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运用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夏金苗

石家庄市藁城区南董镇河西营小学052160

摘要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直观、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本文将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数学课堂,并介绍一些实用的路径供教师们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成为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1]。本文旨在探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和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教学中也逐渐引入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具体来说,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背景和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枯燥乏味,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游戏等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途径,如网络课程、在线作业、学习社区等,使学生能够更加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同时也能够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2]

3.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如电子白板、投影仪、在线评测系统等,使教师能够更加灵活地组织教学活动,同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

1.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的特征,它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考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一个孩子的数学成绩不佳,往往是因为他的一些能力没有达到正常范围,比如,他没有完全了解问题背后的意义。如此一来,就会导致题目的偏离[3]。而且,在课本中,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解释,学生并不能完全了解到这些知识的演算过程,还有它们的具体应用方式,更不能让他们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该进行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将其逐渐为学生分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4]

比如,在进行圆柱与圆锥”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视频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每一面的特征,然后再利用放大、缩小、旋转等操作,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去了解圆柱与圆锥的特征。又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相关定理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数学老师会使用板书先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用线段进行演示。但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老师们可以利用电子交互白板菜单中的各个命令,直接画出平分线,让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体会到这个定理的生成过程。此外,老师们还可以让一位学生站到讲台上,尝试着拖动三角形的任何顶点,让整个班级的同学们都去看一看平分线的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就可以很生动地了解到平分线的概念和特点,从而能够成功地解决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2.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数学教学

1)教学演示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演示,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直观、形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平面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绘制各种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2)互动教学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在讲解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上的工具,让学生自己操作,比较各个分数的大小关系。

3.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连结

在数学学习中离不开做题。学生们常常会看到,在教材中只讲一种概念,而在做题的时候,题目千变万化。所以,在给他们讲解例子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他们进行举一反三的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对这些概念和考点有一个完整的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让他们懂得如何进行验算和检查,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防止他们产生解答的失误。除此之外,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能够对知识进行准确的了解,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并能够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控,这样才可以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自信。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应该对课本进行仔细的学习,寻找课本和生活相结合的切入点,并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更多的直觉[5]

比如,在教授有关“对称轴”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将课本中的图片投射出来,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判定它们是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接着,教师要学生们去思考,轴对称图形到底有何特征,它们会被运用到那些方面,把它们设定为轴对称图形,从美学的观点来说,它们又具有怎样的含义等。因此,同学们会进行集体思维,去发现自己所看到的一些生活中的东西,而且在班上积极地发表意见。此外,在说出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空间构筑能力。又比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老师也可以选择一些同学到台上,让他们操作计算机鼠标去体会图形的变换,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生本理念。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数学教育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更多具有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雷剑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互动软件2021(9):647.

[2] 马亚平.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思考分析[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1(7):1199.

[3] 杨昌周.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思考分析[J].考试周刊2021(4):75-76.

[4] 赵慧霞.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思考分析[J].中外交流,2021,28(6):1086-1087.

[5] 张桥萍.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 科普童话,2023(10):81-83. 

 

 

 

 

 

 

 

 


...


阅读全文