并且可以抽出一定时间集中解决学生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老师要采取不同的鼓励提问的策略,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愿意当面发问,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将问题写到作业本上,或设置问题专栏,让学生把自己的疑问写到专栏中等。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提问的频率,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四、设置鲜活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展问题意识
数学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更为宽泛。而鲜活且生动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则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注入了新鲜血液。因此,为了切实调动学生参与实践、自主设问、思考感知的热情,教师应加强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组织学生的研讨、分析、思考中发展问题意识。而且,随着师生、生生之间对于问题分析的深入,其认知也会慢慢获得蜕变,很多看似复杂的数学知识、问题、内容等也会迎刃而解。尤其在学生产生认知分歧,遇到不同困惑时,其更愿意在思维碰撞、认知交互中获得问题增强。例如,在开展“集合”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标签,让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随意选择,接着引入游戏活动来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随意选取一个范围,学生认为自己在该范围内可站起来,并说出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能相互讨论,最终由教师讲解其中的原因,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与集合之间的补、并、交的关系,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又如,在“指数函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创设银行存款利息的问题情境:小明的爸爸在银行存了k元,银行的年利率为3.4%,如果没有免除年利率,分别计算小明爸爸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n年后的本息。进而组织学生在分析中找到解答思路:1年后本息和为k(1+3.4%),两年后本息为k(1+3.4%)2,三年后本息为k(1+3.4%)3,n年后本息和为k(1+3.4%)n。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联中,实现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五、注重解题思路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统一题型在解法上具有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解法,通常根据解题的便捷程度进行选择。数学思维在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拓展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基本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与统一体型的解答过程中,能够具备多种思维,以此帮助学生在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较好提升。
比如在“已知直线fx-y+2-3f=0过定点k,则k点的坐标是______”
第一种解法:点斜式法
由fx-y+2-3f=0→y-2=f(x-3)
显然,当x=3时,y=2
点(3,2)与直线斜率f无关
故直线过定点k(3,2).
第二种解法,解方程组法(特殊直线交点法)
取f=0,y=2①
取f=1,得x-y-1=0②
将①②组合,解得x=3,y=2
一题多解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固有的解题思维上得到一定拓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思考能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题型的合理选取,若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 或者理解速度较慢等,教师在问题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应从基础性的题型上进行设置,确保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逐步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之,问题意识是创造能力、创新意识的前提与基础。只有学生具备了基本的质疑精神、探究意识、发问品质,其问题意识的培养自会慢慢实现。而且,传统思想观念引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开展,严重制约了学生敢于发问、设问、提问的能力产生,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塑造。以致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已习惯了按部就班的认知模式,加之高中阶段学业压力更大,很多学生则沉溺于题海战术、直接讲授的认识生态内难以自拔,其问题意识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这一过程中,要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养成能问、敢问、会问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杰.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4,(7):83.
[2]叶志骅.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管窥[J].新课程导学,2015,(23):90-90,96.
[3]陈志强.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4,(7):22-2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